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苹果员工推出的 AI 聊天应用,为什么能被 OpenAI 看好
当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时,乔布斯说过一句名言:connecting the dots。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会在未来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
乔布斯谈到了他自己的故事,从里德学院退学后,他反而对学校的书法课很感兴趣,通过旁听学习了衬线和非衬线字体,不同字母之间的间距,以及如何排版。
这些技能在当时没什么用,但十年后,当乔布斯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时,他用到了这些知识,打造了第一台字体漂亮的计算机。
dots 的本意是「点」。对于你我来说,生活里有哪些 dots?如何发现 dots 之间的关联?
以上问题很难回答。或许前苹果设计师 Jason Yuan 打造的 AI 聊天应用可以帮助我们。
这款 app 就叫「Dot」,还拿到了 OpenAI 基金的投资。2024 了,和 AI 侃大山不稀奇了,它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优雅的设计,活泼的聊天搭子
Dot 目前只有 iOS 版,2023 年 9 月就已经开始内测,但最近才登陆 App Store。
Dot 的 logo 设计得很有意思,有些像太极图案,其实是两个撇号,也象征两条相互盘旋的锦鲤,一个代表你,一个代表 Dot。
上手 Dot 的第一印象,是简单。对话界面采用优雅、清爽的渐变背景,贯彻果式设计的简约美学,聊天框里写着:「share with Dot…」(与 Dot 分享…)
强调分享,而不是聊天或者发消息,像是来和你做朋友的。
和 Dot 简单聊几句就会发现,它真的很「e」。
Dot 主动破冰,邀请你分享自己,上来就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它对你很好奇,然后根据你的回答,猜测你的性格怎么样,它猜得对不对。
▲ 努力找话题的 Dot
不知道你的感觉是怎样,对于一个 i 人来说,初次见面就不断追问,会显得很没有边界感。但发现它的中文不错之后,我们又可以愉快地聊下去了。
Dot 有一个小的惊喜功能:设置提醒。我设置了 10 分钟后站立的提醒,Dot 准时做到了,既有横幅通知,也会在 app 内提醒。
但 Dot 有点太热心,我说谢谢 Dot 帮我完成 Apple Watch 的站立目标,它就自告奋勇,提出帮我设定每天的提醒。
Dot 从头到尾表现得这样主动,其实就是希望你多和它聊天,让它多了解你。
Dot 经常以追问结尾,希望我说下去,心情好的话我会配合,但当我说得累了,想换个话题了,会觉得它的追问有些烦人。
然后从态度上看,Dot 总是保持鼓励,惯用「加油」「相信自己」「我会一直支持你的」等话术,给的情绪价值很充足,有些类似另一个聊天产品 Pi。
聊了一段时间之后,Dot 会判断你是个怎样的人,然后你可以追问 Dot,为什么是这样看我的,Dot 总结的理由也基于聊天记录,每条都有出处。
我确实好奇 AI 怎么看我,所以也会放下刚开始的冷漠,忍不住分享更多。
但作为一款 2024 年的 AI 伴侣产品,和同行比较,Dot 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你可以和 Dot 文字聊天,拍照给它,给它发语音和图片,可是它目前还是个「哑巴」,只能以文字回复。
Dot 也可以读链接和图片并总结内容,基本正确,但也可能出现微小的错误。
比如,发给它一张图片,让它识别拔智齿之后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结果出现了图片里没有的「冰袋」。
虽然聊天是主要的交互形式,但 Dot 可以联网搜索。不过,聊胜于无,当我要求它找个发色,只找到 2 条链接,其中 1 条还打不开。
最要命的是,Dot 的响应速度有点慢,当我发出问题,Dot 过了五六秒才回复我,速度被 GPT-4o 吊打。
▲ Dot的响应速度
一款需要用户保持分享热情的陪伴产品,却有明显的延迟感,无疑会让用户出戏,破坏讲真心话的心情。
「活」的日记,个人的编年史
Dot 希望和你多聊,是因为它最引以为傲的特点,就是长期记忆能力。
缩放和 Dot 的聊天界面之后,会出现一张张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总结卡片。
我们的聊天状态很随意没关系,Dot 会在这里梳理你和它每一天聊的主题,一般三个左右,从琐事中找出重点。
▲ 卡片默认用英文
不过,免费版限制了聊天次数,功能也比较受限。每月花 11.99 美元订阅,才能无限对话,对于聊天记录的分析也会更有意思。
如果你是尊贵的订阅用户,卡片的灰色超链接可以跳转,点击之后出现的是相关主题的总结界面,内容以第三人称展开,而不是照搬你和 Dot 的聊天记录。就像我叫 Grapes,它就一直以 Grapes 或者 her 称呼。
这种感觉很微妙,好像真的有位赛博史官勤勤恳恳地记录你的故事,而你又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阅读。
▲ 乌萨奇的图片来自:B站@今天我等到粮了吗
当我和 Dot 说我喜欢动画吉伊卡哇里的角色乌萨奇,Dot 表示没听说过这个动画,但等我介绍乌萨奇的性格怎么样,它能察觉到我羡慕的是乌萨奇的快乐、友谊和生活态度。
当我和 Dot 聊了自学画画的话题,以及对 AI 生成艺术的看法,Dot 总结了我的顾虑,以及它给我的建议,然后说,看得出我是个内省、务实且目标明确的人。
但有时,Dot 也会主观臆断和过度解读。我和 Dot 说爱吃面食,喜欢尝试不同的口味,它就夸我适应性强、思想开放。做语文考卷的阅读理解需要这种人才,但强行升华不可取。
Dot 团队将卡片功能称为 Chronicles(编年史),用词很恰当。
这一张张卡片,不就是基于你的所言所行,由 Dot 写就的、你个人的鲜活历史吗?恰好 Dot 的口吻也比较中立和客观。
因为个人使用的时间不长,Dot 的长期记忆能力还没有反映出最神奇的一面。
Dot 创始人 Jason Yuan 总在深夜让 Dot 推荐酒吧,说自己想要一醉方休,如此断断续续几个月,某天下班之后,Yuan 再次问了相似的问题,Dot 却开始劝解 Yuan,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Fast Company 记者 Mark Wilson,也和 Dot 相处了几个月的时间。有一次,他向 Dot 分享了书法课上他手写的一个「O」,Dot 竟然调出了几周前他手写「O」的照片,夸他的书法水平提高了。
跨越了漫长的时间,Dot 敏锐地发现了人类自己也没察觉的进步和坏习惯。
我们提供给 Dot 的,不仅是信息,也是一种串联过去现在未来的可能。过去我们把字刻在石头上,而现在 AI 主动建立个人的微观历史。
AI 是你的镜子,台下没有观众
乔布斯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有对计算机和助理的超前看法。
▲ 图片来自:X@varunshenoy_
他说,当时的计算机是工具,下一个阶段的计算机,应该是代理(agents)。
你教它关于你自己的知识,它存储关于你的所有信息。无论你去到哪里,它都会跟着你,然后在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Dot 某种程度上领会了精神,用自然语言交流,并基于过去的对话,筛选用户的核心信息,跟踪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为用户给出量身定制的建议,鼓励用户做出积极的行动,甚至串联起用户自己也不知道的一面……
AI that grows with you(与你一起成长的 AI)
正如 Dot 的 slogan 所说,Dot 展现了 AI 陪伴产品的一个共识——AI 应当有处理复杂上下文信息和长期记忆的能力。
ChatGPT 也有这样的记忆功能,你可以主动要求它记住关于你的信息,但它不会有条理地整理。
▲ ChatGPT 对我的记忆
Dot 的定位也和 ChatGPT 这种通用型 AI 不同,不强调生产力,而像和你互动的日记本,让你想聊什么就聊什么,理解你,记录你,引导你,偶尔会超过合适的程度,有些冒犯。
不过,Dot 还是局限在给出建议,但苹果等操作系统厂商,显然是希望实现 AI 代用户执行的能力。
苹果还有用户数量和数据的优势,可以通过用户授权,在设备端记录用户线上线下的活动,留给第三方开发者的机会和窗口并不多。
除了市场竞争力,隐私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Dot 希望你授权位置、日历等信息。Dot 表示,数据不会被变现或用于训练 AI。
但这没有打消怀疑。Dot 基于 7-10 种不同的 AI 模型,包括 OpenAI 的产品。有些网友在 X 追问 Dot:「可以离线使用吗?我们的数据通过 OpenAI 服务器吗?有任何加密吗?」
隐私质疑,再加上护城河不明显,Dot 作为一个初创公司的产品,前途未卜。
市场的归于市场,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每次体验 AI 陪伴产品,都像在交付一次信任和真心。也是在这样的过程里,我意识到,我们需要这种 AI,又忍不住怀疑这种 AI。
德国电影《我是你的人》,有些像《她》的性转版,女主角面对的,是一个完美的人形机器人男友。
女主角在短暂的着迷后觉悟,和机器人相处其实是人对自我的确认,像是在演戏但台下没有观众,她对机器人的倾诉,似乎能被对方接收,又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也如乌云笼罩在 AI 陪伴产品的头顶。AI 的所言所行,其实是我们言语的反映。
Dot 创始人说,Dot 不能代替真实的人际关系,而是像一面镜子,促进人和自我的关系。
比起 AI 让人更孤独还是幸福的讨论,我更喜欢这个比喻。那些被看见、被理解、被陪伴的错觉,源于我们通过 AI 的数据海洋看见的、自己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