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宝马高管:不后悔用「大鼻孔」、新设计不会失败

董车会

09-12 22:06

宝马正处在一个有趣的节点。

随着「新世代」战略的首款量产车 iX3 正式亮相,这家百年车企一只脚已经迈向了未来;而另一边,由超大格栅所定义的、备受争议的 G 世代设计语言,似乎也即将翻篇。那么,宝马如何总结争议性的过去?又如何开启这场压上重注的未来?

在最近与媒体的沟通中,宝马集团设计高级副总裁霍伊顿克(Adrian van Hooydonk)的回答,让我们得以一窥宝马的真实想法。

▲ 新世代 iX3

当聊到过去几年从未停息的「大鼻孔」争议时,霍伊顿克没有解释,也没有辩护,姿态非常直接:没有后悔。

他给出的首要理由是商业层面的:宝马确实注意到了所有的负面评价,但这些声音从未在销量数据中得到印证,恰恰相反,市场的积极反馈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底气。

当被问及宝马是否会顺应中国市场的设计潮流而做出改变时,霍伊顿克强调,宝马一直倾向于寻找自己的设计方向,而不是跟随潮流。

▲霍伊顿克

他还补充了一个有趣的观察:

你现在在马路上看到的一切都是三年前设计的。而且坦白来讲,你在中国看到的大多数中国汽车都是在慕尼黑设计的,因为这些汽车公司大多设立了设计工作室,从我们(宝马)这里挖走了设计师,所以这些设计是我们非常了解的。

可以说,宝马高层并不认为过去几年的设计是一次需要修正的错误,而是一次有数据支撑的、成功的全球化市场策略。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一个坚信自己过往策略行之有效的品牌,为什么还要发起一场自我革新?

霍伊顿克说出了他的答案:对于宝马来说,「改得不够」所带来的风险,要远大于「改得太多」。换句话说,宝马认为,真正的风险不是变革,而是停滞。上一阶段的「大胆」被市场证明可行,恰恰是支撑他们开启下一轮更深刻变革的信心来源。

那么,「新世代」的设计究竟是什么样?从已经亮相的 iX3 上,可以看到几个核心方向。

最明显的变化是「做减法」,过去 G 世代上复杂交错的特征线被大面积的平滑曲面所取代。而过去争议的焦点——双肾格栅,如今也演变为一个封闭的、集成了前大灯组与传感器的「数字面板」。

霍伊顿克强调,这同样是一个「功能先行」的解决方案,他们必须用一种高效的方法将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整合进去,来保持视觉上的简洁。

与此同时,在这套新的设计语言下,宝马会尽可能地避免「套娃」式的重复。霍伊顿克表示,未来的宝马车型不会千人一面,宝马会为每一款产品赋予独特的个性。、

例如,未来的 M 车型,在设计上就会比普通版本更具表现力,来匹配它的高性能的身份。同时,为了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性,未来同一宝马车型的电动版和燃油版将拥有几乎一致的外观设计,不再像过去那样,用夸张的蓝色饰条或封闭格栅来刻意区分动力形式。

▲ 纯电 M3 的雏形——宝马 VDX 实验车

如此全面的设计革新,背后自然需要体系性的巨大投入和战略决心来支撑。

这一点,在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普斯特 (Joachim Post) 的言论中得到了印证。他坦言新世代项目是一笔「庞大的」投资,但当被问及失败的风险时,他的回答简单且有力:「它不会失败」。

这份信心,一方面来自宝马对自身百年工程能力的信任,另一方面则建立在对新世代平台灵活性的预判之上。这套全新的架构不仅为纯电车型设计,同时也能够兼容未来的燃油和混合动力系统,以此来应对全球不同市场在能源转型节奏上的不确定性。

尽管面对相当多的质疑,但宝马想得相当清楚。面对眼下的行业剧变,宝马选择不跟随、不防守,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断,主动给自己换了一套打法。

不过,这种主动求变的勇气并非没有风险,一个有趣的参照正是宝马的老对手奔驰。面对旗舰纯电轿车 EQS 并不理想的市场表现,奔驰设计总监瓦格纳给出过一个颇为微妙的解释。

他认为,EQS 的水滴造型「或许早来了十年」,它的设计过于激进,以至于没能被主流用户普遍接受。瓦格纳还称,如果奔驰当初不把 EQS 当作传统豪华轿车,而是定位成一台「未来派的 CLS」,市场的反馈可能会好得多。

对这些百年豪华品牌来说,如何平衡「传承」和「未来」是一个棘手且高风险的课题,宝马的新篇章,显然才刚刚开了个头。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