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宝马齐发新车,设计全面革新,超前配置不输新势力
德国的设计一直秉承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在汽车行业里也是如此。
以「形式服从功能」为原则的奔驰,向来都强调简洁的线条和高端的品质感,宝马的设计立意则在于如何通过外形来体现并提升车辆的运动性能。
这种功能至上的设计思想,也塑造了两大品牌独特的设计语言,让二者长期在豪华车和性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奔驰和宝马在电动汽车设计上的保守作风开始遭受质疑,人们不再如往日那样欣赏它们传统的设计理念。两个几乎成为豪车代名词的传统品牌突然发现,它们需要与时俱进,调整设计理念,才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
意识到这一点奔驰和宝马,最近在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前夕,分别发布了代表各自未来设计方向的概念车,Vision Neue Klasse 以及 CLA 级概念车。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 2 年内看到它们的量产版本。
▲BMW Vision Neue Klasse
▲奔驰 CLA 级概念车
好了,先别着急吐槽,仔细看完这篇文章再骂,也不迟。
01 宝马
还记得宝马今年年初在 CES 推出的 i Vision Dee 吗?没错,就是会变色的那辆。
这辆概念车从里到外讲的都是一个词:数字情感。
宝马标志性的双肾格栅被拉长至整个车头,与大灯相融合,通过形象的动画成为了车厢内外进行「情感交互」的媒介。
▲BMW i Vision Dee
而在最新发布的 Vision Neue Klasse 上,为了成功量产,宝马舍弃了这个暂时还无法实现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 LED 模组。
没那么「传统」的是,Vision Neue Klasse 让这个被戏称为「鼻孔」的格栅结构引入了 Heartbeat 心跳模式,在灯光亮起时能够呈现类似「呼吸」的视觉效果。
Vision Neue Klasse 采用了与头灯相呼应的尾灯造型,同时也能够与外界进行动态交互。当有人接近车辆时,便会触发灯光效果。
刨去与在售车型毫无联系的灯组造型,Vision Neue Klasse 的造型还是能看出几分宝马的影子。当然了,是新世代的宝马,比如说下面这辆 i5。
明快的立面和简单的折线让一切都回归本质,门把手被去除,霍氏拐角也被抽象化。车侧简单的三条竖直的线条,明确了车身的各个区域,用宝马的话来讲,这是一种「突破维度的颠覆性设计」。
同样具有「颠覆性」的是它的开门方式。
在 Vision Neue Klasse 细窄的 B 柱上,隐藏着一个具备人眼监测功能的摄像头,车主只需要看向车门,车门便会自动打开。
听起来很科幻是吧,毕竟是概念车,里面还有更科幻的。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 Vision Neue Klasse 的座舱,那便是「通透」。
这辆概念车的 A 柱、顶梁、边梁等车身件做得比某些车企的屏幕黑边还要细,主打的就是一个 360°无死角烘烤,把一盒刺身虎虾寿司放进去,再挤点蛋黄酱,要不了多久就成炙烤虎虾寿司了。
当然了,考虑到车身强度和实用性,这样的设计大概率不会出现在量产车上,真正值得参考的是 Vision Neue Klasse 革命性的 UI 和 UX 设计。
如你所见,这辆概念车采用了中控屏+全景视域桥的组合,也就是前风挡底部的长条形显示区域。宝马认为,全景视域桥代表了抬头显示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没错,那并不是一块屏幕,而是一个能覆盖整个前风挡的抬头显示。行车信息被投影到挡风玻璃下沿的深色涂层区域,因此获得了出色的清晰度和色彩表现。驾驶员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触摸区域来控制信息的呈现。
同时,在驾驶员正前方的 3D 视域前景显示能够帮助驾驶员更加专注于驾驶相关的信息,例如辅助驾驶、导航信息等,类似于现在量产车上的 AR 导航。
无论是何种产品,触觉反馈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微妙的,在董车会看来,具体到汽车上的触觉反馈,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最基本材料反馈,比如通过优质的皮质来传递豪华感,又或者是像 Vision Neue Klasse 那样利用可回收材料来实现「循环永续」的理念。
其次是驾驶层面的触觉反馈,路面信息通过方向盘传至手掌、通过座椅传至身体。
第三种则是功能交互上的触觉反馈,Vision Neue Klasse 上的全新 iDrive,革的就是交互触觉的「命」。
据宝马介绍,全新的新多功能方向盘首次应用「主动触觉反馈」和「分层显示」两项创新硬件技术,前者能够通过触觉和声音,在不需要驾驶员转移视觉注意力的情况下提醒驾驶员注意前方危险;后者则会根据驾驶场景为用户推荐,从而让用户可以凭直觉完成对车辆功能的操作。
其中奥秘,便是全景视域桥和方向盘这对组合。
不要觉得这样的功能离我们很遥远,宝马表示,这项全景视域桥技术很快就会投入量产车型。从 2025 年起,我们就能体验到 BMW 带来的新一代人机交互科技。
02 奔驰
宝马玩交互玩得不亦乐乎,隔壁奔驰则开始在新平台上钻研续航这件事儿。
续航本就是奔驰的强项,专门用来创造极致续航纪录的 VISION EQXX 就不提了,像 EQS 和 EQE 这样的量产车型,也有着极为扎实的续航,仪表盘也不会显示 CLTC 续航充当快乐表。
今天凌晨新鲜发布的奔驰 CLA 级概念车,更是将奔驰的续航优势发挥到了极致,WLTP 续航达到了 750 公里。
CLA 级概念车的新一代电驱单元 MB.EDU 衍生自 VISION EQXX 的高效电动系统,采用新一代碳化硅技术,可以实现高达 93%的能量转化效率。
与此同时,业内领先的热泵系统不仅能从传动系统中提取热量,还能从车外环境空气中提取热量,即便在 0°C 以下的环境中也能为车厢加热,最大限度减少额外加热带来的电能消耗。
不过,为了更高的续航达成率,CLA 级概念车只有一台最大功率为 175kW 的后轴电机,百公里综合能耗只有 12kWh,电池容量为 89.6kWh。
充电方面, CLA 则一反常态,支持 800V 超充,15 分钟即可增加 400 公里的续航。仔细想想,奔驰能上 800V,时代确实变了。
看回 CLA 级的外观,我更加肯定了这一想法。
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CLA 级概念车是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新生代电动车的先驱。」
第一个长这样,可不就是先驱嘛。
狭长的贯穿式灯带、融入了三叉星的大灯、布满星状 LED 光源的前脸,简直就是一副把「我是奔驰」贴在脸上的样子。
说起来,我一直都蛮好奇奔驰为什么要在前脸放两个 logo。
车侧,作为运动型产品的 CLA,和宝马的 Vision Neue Klasse 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当然更多是为了续航而考虑。最后来到尾部,依旧是左中右 3 个三叉星。
在内饰方面,奔驰 GLA 级概念车就没有这么激进了,尽管也有不少「概念」的痕迹,但整体调性与现售车型颇为一致。
区别较为明显的是 GLA 级采用的三联屏设计,以及全新的 MB.OS 操作系统。奔驰表示,仪表台内配备了英伟达高性能水冷芯片,能够让车机化身「超级计算机」。不过,这个超算落地的可能性,也许还不及车顶的激光雷达。
说到落地,奔驰声称这辆 GLA 级概念车的量产版本将作为 MMA 平台的第一辆车,在 2024 年发布,并率先在拉施塔特(德国)、凯奇凯梅特(匈牙利)和北京奔驰工厂投产。
也就是说,和宝马的 Vision Neue Klasse 一样,我们很有可能会在 2025 年开上它的量产版本。
概念车亮相 2 年后就能量产,看来奔驰和宝马确实是坐不住了。也许真的会像李想说的那样:
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将在 2025 年出现拐点。所谓拐点,就是赢家通吃,败者退场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