世界杯 90 分钟外,球迷都在做什么?

公司

2022-12-15 15:17

全世界都在为了足球运动狂欢,以至于身边人各个都是球迷。

这种时候大家似乎忘了足球其实也是有门槛的运动,看球的人中很大一部分可能都不清楚足球的具体规则。纯看 22 个大汉在足球场上跑来跑去 90 多分钟有时候一个进球都没有,对习惯快速短视频消费的观众来说可能有点枯燥。

但没关系,真球迷会出手。

不仅要把球交给梅西,也要交给球迷

足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除了本身比赛精彩,球迷高超的造梗能力也居功至伟。一场普通的比赛都能疯狂编段子,做梗图,让一个个梗流传开来。

内马尔为何翻滚?本泽马为何背锅?荷兰法国的内讧传统从何开始?

▲网友做的本泽马背锅图

没有球迷持续造梗输出,这些东西只是球赛里的些许细节,场外看过就完的花边新闻,但因为球迷制造出的各种梗图,让这些故事也成了经典,球员退役了梗都不过时。

就像竞技赛场总是把球交给核心一样,越来越多品牌已经意识到了球迷强大的创作能力。伊利在做营销时,也开始把球交给球迷,哪怕这个「球」只是小小的包装盒,这个「球」只是有球星形象的牛奶盒。

▲ 把球交给梅西

新奶盒告诉你,本届世界杯除了没有中国队全都是中国元素可不是说笑的。国内品牌的商业广告打得很努力,Boss 直聘 logo 大被吐槽,球迷砸碎的电视机还有转转马上出面认领。但这些努力不包括国足,哪怕是伊利邀请球迷一起来改装牛奶盒的比赛里,都没人想把国足 P 到奶盒上。

他们宁愿用蔡徐坤的造型拼接 Giao 的头玩创意,也不想帮国足 P 到球星们都在的伊利奶盒上。

他们可以剪下 C 罗和贝克汉姆的剪影,搭配大火的疯狂星期四,让你「V 我 50,告诉你球星的复仇计划」。

他们也可以给阿根廷队直接画上头巾,让远征海外的阿根廷就像本土球队一样。

最强的是根据时事创新,贝克汉姆和身价过亿的王子站在一起,球迷给小贝在奶盒上简笔画个王子,展示真正的「平亿近人」。

你以为这就是球迷粉丝创作能力的体现?看看 C 罗就知道,这些也只是球迷为了包装盒大赛的金砖奖品小试牛刀而已。

C 罗,你是语文书里的杜甫吗?

爱它,就是忍不住关注他。球迷对 C 罗的爱,却不仅限于关注,他们还会「安排」C 罗。

朋友圈刷到 C 罗吐奶就是「安排」的一种。

足球圈常见「奶」,这不是真实的奶,而是《魔兽世界》中牧师救治反而会叠加掉血效果的「奶」。在竞技圈,「奶」更像一种不经意的捧杀,越看好谁越夸谁,那一方反而容易在关节比赛中失利,赛前两边球迷互相「奶」对方球队的事也不少见。

球迷已经不满足于自己来拒「奶」了,球星也得亲自上阵。C 罗吐奶也是这样,球迷发现奶盒上印了个 C 罗,直接朝嘴上手了。奶盒上 C 罗的嘴被刺出了一个洞,奶就顺着 C 罗的嘴流了出来,生动上演什么叫做吐奶、拒奶。

夸张一点的直接不要原先奶盒准备的吸管洞了,而是自己把吸管戳进 C 罗「嘴里」,和遥远的球星有互动。戳个洞倒奶泡咖啡,也能成了「C 罗为你做咖啡」。

这本只是伊利梦之队限量装的奶盒,但在球迷玩起来之后已经不只是一个奶盒了。伊利在奶盒上印上球星,就像当年语文书上给你印上了杜甫插画——他们是什么样子,由用你的人决定。

「吐奶」属于防止球迷毒奶,属于战略性防御。为了提升点球员运气,球迷也义不容辞地工作着。先给奶盒上的 C 罗画一个「欧气罐」,之后再给 C 罗戴上面罩,从此之后吸的每一口气都成了欧气,幸运满满。

画得虽然没有很精致,但想表达的意思都有了,这可能就是真正的灵魂画手。

谐音梗也从不缺席,C 罗的「罗」也可以是菠萝的「萝」。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不好的,但在 C 罗头上种菠萝却相得益彰。一个小盒子,把 C 罗的身子和脑袋保留下来,其他剪掉来种小菠萝。至此,这个奶盒也就成了 C 罗的亲戚「Bo 罗」。

只是和掐丝珐琅比起来,画画、剪纸这样的手工活依旧属于入门款。要真的想玩一玩换装游戏「闪耀 C 罗」,还得使用真正的技术。

掐丝珐琅这么一上手,哪怕是普通的纸盒都高级起来了。

不管是东北风情浓郁的大棉袄,还是阿拉伯风情的中年大汉,铁丝做笔,直接给 C 罗做出了百变造型。甚至能够兼顾节庆日,圣诞节要来了,有人给 C 罗戴上了圣诞帽变身足球版圣诞老人,背景元素还中西结合加上了中国传统的影壁装饰。

不过最让人「向往」地莫过于复刻了脱衣庆祝的奶盒。要知道国际足联 2004 年就规定脱衣服庆祝属于违规行为。当年激动极了的 C 罗还会偶尔叛逆,在绿茵场上大秀肌肉。球技越发成熟之后,C 罗也不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想看 C 罗重秀肌肉,还得靠自己。

有人直接线上改奶盒,把原先的文案换成诉求表达「纯想看肌肉」,之后紧接着就配上了当年叛逆 C 罗的脱衣庆祝图。

真正实现了奶盒打造内容爆款。C 罗也靠着这些爱他还愿意快乐二创的中国粉丝,成功成为了「奶届杜甫」。

创作还得靠大家发力

C 罗的形象被用户一次次地二创,最开心的无疑是品牌。

普通的广告语念一万次也不如洗脑广告被念一次,洗脑广告被念一万次也不如用户自己来写一个洗脑广告。

从把广告念给你听到广告与我有关,很多品牌都开始做了。

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就是如此,提供了一个框架之后种种的创作都是用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视频创作者何同学也可以把用户放到视频照片里,通过拍一张千万人大合影的方式让粉丝激动不已。

汤达人也尝试过让粉丝一起给模块化广告上色,只是这种渲染共创的方式成本更高了些,没前两个出圈。

现在伊利也在用球星+包装盒的形式让用户一起玩起来。

包装在今天早就不只是纯粹的用户信息告知渠道了,它可以是营销本身,也可以是品牌和用户互动的一种方式。只是门槛要低,供用户发挥的框架也得有趣,用户玩起来才有「群言群梗」,营销互动才能不是品牌一心努力的自嗨,用户产出的内容才有真正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一种新的交互形式,用户是否愿意加入这场「狂欢」,才是最重要的。

好戏,才刚刚开始。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