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分钟写上万字,这个 AI 版 Word 是现在最有「人味」的写作神器 | AI 有用功
Perplexity 首席执行官 Aravind Srinivas,曾在接受福布斯采访说,AI 对他而言主要是个搜索工具,他不怎么用 AI 写作,备忘录和信息都坚持手写。
即使是现在,我也不喜欢自动完成式的写作,感觉很不自然。
他的大实话让人心有戚戚焉,是个 AI 就能「写文案」,但我们还是很难看到 AI 味少的文案。
不过,国内有一款 AI 产品,橙篇,专攻长文这个难度系数较高的领域。
橙篇有些低调,来历可能也有些出乎你的意料。它属于百度文库旗下,今年 5 月底推出,是一款超长图文理解和生成、专业知识检索和问答工具。
论测评结果,省流地说,生成的长文质量还行,但突然有点明白,大学老师给我的论文写修改意见的心情——我们交出水分,压力给到老师。
AI 味更少的长文神器,却也有些啰嗦
橙篇目前刚上线手机端 app,更推荐体验网页端(https://cp.baidu.com),以及 Mac 和 Win 的客户端。
和很多 AI 产品一样,橙篇是一个技能多样的综合型选手,不过我们重点体验它的长文创作能力,于是点击「长文写作」,选择「论文助手」,然后输入主题。
AI 会在这时候提醒你:「请输入您的文章主题,尽可能完整哦。」
既然它诚心诚意地要求了,那我就以「不要沉迷人形机器人了」为主题,写了一段详细的提示词,既规定了文章有三部分,又要求提到一些具体的科幻作品和科技产品。
橙篇对提示词的跟随性还不错,生成的大纲符合要求,按照三个部分展开细节,并且我列举的产品和作品都被放了进去。
大纲包括章节、小节,还可以进行人工编辑,调整层级、上传参考文档、新增、删除……
橙篇成文从大纲开始,并支持修改,很符合人类作者的日常。编辑写文章给甲方也这么走流程,大纲对了,达成共识了,进度才能再往下推。这个 AI,乙里乙气。
看着 AI 吐出的大纲,我突然想到,除了近代的科幻作品,古代也有类似的神话和故事,《列子·汤问》的偃师、希腊神话的《皮格马利翁》,都按照人类的形象造物。
所以,我给大纲增加了一个小节,并上传了一个自己整理的 Word 文档,作为补充材料。
然后就可以生成正文了,耗时大约 10 分钟,橙篇贴心地提醒我们不必干等,可以开新的聊天窗口,做些别的事情。对话历史和文件都会保留,不怕关上网页就丢失。
文章生成完毕,打开之后仿佛是一个 AI 版 Word 文档。
左边是目录大纲,点击跳转到对应的位置,中间是正文,支持手动编辑,右边是与 AI 互动的空间,可以和 AI 聊天、用 AI 搜索等。
AI 生成的正文有 11300 字,字数就够唬人,形式也很正式,中文版摘要和英文版摘要都端了上来。
见真章还得看正文,首先检查我手动新增的章节,AI 虽然写到了这两个例子,但没有直接运用材料,更像在自我发挥。文字略嫌啰嗦,但没有明显的 AI 味,已经很让人感动了。
另外,AI 对科幻作品的分析也不错,谈到了机器人的三大定律、赛博朋克之下的存在主义等核心的设定。
但问题在于,AI 的文字读着总有些不尽兴,好像什么都蜻蜓点水了一下,不够展开和深入,留给读者「啊,就没了」的意犹未尽,介绍科技产品的时候较为明显。
当然,我们可以指挥 AI 完善正文,选中句子就可以扩写。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AI 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段,却文风突变,和论文本身很不搭,同时,它是在用文字砸晕你,不是用数据、例子说服你,没有带来新的信息增量。
所以,扩写这种一键生成按钮操作起来简单,也意味着调整空间小,选项少。我们想要的,和 AI 能给的,尚有很大的距离。行到水穷处,还得自己写。
正文最后默认加了个声明,橙篇基于文心一言模型,参考文献来自百度学术。橙篇本来就是百度文库的产品,这属于发挥自身优势,就像腾讯元宝基于公众号生态。
不管如何,学术信源的质量,相对更加参差不齐的网页总要好上一筹,也可以解释橙篇的 AI 味相对没那么浓。
除了在文档上编辑,我们可以在旁边和 AI 助手互动、搜索材料,看还有什么信息能补充到文章里。
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这里问,不用另外搜索,对于懒人来说是一大福音。
我尝试搜索了几个问题,信源有百度学术、搜狐、百家号、豆瓣、知乎等,答案无功无过,搜索结果相比其他 AI 搜索没有明显的优势。
人类和 AI 协作之必要
橙篇固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这个 AI 已经有些「人味」了。
什么是「人味」?我以创作者的角度定义一下:
- AI 生成的流程,符合创作者创作的过程,从大纲到正文。
- AI 生成的文案,遣词造句的 AI 味要少,少用些首先其次再者的句式。
- AI 引用的消息源相对权威,信息量大,言之有物,拒绝片汤话。
- 人工修改和编辑的空间大,并且交互简单、自然,毕竟现在的 AI 只能打个底稿。
橙篇目前都沾了一点,但还不彻底,扩写功能尤其让人不满意。
WPS AI 最近也推出了「AI 帮我写文档」的功能,都是做文档业务的,不妨和橙篇同题比较。
我输入了以下提示词:「分析北魏的佛教文化和艺术,涵盖主要的事件,包括拓跋珪迁都平城、拓跋焘扩张、云冈石窟开凿、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龙门石窟开凿等。」
▲ WPS AI 正文
WPS AI 没有大纲生成和修改环节,直接生成不到一千字的文章了,并且不是按照论文格式写,文案更加通用,但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小,完全按照提示词来,一板一眼。
橙篇照样还是从大纲开始写起,思维更加开阔,更加旁征博引。
▲ 橙篇提纲
▲ 橙篇正文
两者适用的场景不同,不能直接分出优劣,反正我们都得上手改。单论功能设计,它们在 AI 协助人类创作的思路上是类似的。
一方面,都强调「以我为主」,WPS 的生成功能是「AI 帮我写」,修改功能是「AI 帮我改」,是帮我,而不是替我。
另一方面,都在可编辑的空间里,集成 AI 辅助功能,让你留在原地完成创作,别跑出去打开十几个窗口了。AI 文档是创作的起点,也可以是创作的终点。
▲ WPS AI 修改功能
总之,目前拿 AI 创作文字,人类的存在感依然强大,我也试过,就输入一句简单的提示词,让橙篇生成论文,但怎么看产出的都是一篇垃圾。
所以,仍然是我去主导过程里的各个环节:设计提示词、完善大纲、补充材料、调整正文、让 AI 搜索问题……我是选手,也是裁判。
同时,AI 确实也能在一些过去现在未来都讨人嫌的工作上发挥作用。
橙篇有个挺有意思的功能——全文校正,用来纠正错误和增加可读性。
如果文章主体都是 AI 生成的,选择这个功能,等于 AI 自己给自己优化,但恕我直言,没有看出来修改的必要性,AI 只是交个差,通知你它干活了。
如果是上传我们编辑的公众号文章,从优化的结果来看,我觉得 AI 并不了解语言简洁和通俗的重要性,或者说,它还是以论文的思路理解一切文章。
但这个功能的存在很合理,它不只是找找错别字,而是抱着优化的目的。想法优秀,水平还有待提高。
橙篇的格式整理和生成参考文献,更是学生党的刚需,遥想当年,为了搞好页眉页脚,大学生掉了多少头发。
在 AI 没法生成超越人类的文案的时候,我建议它们先在这些耗时且麻烦的地方卷起来。
一切都是创作的起点
除了提示词生成长文,橙篇还能围绕长文做很多事。
写长文,我们总得找资料吧?橙篇支持根据主题搜索文献,学术或者全网。
先试试「学术搜索」,输入「人机恋爱」,材料基本都是出自百度学术,但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一些怎么看怎么不靠谱,怎么还能跑题到无人机种地呢?
同样以「人机恋爱」为主题,进行「全网搜索」,基于百家号、新闻网页等信源,结果反而更好、更全面,不只是资料的集成,而是像一篇文章的大纲了。
而且,我们可以不停留在聊天记录,点击左下方的「去编辑」,一键跳转到在线文档,就这个内容继续加工。
和生成长文一样,可以原地和 AI 聊天、用 AI 搜索、进行全文校正等,一篇文章水灵灵地有了。
橙篇的「文档总结」功能也不错。当我上传 37.8 万字的、近 700 页的《马斯克传》,总结得简明扼要有细节,同样支持「去编辑」。
将相同的文件丢给 kimi 总结,超出字数限制,只读了前 32%,效果不免大打折扣,也不能进行下一步了。不过,两者是两个场景的产品,体验上的差异也可以理解。
但橙篇的总结形式还是有点传统,要点罗列加小结,有时候我们可能分不清楚,哪些信息是更为重要、值得细看的。
在这方面,橙篇可以向腾讯元宝最近推出的深度阅读功能取取经,这个功能甚至可以提取原文的图表,专攻论文、研报、财报场景。
我上传了同一篇关于麦克卢汉的传播学论文,橙篇的总结没有什么废话,但也没有什么亮点。
元宝的总结形式更加创新,拆解了核心信息,要点的呈现又更加结构化,按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娓娓道来,我们还可以在一侧继续追问。
最讨人喜欢的地方是,元宝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论文评价,总结了一些论文里的关键问题,又能自己给出答案,看起来非常清爽且有信息量,认真地想让我们学会什么。
体验下来,橙篇围绕长文场景做了很多设计,进步空间较大,细节还待打磨,但理念可嘉。
大纲生成、资料搜索、文档总结,我们指挥 AI 生成的文字,都可以跳脱出对话框,成为在线文档,直接作为创作的起点,让我们编辑、完善。
目前 AI 写作工具的作用,不是替代人类,而是降低门槛,缩短从想法到成文的流程,顺便解决一些麻烦的环节,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开始写些什么。
创作 1 万字,不再是很难的事,让更多人先有创作的欲望,然后我们再去谈,怎样创作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