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98 万元!理想 i8 今日降价,李想:i8 将只有一个版本
我们听劝,立即响应!
今天,也就是 8 月 5 日,理想汽车用一纸公告,回应了过去一周所有的市场争议:
理想 i8 统一版本,标配即顶配,售价从 34.98 万元调整为 33.98 万元,并赠送价值万元的铂金音响。
这让此前关于 i8 的所有讨论,都有了全新的视角。
时间拉回上周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被算法拿捏了,拿起手机随手一刷,满屏都是理想 i8 和乐道 L90。
还以为纯电大六座的终局之战已经提前上演了。
理想 i8 用一段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卡车碰撞测试视频,将 i8 的安全叙事变成了全网热议的社会话题;而乐道 L90 低于预期的定价,以及蔚来高管在朋友圈说的「销售系统被挤爆」,都将气氛烘托到了顶点。
只是,线上的高热度似乎并未完全传到终端市场。
▲ 广州某核心商圈的理想门店
据《第一财经》在上市首周末的探店观察,两款新车的门店客流量虽有增加,但同一时间的带看量都在一到两组的水平,并未出现此前某些新车上市时排队试驾的景象。
专业机构的预测也印证了市场的冷静。
招商证券(香港)发布的研报显示,他们保守估计理想 i8 的稳态月销会在 3000-5000 辆。价位更低的乐道则要稍好一些,交银国际认为其月销将稳定在 5000 辆的水平。且乐道门店的客流则高度集中于 L90,L60 并没能分得几杯羹。
▲ 广州某核心商圈的乐道门店
一位乐道销售也向董车会证实了这一情况:「毕竟 L90 是新车,大家都是奔着它来的」。
但这终究与乐道此前的销量目标有着不小的差距。
悬在半空的理想和乐道
对于售价与配置调整前的理想 i8 来说,市场的冷静,是一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信任危机。
问题首先出在产品本身,那个曾经最懂中国家庭的理想,这次似乎没猜对用户的心思。
售价调整前,i8 的起售价为 32.18 万元,这一定价本身没什么大问题,关键是,「冰箱彩电」等重要配置,只有 36.98 万元的 Ultra 才能配齐。倘若你想要小桌板、侧窗遮阳帘和零重力座椅,还得多花 1.5 万元购买舒享套装。
▲ 理想 i8 调整前的售价
理想的种种操作让许多持币待购的用户感到困惑,交银国际的研报也一针见血地指出,i8 的配置与消费者的预期存在明显落差。
如果说 i8 的配置只是让人犹豫,那么在用户关系上的处理,则让许多忠实粉丝感到些许心寒。
一位自称花费上百万购买了三台理想的博主@搞某人,在社交媒体写下了一篇长文,其核心观点令人唏嘘:「理想变陌生了」。
他坦言,自己曾不断为理想的反常操作寻找理由,从「别着急,后面会有大招的」,到「是在给 i6 让位吧」,最后却不得不怀疑:「理想是不是真的变了?」
▲ 理想 i8
这种「陌生感」源于一系列具体的细节。
比如,发布会上对理想 ONE 老车主 2 万元的置换权益「一句话带过,丝毫不懂得拉拢自己的用户」;更让铁杆粉丝失望的是,i8 的小订「没有任何特殊权益,让核心的支持者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甚至在理想最擅长的营销传播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发布会当天既没有话题营销,也没有为博主们统一分发物料,显得异常「佛系」。当一个品牌最忠诚的用户都开始抱怨时,问题往往已经超出了产品本身。
客观来说,理想的这些操作,背后有或许有一定的战略考量。i8 此刻的首要任务,或许并非销量,它必须以一个高姿态的「技术旗舰」,来为后续真正走量的 i6 铺平道路。
▲ 理想 i6
但这套写给投资人看的商业计划书,普通消费者并不会买单。当理想的沟通重心从用户转向资本,这种战略上的远见,在市场上就表现为产品定义上的偏差和用户沟通上的失误,最终导致了终端的「叫好不叫座」。
好在,理想如今的响应不可谓不迅速。但与此同时,针对「i8 撞重卡」、「车主素质低下」的恶意营销仍在继续。
乐道 L90 的烦恼更为现实。
和理想 i8 不同,乐道 L90 从亮相之初,就将诚意写在了脸上。240L 的巨大前备箱、全系标配的静音电吸门,再加上 BaaS 方案下探到 17.98 万元的起售价,乐道几乎将所有能给的牌,都毫不吝啬地推上了牌桌。
但一款优秀的产品,并不能保证一帆风顺。L90 所杀入的 20-30 万元 SUV 市场,用「血海」来形容也毫不为过。这里盘踞着特斯拉 Model Y、问界 M7 等一系列月销过万的强大对手,理想也凭借 L6 在此站稳了脚跟。
另一方面,这个看似广阔的市场,在新能源领域的总份额也仅为 11.7%。想在如此拥挤的赛道中迅速抢占大规模的份额,难度可想而知。
更严峻的压力,来自蔚来体系内部。按照年初定下的「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的目标,蔚来整体需要达成月销 5 万辆的规模,而目前,这个数字仍有约 2.5 万辆的巨大缺口。
所有人都清楚,仅靠 L90 这一款车,显然无法填平这个巨大的鸿沟。
如今,乐道 L60 的终端优惠已经来到了史上最高。但这究竟是能让 L60 的销量「再往上冲一冲」,还是会进一步拉低乐道品牌的利润空间,目前仍是未知数。
对于乐道 L90 而言,它是一款被寄予厚望的、优秀的产品,但它要面对的,不仅是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是内部沉重的体系压力。
从战略宣誓,到市场生存
理想的闪电调整,让我们必须重新回答一个问题:i8 这款车,究竟是为谁而造的?
此前的答案,不只是用户,还有资本市场。
在过去几年,理想凭借精准的家庭用户定位和「没有里程焦虑」的增程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甚至成为第一家实现规模化盈利的新势力。
但这种成功,也为它带来了隐忧。在资本市场和行业认知里,「增程」和「冰箱彩电」的标签,既是理想的护城河,也逐渐变成了它的天花板。
当问界、零跑等对手纷纷推出极具竞争力的增程产品,当自身的舒适配置被迅速模仿,在 MEGA 之后,理想迫切需要一个新故事,一个关于技术、关于未来、关于纯电的故事。
理想 i8 就是这个新故事的序章。它的诞生,并非为了在销量上与 L8 一较高下,而是要向外界,尤其是资本市场,进行的一次展示。
你看,我们不仅有增程,我们还有 5C 超充技术、全国 3000 座充电站,以及能够「自主思考」的 VLA 架构和理想同学。
从这个角度看,i8 此前的高定价,就成了一种刻意为之的姿态。它是在筛选用户,更是在筛选市场的认知——
它试图告诉所有人:这是一款技术旗舰,它的价值在于你看不到的底层代码和未来的能源网络,而不是那块可以选装的后排娱乐屏。
当理想在为生存而调整售价时,乐道 L90 的任务则始终如一——为生存而战。
与理想手握百亿现金流的从容不同,蔚来正背负着巨大的盈利压力。因此,乐道从诞生之初,就无法像理想 i8 那样,去讲述一个关于远方和未来的故事。它必须拿出最务实、最具有杀伤力的产品,去换取最直接的销量。
L90 就是这枚被寄予厚望的子弹。它的每一项配,240L 的前备舱绝对称的上是一次降维打击,下探到 17.98 万元的 BaaS 方案,则是它在商业模式上,对主流消费人群的把控。
值得肯定的是,L90 现阶段的市场表现,比 L60 要好得多。一位销售对董车会表示:「在乐道从来没有这么忙过。」
不过,这同样是一次代价高昂的赌博。
蔚来赌的是,用一个全新的、定位更亲民的品牌,去触达过去主品牌无法覆盖的用户群体,从而解决困扰自己已久的规模化难题。但这也意味着,它必须承担品牌内耗的风险,以及 L90 微薄的单车利润,可能难以在短期内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的现实。
因此,L90 的「诚意」,更像是一种压力之下的必然选择。它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和沉重指标,决定了它必须放下身段,用尽全力去拼杀。
或许,理想 i6 和乐道 L80 才是真正为销量而生的车型,但 i8 与 L90 作为先行者,已经用它们在短短一周内的戏剧性变化,揭示了这场转型之战的残酷与复杂。
在乐道 L90 的发布会后,蔚来 CEO 李斌曾说过下面这番话,如今听来,更具深意:
中国优秀的汽车公司非常多,大家互相学习,从竞争中学习。大家你追我赶的,只要做纯电就是队友,看到越来越多企业做纯电,把增程、插混和油车的用户转到纯电,大家都是殊途同归。
在这场你追我赶的竞赛中,最先学会倾听市场、最快做出改变的企业,才能真正地「殊途同归」,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