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票 8 年!特斯拉 Roadster 2 定档愚人节,马斯克为「跳票」留足了后路
前不久,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在 X 平台上狠狠吐槽了特斯拉的 Roadster 2:
我真的非常期待这辆车!我也会理解延期交付。但是 7 年半的等待真的太漫长了。
Altman 还表示,他在申请退款的时候还发现,Roadster 2 当初的预订邮箱地址已经不可用了。
一个旗舰跑车项目的邮箱都能失效,足见它在内部被遗忘了多久。

有趣的是,就在 Altman 吐槽后没几天,马斯克在今天(11 月 7 日)凌晨的特斯拉 2025 年度股东大会上,「终于」想起了这款车。他宣布,Roadster 2 将在明年 4 月 1 日亮相,并在 12 到 18 个月后开始生产。
4 月 1 日,愚人节。这个日子选得有些微妙,甚至像个马斯克式的玩笑。这可不是过度解读,在股东大会的问答环节,马斯克本人就亲口承认了这个梗,定在愚人节这一天是为了保留一些否认的余地,「因为我可以说是开玩笑的。 」

在 Roadster 2 跳票的这八年里,特斯拉的战略重心早已改变,在马斯克的剧本里,主角已经不再是它。
万亿薪酬蓝图里没有 Roadster
实际上,这次股东大会的真正主角,是一份价值近万亿美元的 CEO 薪酬方案。
在此之前,马斯克 2018 年那份 560 亿美元的薪酬方案被特拉华州法院否决,因此,这份全新的 10 年期激励计划能否通过,对他至关重要。最终,新方案还是以超过 75% 的支持率获批。
这份方案的价值近万亿美元(约 8780 亿美元),不夸张地说,这是人类商业史上最大规模的激励。但对马斯克而言,他真正想要的或许不是钱,而是这份方案附带的投票权——如果未来十年所有目标均达成,他将获得 4.23 亿股新股份,持股比例将从现在的 13% 飙升至 25%。
25% 的持股比例,这才是马斯克的核心诉求。他希望借此拿回对特斯拉的绝对控制权,以确保他能无阻力地推进公司向 AI 和机器人转型。

当然,要拿到这 25% 的股份和近万亿的激励,马斯克必须完成一系列堪称「不可能」的运营任务,如果完不成,他在未来 10 年的报酬将为零,工资也一分没有。
而这份 KPI 清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特斯拉未来十年产品线的优先级。
这些目标包括:
- 将公司市值从目前的 1.4 万亿美元(2025 年 11 月数据)提升至 8.5 万亿美元
- 实现 2000 万辆汽车的交付
- 交付 100 万台 Optimus 擎天柱人形机器人
- 实现 100 万辆 Robotaxi 的商用运营
- FSD(完全自动驾驶)的活跃订阅用户达到 1000 万
- 一系列从 500 亿到 4000 亿美元不等的调整后利润目标
这份清单不长,但信息量很大。2000 万辆的汽车交付目标,意味着特斯拉必须依靠价格亲民的车型来实现超级规模化;100 万台擎天柱和 100 万辆 Robotaxi,则代表了「机器人」和「出行服务」这两大新业务板块。

在这份关乎马斯克未来十年收入的规划里,我们翻来覆去也找不到 Roadster 2。
这辆车作为一个昂贵、小众、无法规模化的性能图腾,对于马斯克实现上述任何一个核心 KPI 都没有实质性帮助。
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中明确表示,特斯拉即将开启的「不仅是一个新篇章,而是一本全新的书」。这本书的核心,不再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而是「实现可持续的富足 」。
在这本「新书」里,特斯拉被重新定义为一家 AI 机器人公司,而汽车,只是机器人最初的四轮形态。
真正的主角是 Optimus 擎天柱。马斯克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宏大的产品」,它能将全球经济总量提升 10 倍乃至 100 倍。为了实现擎天柱的大规模量产,特斯拉计划在 2027 年和 2028 年推出 4 代和 5 代产品,并将其成本控制在 2 万美元以内。

支撑这个宏大蓝图的,是特斯拉的 AI 垂直整合能力。马斯克花了大量时间介绍自研的 AI5 芯片,并称其性能与英伟达 Blackwell 相当,但功耗和成本却低得多。为了确保芯片供应,他甚至抛出了一个更激进的想法:建造特斯拉自己的「TeraFab」——一个比 GigaFactory 规模更大的超级芯片工厂。
至于 FSD,马斯克将其形容为「穿靴子的猫 (Puss in Boots)」,意思是特斯拉现有的数百万辆汽车都是潜力未被激发的机器人。他透露,FSD 在中国有望于 2026 年 2 月或 3 月获得全面批准,这将是其实现 1000 万订阅目标的关键一步。
在这幅由擎天柱、TeraFab 和 FSD 构成的未来图景中,Roadster 2 的位置在哪里?马斯克自己在问答环节亲口给出了答案。

当有股东问及这款跑车时,马斯克用了一个毫不客气的比喻。他说,Roadster 2「甚至不算是锦上添花(icing on the cake),而是锦上添花中的锦上添花(the cherry on the icing on the cake)。」
这就是 Roadster 2 在公司战略中被一再推迟的根本原因。
在马斯克 all-in AI 与机器人的「新书」里,这颗 2017 年的「锦上添花」,已经不再是必需品。
不断发布,不断让步
Roadster 2 项目的混乱,最直观地体现在它那难以自洽的时间表上。
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给出的公开时间是:2026 年 4 月 1 日发布,12 到 18 个月后生产。这意味着,最乐观的量产交付时间也要等到 2027 年年中。
但这个时间表,与特斯拉内部的实际进度可能并不相符。
Business Insider 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报道称,Roadster 2 项目在 2024 年大裁员中基本被搁置,项目主管 David Zhang 也在同年 7 月离职。这个项目直到今年夏天,才刚刚重启开发工序。

因此,内部人士给出的量产预估是「至少还要等两三年」。如果从 2025 年夏天重启开始计算,真正的量产要到 2027 年底甚至 2028 年。
更关键的是,重启的项目可能已经不是 2017 年那一个了。报道提到,最新的设计图显示新车是「双座设计,配备剪刀门」——与 2017 年展示的四座原型车截然不同。如果连核心设计都已推倒重来,马斯克那「12 到 18 个月」的生产承诺未免显得过于乐观。
退一步讲,就算 Roadster 2 真的能在明年 4 月如期亮相,它在战略上的分量也远不及 Cybercab。
马斯克的时间表很明确:Cybercab 将在「明年 4 月开始生产」,而 Roadster 2 只是在 4 月 1 日「举行演示」。一个要投产,一个办「愚人节」演示,两者分量轻重,一目了然。

回头看去,Roadster 2 的跳票史,几乎就是一部特斯拉战略重心不断转移的编年史。
2017 年发布时,马斯克承诺 2020 年交付。此后,2021 年、2022 年、2023 年,马斯克都在以各种理由宣布推迟。2024 年初,他又声称 2025 年实现交付,这个承诺显然再次落空。
最有意思的是最近的一次。7 月,特斯拉的工程副总裁 Lars Moravy 在一场活动中高调宣称,Roadster 2 将在今年年底进行一次「史诗级的演示」。
如今,仅仅四个月后,马斯克就亲自推翻了这个时间表。
这充分说明,Roadster 2 项目的进度,已经完全被优先级更高的项目所压倒——比如马斯克承认自己「满脑子都是芯片」,要亲自下场设计 AI5 芯片,要造 TeraFab。在这些主要任务面前,Roadster 2 只能一推再推。
长达 8 年的停滞,甚至催生了它的竞争对手。2025 年初,一家名为 Longbow Motors 的英国初创公司宣布将推出电动跑车 Speedster。这家公司的数名联合创始人,正是之前负责 Roadster 的特斯拉工程师。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目标:赶在特斯拉 Roadster 2 交付之前抢占市场。
一个项目延期,已经长到足以让前员工离职、创立一家新公司、开发一款对标竞品,并且还有信心能抢先交付。这或许是 Roadster 2 项目停滞的有力旁证。

2018 年,马斯克用猎鹰重型火箭将他的第一代 Roadster 和假人「Starman」送入了太空。七年后,这辆车仍在环绕太阳飞行,甚至一度被 NASA 误认为是小行星。
那个在太空中漂浮的 Starman,代表了特斯拉「加速可持续能源时代到来」的旧使命。而这辆在地球上的第二代 Roadster,则成了特斯拉奔向「AI 和机器人」新蓝图时,那个被留下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