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牌太丑,雷军看不下去了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发了 5 份关于两会的建议案,其中一份提出了优化新能源车牌设计的建议一度冲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有网友感叹:
原来雷军也嫌绿牌丑。
雷军在建议案里是这样写的:
随着年轻消费者数量增多,用户对汽车外观与个性化功能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号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汽车产品的设计效果,现有汽车号牌不具备智能化能力,难以满足日常出行、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需求。优化号牌颜色设计、拓展号牌智能化功能对于推进汽车消费、增加经济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粗暴总结一下就是:绿牌太丑了,把它换了的话新能源车能卖得更好。
关于现有新能源号牌是否美观这个话题,网友们的讨论其实一直都很热烈。前不久,董车会发布了一篇介绍劳斯莱斯新闪灵的文章,后台就出现了不少吐槽绿牌的评论。
觉得我国车牌不好看的或许不只是消费者,许多汽车厂商可能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踏入汽车媒体行业这些年里,我参加过许多新车发布会,自然地,也看过不少官方发布的图片。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欧洲车企在本土拍摄官方图片时,通常会保留车牌。然而,当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后,却会将车牌替换为车型标识,而非中国的车牌(无论蓝绿)。
▲宝马英国官网
▲宝马中国官网
媒体行业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汽车媒体在拍摄内容的时候,往往都会用一块板子把车牌给挡住。
但如果你看过欧美汽车媒体的内容,你会发现他们没有这个习惯。车牌嘛,放那就是了。
▲图片来自:英国汽车媒体 Autocar
▲图片来自:美国汽车媒体 Motor Trend
一位不愿具名的摄影师在接受董车会采访时表示:「问题并非仅在于车牌是绿色,而是颜色整体的不和谐,无论是绿色还是燃油车的蓝色,颜色过于鲜艳都会显得格格不入。」
她进一步指出,关键在于车牌颜色的饱和度:「不少国家车牌的颜色饱和度都很低,要么是黑色,要么是白色,这种低饱和度的设计有着更好的视觉兼容性。」
▲网友为小米 SU7 套上了各种各样的车牌
显然,在新能源汽车设计已进入「无水切、无边框、无格栅」的极简美学时代,那块高饱和度的车牌,已经成为了设计师最棘手的视觉干扰项。
当蔚来 ET7 引领新能源设计时,当理想 MEGA 尝试解题新思路时,当小米 SU7 Ultra 带着闪电黄从赛道驶向大街时,那块绿色的铁皮总是显得那么突兀又笨拙。
▲中国第五代汽车牌照(1986-1994)
有意思的是,雷军的这份提案还意外掀开了中国车牌设计的进化史,从 1902 年上海滩的黑底白字铁牌,到 1986 年朱红底的大车牌照,再到 2002 年昙花一现的个性化自编号牌,每一次变革都与汽车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反映出时代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的变化。
现如今我们在马路上看到的绿色新能源车号牌,算起来已经使用了近 8 年的时间,由比亚迪在 2016 年进行设计。然而,以当下的审美标准和设计趋势来看,其设计实在是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美观性的更高期待。
除了颜色问题,新能源号牌的尺寸也引发了部分人的质疑,认为其较大的尺寸使得车牌在车辆整体设计中的存在感过于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辆前脸的协调性。
经了解,我国新能源绿牌的外廓尺寸为 480mm×140mm,而传统蓝牌的尺寸为 440mm×140mm,这意味着新能源绿牌的长度比传统蓝牌大了 10% 左右,这种尺寸差异在视觉上无疑进一步强化了车牌的突出感。
高饱和的绿色+更大的尺寸,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但话说回来,绿牌确实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实际作用——便于管理。
得益于绿牌与蓝牌之间有着明显区别,交管部门能借此快速识别新能源汽车,进而实施差异化的交通管理措施,比如设置专用车道、给予限行豁免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攀升,绿牌的设计和管理方式也愈发契合其发展需求。
代表「环保」的那一抹绿,恰到好处地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独特标识。不只是我们国家,近几年也有不少国家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专属号牌。
2020 年 6 月,英国交通部正式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绿色车牌。根据官方说法,绿色车牌将帮助新能源汽车司机更便捷地享受「地方激励措施」,例如免费或更便宜的停车位。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希望它能成为电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一个明显标志,以说服更多的人加入电动汽车的行列。
▲英国当时的落选方案
当时,英国也曾考虑过多种设计方案,有通体全绿的。然而,他们最终选定的方案是以白色为主色调,绿色部分仅位于车牌的最左侧,整体也维持了油车号牌的细长样式。
不知道雷军喜不喜欢这样的新能源号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