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下代iPhone Air将延期发布/闪迪价格暴涨50%/摩根大通CEO:未来发达国家每周只需上班三天半
📱
销量低迷,苹果推迟下一代 iPhone Air 发布
🤖
OpenAI 新模型疑似 GPT 5.1,年底或将正式发布
🍔
汉堡王中国易主,计划 2035 年门店超 4000 家
🧑🔬
前英特尔 CTO 萨钦・卡蒂加盟 OpenAI
💽
闪迪宣布 NAND 合约价上调 50%
👍
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创新高,京东方稳居第一
🏆
首届机器人辩论赛落幕,松延动力夺冠
🥶
董明珠回应格力「跨界」做冰箱
🤖
谢赛宁 x 李飞飞 x LeCun 联手发布「空间超感知」AI 框架
🧠
麦肯锡:88% 企业已用 AI,但仅 39% 获得财务回报
👩💼
咨询巨头 CEO:不会用 AI 的员工将被清退
🧠
全球首款人工神经元「1M1T1R」问世
💡
摩根大通 CEO:随着 AI 发展,未来发达国家每周可能只需上班三天半
🦵
小岛工作室携手 DNSYS 推出《死亡搁浅 2》限量版外骨骼
📸
三星确认 Galaxy S26 明年 2 月登场,Ultra 机型或涨价

销量低迷,苹果推迟下一代 iPhone Air 发布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因 iPhone Air 销售表现不佳,决定推迟下一代机型的发布。
消息人士透露,苹果最近通知工程师和供应商,将下一代 iPhone Air 从开发日程中移除,但未提供新的发布时间表。原计划与 iPhone 18 Pro 同步推出的新款 iPhone Air,将不会在 2026 年秋季亮相。
报道称,自今年 9 月 iPhone Air 上市以来,市场反馈持续低迷,供应链已出现明显收缩。富士康已拆除大部分生产线,仅保留约一条半产线,预计本月底全面停产;另一供应商立讯在 10 月底已停止生产。
iPhone Air 主打轻薄设计,机身厚度仅 5.6mm,但因此在电池容量和摄像头配置上有所妥协,仅配备单镜头后摄,售价却高达 999 美元(国行 7999 元)。相比之下,iPhone 17 Pro 提供三摄系统和更长续航,性价比更高。
苹果近年来尝试在标准版与 Pro 系列之外寻找「第四款」机型定位,但无论是此前的 iPhone mini 还是 Plus 系列,均未能获得理想销量。iPhone Air 延续了这一困境。
据悉,苹果正在研发第二代 iPhone Air,计划提升电池容量、引入蒸汽室散热,并进一步减轻重量。但在 iPhone 18 系列的分阶段发布策略下,该机型可能推迟至 2027 年初与 iPhone 18 一同推出。
OpenAI 新模型疑似 GPT 5.1,年底或将正式发布

OpenRouter 平台在 11 月 7 日深夜上线了一款全新隐名模型「Polaris Alpha」,被业内普遍认为是 GPT 5.1 的测试版本。
该模型目前已开放 API 调用,最大 context 容量为 256K,单次最大输出可达 128K,知识库截止时间为 2024 年 10 月,但暂不支持推理模式。
Polaris 在文本生成、文案创意和编程任务中表现稳定,文风具有典型的「GPT 系」特征。
部分用户通过测试发现,该模型在处理长文本输入时具备自我纠错能力,能够在二次运行中修正错误信息。其在编程场景下可快速生成小游戏代码,并支持网页设计,显示出一定的美学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CEO Sam Altman 曾在此前明确表示,ChatGPT 将在年底推出 NSFW 模式(成人模式)。在 Polaris 的测试版本中,已有相关功能的迹象出现,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其与 GPT 5.1 关联的猜测。
据传,GPT 5.1 预计将在 11 月中正式发布。
🖥️ 试用链接:https://openrouter.ai/chat
🔗 相关阅读:GPT-5.1 「马甲」泄露!现在免费就能用,年底 AI 一大波更新要来了
汉堡王中国易主,计划 2035 年门店超 4000 家

据第一财经报道,昨天 CPE 源峰宣布与美国餐饮品牌汉堡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这是继此前星巴克中国并购后,又一全球餐饮品牌中国公司易主。
此前,餐饮品牌国际集团(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RBI)旗下子公司持有汉堡王中国近 100% 股权。在本次交易中,CPE 源峰将注入 3.5 亿美元初始资金,用于支持餐厅门店扩张、市场营销、菜单创新及运营能力提升。
汉堡王中国旗下全资关联企业将签署一份为期 20 年的主开发协议,获得在中国独家开发汉堡王品牌的权利。
交易完成后,CPE 源峰将持有约 83% 股权,RBI 保留约 17% 股权。根据规划,汉堡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将从目前约 1250 家,拓展至 2035 年超过 4000 家。该交易预计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具体时间取决于监管审批进展。
CPE 源峰近年来持续深耕连锁消费服务领域,累计投资金额约 100 亿人民币,已投资包括蜜雪冰城、爱尔眼科、泡泡玛特等多家企业。

前英特尔 CTO 萨钦・卡蒂加盟 OpenAI,聚焦 AGI 基础设施

英特尔首席技术与人工智能官萨钦・卡蒂(Sachin Katti)已确认离职,加入 OpenAI,负责构建支持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计算基础设施。
卡蒂在社交平台 X 上发文称,对过去四年在英特尔主导网络、边缘计算与 AI 业务的经历「深表感激」。
OpenAI 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也在 X 上表示,「非常期待与他合作,共同设计和建设我们的计算基础设施,以推动 AGI 研究并扩大应用规模」。
英特尔发言人则在声明中确认,CEO 陈立武将接管卡蒂此前负责的 AI 与先进技术部门,并强调「AI 仍是英特尔最重要的战略优先事项之一,公司将继续推进技术与产品路线图,以满足新兴 AI 工作负载需求」。
卡蒂于 2023 年初加入英特尔,随后在 2025 年 4 月被任命为首席技术与人工智能官,全面负责公司 AI 战略、产品路线图以及与开发者生态的合作关系。
然而,在英特尔未能实现 Gaudi 芯片 5 亿美元营收目标后,公司近期调整了数据中心 AI 战略,并在 2025 年 OCP 全球峰会上发布了 160 GB 数据中心 GPU,开启年度 GPU 发布节奏。
卡蒂的离职也发生在英特尔多位高管相继出走的背景下,包括前全球渠道主管约翰・卡尔文(John Kalvin)、数据中心 AI 产品管理副总裁索拉布・库尔卡尼(Saurabh Kulkarni)等。
闪迪宣布 NAND 合约价上调 50%

据 DIGITIMES 报道,闪迪已通知客户,11 月 NAND 闪存合约价上调 50%,主要因供应紧张。与此同时,Transcend 自 11 月 7 日起暂停报价与出货,预期市场持续向好。
日前,第三方 NAND 产品主控企业群联 Phison CEO 潘建成在公司 2025Q3 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当前这波由 AI 推理推动的存储行情相当罕有,为其生涯此前所未见,且「或许一生只会见到一次」。
据此前报道,闪迪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指出,NAND 闪存市场的供不应求局面预计至少延续至 2026 年底。
更早前,TrendForce 集邦咨询的一份研报指出,受 QLC Enterprise SSD 需求快速攀升的外溢效应影响,NAND 闪存市场在第四季度将迎来全面涨价,平均涨幅预计在 5-10%。
小米 HyperAI 获「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特等奖

昨天,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宣布,小米 HyperAI 在 2025「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智能终端赛道中荣获特等奖。
据悉,该赛事由国家网信办与浙江省政府联合主办,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标杆性活动。
今年,共有来自全球 29 个国家的 1082 个项目报名,最终 71 个项目进入决赛,经过多轮比拼与严格筛选,评选出 6 个特等奖、6 个一等奖、18 个二等奖和 30 个三等奖。
小米 HyperAI 是小米集团面向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的大模型智能引擎,被视为公司技术战略的核心载体。
台积电 10 月营收增速放缓,AI 需求降温迹象显现

据彭博社报道,台积电在 10 月的营收增速明显放缓,同比仅增长 16.9%,为自 2024 年 2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趋势被视为人工智能相关需求逐渐降温的信号,市场此前的高速增长正显露出「泡沫化」迹象。
分析师平均预计,台积电本季度营收增幅约为 16%,与 10 月表现基本一致。尽管增长放缓,台积电股价自今年年初以来仍累计上涨约 37%,显示投资者对其长期前景保持信心。
据此前报道,前瑞银宏观分析师 Julien Garran 在独立研究机构 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 的一篇报告中指出,AI 泡沫规模是「互联网泡沫」的 17 倍,甚至是「次贷危机」的 4 倍。
他还警告称,这可能导致 「zone 4 衰退 / 通缩性崩盘(deflationary bust)」的出现,整体市场估值可能大幅下跌,技术 / AI 公司首当其冲。
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创新高,京东方稳居第一

昨天,TrendForce 集邦咨询发布最新研报显示,2025 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 5.86 亿片,环比增长 8.1%、同比增长 5.3%,为近年高峰。
报告认为,主要成长动能来自 iPhone 17 系列与其他主要手机品牌下半年新品拉货,同时 AMOLED 面板需求持续升温,LCD 面板在入门机与维修市场保持稳定供应。
报告预计,2025 年全年手机面板出货量将达 22.43 亿片,同比增长 3.4%。其中,京东方以逾 1.45 亿片的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环比增长 1.3%,具体来看:
- 华星光电:得益于 a-Si LCD 出货量季增 13.5%,整体出货达 7550 万片;
- 天马:得益于 a-Si LCD 出货量季增 25.1%,整体出货达 5630 万片;
- 三星显示:第三季出货量突破 1 亿片,环比增长 8.3%;
- LGD:出货量达 2100 万片,季增 16.7%,全年供应 iPhone 面板量有望突破 8000 万片;
- 群创光电:虽减少手机应用出货,但第三季仍有 2320 万片。
展望 2026 年,TrendForce 预估 AMOLED 手机面板出货占比将逾 45%,LCD 面板维持约 55%。陆系厂商凭借成本与品牌合作优势加速渗透中高阶市场,韩系厂商则继续掌握高阶供应链。
Waymo 新 CFO 上任
据 CNBC 报道,Alphabet 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宣布任命 Google 高管 Steve Fieler 出任新任 CFO。此举正值公司加速扩展机器人出租车服务,并计划在 2026 年进入更多市场。
Waymo 联合 CEO Tekedra Mawakana 在 LinkedIn 上表示:「Steve 的丰富经验将对我们进入下一阶段至关重要。」她同时感谢前任 CFO Elisa de Martel 自 2022 年以来的贡献。Waymo 未进一步说明 de Martel 的去向。
Fieler 曾担任 Google CFO 团队核心成员,负责规划、投资及投资者关系。在此之前,他曾任 Google「Platforms and Ecosystems」部门业务财务主管,涉及 Android 和 Chrome 等核心产品。
Fieler 还曾在惠普担任 CFO,并在通用电气及多家初创企业任职。
Waymo 隶属 Alphabet「Other Bets」板块,该板块第三季度营收为 3.44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 3.88 亿美元下降,亏损则由 11.2 亿美元扩大至 14.3 亿美元。
Waymo 当前已在洛杉矶、凤凰城、旧金山、亚特兰大和奥斯汀提供商业服务,并计划在 2026 年进入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今年 8 月,公司已获得在纽约市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许可。
首届机器人辩论赛落幕,松延动力夺冠

据中新社报道,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决赛已于昨天在北京亦庄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学校和企业的 14 支队伍参赛。
赛事分为初赛「人机协同」、复赛「跨队人机对战」以及决赛「机机对决」三个阶段,最终由松延动力 — 小诺队夺得冠军,湖北大学队获亚军,松延动力 — 松美美队获季军。评委从逻辑性、语言表现力、临场应变、多模态交互和技能展示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
决赛中,湖北大学队人形机器人「思睿」与松延动力 — 小诺队的半身仿生机器人围绕「机器人是否会统治人类?」展开激烈辩论,最终小诺队胜出。
值得注意的是,赛事聚焦具身智能的「大脑」(感知认知决策)、「小脑」(运动控制)与「肢体」(硬件本体)三大核心技术方向。
此前,北京已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与运动会,而此次辩论赛则凸显了机器人在「能武」之外的「能文」潜力,进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
特斯拉为 Model Y L 推送交流外放电功能

昨天,特斯拉客户支持在微博宣布,旗下 Model Y L 车型正式上线交流外供电(V2L)功能。
据介绍,车主通过 OTA 升级至 2025.32.300 及以上版本,并将 Tesla App 更新至 4.50.5 及以上版本即可激活该功能。
新功能最高支持输出 2200W 交流电(220V / 10A),支持国标 A 型或 I 型插头设备,满足电饭煲、电热水壶、电火锅等多种家用电器的用电需求。
官方还同步推出售价 599 元的专用适配器,防护等级达 IP44,可适应 -30°C 至 +50°C 的复杂户外环境。特斯拉已为此前交付的 Model Y L 车主提供免费兑换券,车主可通过 Tesla App 查收并兑换适配器;而新近交付的车辆则随车附带适配器。
董明珠回应格力「跨界」做冰箱

据中华网报道,近日,格力晶弘全域养鲜冰箱凭借「鲜花保鲜 25 天」的实验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广泛关注。
据悉,相关技术包括光合水润养鲜、嫩冻凝鲜 2.0 以及 -38℃ 超冻锁鲜科技,旨在延长果蔬与肉类的保鲜周期。格力方面强调,鲜花仅为展示载体,核心目标仍是满足日常食材的保鲜需求。
而据快科技相关信息,在回应外界有关格力「跨界做冰箱」的质疑时,格力 CEO 董明珠表示「后来者 ≠ 跟随者」,强调格力并非简单复制行业路径。
她强调,格力是通过自建全自动化工厂、自研宽频压缩机与行业首创多次抽真空产线,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她指出,格力在空调领域积累的控温与压缩机技术,为冰箱的精准温控与能效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
谢赛宁 x 李飞飞 x LeCun 联手发布「空间超感知」AI 框架
据新智元报道,近日,谢赛宁、李飞飞与 Yann LeCun 联合发布论文《Cambrian-S:迈向视频中的空间超感知》,提出全新 AI 范式,旨在突破现有大语言模型在感官建模上的局限。
三位学者指出,当前基于 LLM 的多模态模型虽具备强大文本与图像处理能力,但在空间认知与预测性世界建模方面仍存在显著缺陷。
他们强调「超感知」是迈向超级智能的关键环节,AI 必须具备对视频流进行三维空间理解与长期记忆的能力,才能在现实场景中实现可靠应用。
团队在 Cambrian-S 框架下构建了 VSI-590K 数据集,涵盖 59 万个带有 3D 标注的训练样本,并训练了从 5 亿到 70 亿参数规模的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其空间推理性能较基座模型提升最高达 30%,即使小规模模型也表现突出。
此外,研究团队提出「预测性感知」原型,通过潜在帧预测模块引入「惊异度」机制,用于优化记忆管理与事件切分。该方法在 VSI-Super 基准测试中已超越 Gemini 模型,显示出在长视频理解与空间智能方面的潜力。
研究者强调,单纯依赖规模化与数据扩展无法解决感知问题,开放科学与跨学科研究才是推动 AGI 的必由之路。此次合作不仅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也被视为对现有 AI 技术路线的深度挑战。
维基百科敦促 AI 企业停止爬虫抓取,转而使用付费 API

据 TechCrunch 报道,维基百科母机构 Wikimedia 基金会近日呼吁 AI 企业停止通过爬虫抓取其网站内容,转而使用其付费产品 Wikimedia Enterprise API,以确保平台在流量下降的背景下仍能获得可持续支持。
基金会在博客中指出,AI 开发者应「负责任地」使用维基百科内容,确保正确归属,并通过付费渠道获取数据,以避免对服务器造成过度负担。该付费产品不仅能满足大规模调用需求,还能支持基金会的非营利使命。
维基百科透露,今年 5 月和 6 月出现的异常高流量主要来自试图伪装成人类用户的 AI 爬虫,而同期「人类页面浏览量」同比下降了 8%。
基金会强调,若访问量持续减少,志愿者贡献和个人捐助可能进一步下滑,影响内容质量与社区发展。
此外,基金会提醒生成式 AI 企业应在输出中明确标注信息来源,以保障用户对互联网信息的信任。其声明写道:「平台应清晰展示信息来源,并鼓励用户访问和参与这些来源。」
今年早些时候,基金会已公布面向编辑的 AI 战略,计划利用 AI 技术简化翻译、自动化重复性任务等,以辅助而非取代编辑工作。
麦肯锡:88% 企业已用 AI,但仅 39% 获得财务回报
据麦肯锡最新发布的《The State of AI in 2025》报告,全球企业对 AI 的应用已趋于普及,但真正实现财务回报的比例仍有限。
数据显示,88% 的受访企业已在至少一个业务环节使用 AI,比去年提升 10 个百分点。然而,仅有 39% 的组织表示 AI 带来了息税前利润(EBIT)增长,凸显出「效率提升 ≠ 盈利提升」的现实困境。
报告指出,AI 在软件工程、制造、IT 等领域更易产生降本增效效果,而营销、战略与财务环节则是少数能带来营收提升的场景。
与此同时,AI Agent 热度持续攀升,62% 的企业已在试验相关应用,但真正实现规模化落地的比例不足一成,主要集中在 IT 运维、知识管理和营销销售等流程标准化部门。
值得关注的是,高绩效企业成为 AI 红利的主要受益者。
麦肯锡将至少 5% EBIT 增长归因于 AI 的组织定义为「AI 高绩效企业」,这些企业在战略、技术、人才和流程重构方面均走在前列,约 50% 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动 AI 主导的「变革性改变」,远高于普通企业的 14%。
在人才层面,AI 正重塑招聘逻辑。软件工程师、数据工程师、AI 产品经理、Prompt 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显著增加,而重复性强的传统岗位则面临替代压力。报告显示,未来一年内,32% 的企业预计员工总数下降,仅 13% 预计上升。
风险治理亦成为焦点。约 30% 的企业在过去一年遭遇过 AI 结果不准确问题,高绩效企业则更早部署知识产权、合规等防御措施。
麦肯锡强调,只有将 AI 视为业务变革引擎,而非单纯的降本工具,企业才能获得可衡量的长期价值。
📖 报告全文: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quantumblack/our-insights/the-state-of-ai
研究称 AI 难以在社媒文案中复现人类情感张力
据 PCMag 报道,近期的一次研究显示,尽管 AI 在棋类、数学、编程、广告甚至部分治疗领域已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但在社交媒体上的「毒性(Toxic)表达」(即带有负面情绪的表达)仍难以逼真模拟。
来自苏黎世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杜克大学和纽约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AI 生成的帖子在 Bluesky、Reddit 和 X 平台上,平均有 70% 至 80% 的准确率可被认出是 AI 所写。
研究团队测试了 9 个开源大模型,包括 Apertus、DeepSeek、Gemma、Llama、Mistral 和 Qwen 等,结果发现 AI 回复的「毒性评分」显著低于人类用户。这意味着在社交平台上,带有讽刺或尖锐情绪的回应更可能出自人类,而非 AI。
研究人员强调,AI 更擅长模仿技术层面的特征,如句子长度和词汇数量,但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他们指出,未经过人类指令微调的模型(如 Llama-3.1-8B、Mistral-7B、Apertus-8B)在真实性上反而优于经过对齐训练的版本,因为后者的风格规律性更强,容易显得「机器化」。
此外,研究发现 AI 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在 X 上的模仿效果优于 Bluesky,而 Reddit 的多样化对话规范则让 AI 更难以复制。研究结论认为,AI 虽能再现社交对话的形式,但难以捕捉人类互动中的情感张力。
咨询巨头 CEO:不会用 AI 的员工将被清退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咨询巨头埃森哲(Accenture)CEO 朱莉·斯威特近日在面向投资者的讲话中表示,公司正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并将「清退」无法掌握 AI 技能的员工。
她透露,埃森哲已为约 77.9 万名员工中的 70% 提供了生成式 AI 基础培训,但对于那些「再培训已不可行」的员工,公司将要求其离开岗位。
这一举措凸显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新趋势:员工不再仅担心被 AI 取代,更面临被懂 AI 的同事取代的压力。
斯威特强调,AI 技能已成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继续在内部推动培训和应用,以确保整体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全球首款人工神经元「1M1T1R」问世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约书亚 · 杨教授团队联合多国科研机构,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集成化人工神经元「1M1T1R」。该成果发表于《自然 · 电子学》,被视为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关键技术突破。
研究团队从生物神经元的离子通道机制获得灵感,采用扩散型忆阻器作为核心元件,并通过三维堆叠忆阻器、晶体管与电阻,将传统需数十个晶体管实现的神经元功能缩至单个晶体管尺寸,集成度提升两个数量级。
实验数据显示,该人工神经元在「喷发脉冲海德堡数字」语音识别任务中准确率达 91.35%,同时展现出漏电积分、阈值放电等六大生物特性。
能耗表现尤为突出:单次放电仅消耗 1 皮焦耳,相当于蚊子振翅能耗的千分之一。
研究团队表示,未来通过 3 纳米制程优化,能耗有望降至艾焦耳级,较人脑神经元节能数千倍。这意味着由数十亿此类神经元组成的电子大脑,在处理服务器级 AI 任务时仅需手表电池即可运行。
此外,该技术突破了冯 · 诺依曼架构的瓶颈,采用事件驱动型异步通信,使信号以脉冲形式在神经元间直接传递,处理模式更接近人脑。
实验显示,由 32 个神经元组成的微型网络已能实时预测平衡球轨迹。器件寿命也提升至百万次循环,团队正与半导体企业合作推进 7 纳米制程,目标实现每平方毫米 10 万个神经元密度,预计五年内商用。
💡 摩根大通 CEO:随着 AI 发展,未来发达国家每周可能只需上班三天半

据《财富》报道,摩根大通 CEO 杰米 · 戴蒙(Jamie Dimon)日前在美国商业论坛上表示,随着 AI 的快速发展,未来 20 至 40 年内,发达国家的工作周可能缩短至「三天半」。
他强调,AI 将影响「每一项应用、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客户」,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戴蒙指出,摩根大通已成为「活跃的 AI 实验室」,目前约有 2,000 名员工专职开发 AI 系统,约 15 万名员工每周使用大语言模型处理内部文档,银行已部署数百个应用场景,包括欺诈检测、法律审查、对账与营销优化等。此外,超过 20 万名员工正在使用 AI 工具,约 30 万人接受培训。
他同时警告,AI 的普及将导致部分岗位消失,企业与政府必须提前规划再培训、收入援助、岗位转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的提前退休,以避免社会反弹。
在经济层面,戴蒙强调 AI 的建设不同于互联网,属于资本与能源密集型产业,部分项目可能因电力不足而受限。
他提醒投资者应逐案评估数据中心与 AI 基础设施,而非盲目跟风。他直言「部分 AI 项目处于泡沫」,但整体来看,技术最终将带来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日前在乌镇峰会上也提出类似观点。他预测约 5 年后,中国 90% 家庭将使用智能锁,机器人可在授权后自主入户完成快递配送,届时员工每周可能仅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

小岛工作室携手 DNSYS 推出《死亡搁浅 2》限量版外骨骼

昨天,小岛工作室与外骨骼制造商 DNSYS 宣布合作推出限量版「Dnsys Z1 Exoskeleton Pro – DEATH STRANDING 2: ON THE BEACH」,该产品将于 2025 年 12 月 2 日在 DNSYS 官网开售。
这是游戏开发商与外骨骼厂商的首次跨界合作,历时两年研发,由小岛工作室艺术总监新川洋司与 DNSYS 团队联合设计。
该外骨骼基于 DNSYS Z1 型号,采用军工风格设计并融入游戏配色,兼顾舒适性与功能性。其核心性能包括:
- 腿部动力提升 50%,增强步伐力量;
- 徒步续航延长约 24.9 公里,垂直攀爬增加约 14.9 公里;
- 膝盖压力减轻,相当于分担体重 200% 的负荷;
- 垂直移动时可瞬间减轻最多 44 磅重量;
- AI 步态控制,适应崎岖地形、楼梯与斜坡;
- 电池续航超过 4 小时,支持快速更换。
DNSYS CEO 董 Sage 表示:「外骨骼在《死亡搁浅》系列中是关键装备,能够帮助角色在复杂地形中保持效率并承载重物。这次合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源自游戏灵感,更真正为现实应用而设计。」
此外,DNSYS 与小岛工作室还将开展「Share Your Journey」活动,用户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日常或户外挑战,展示外骨骼如何改善体验。三位获奖者将获得该限量版外骨骼。
DNSYS 成立于 2021 年,是一家专注于外骨骼技术的公司,致力于推进医疗和消费级移动解决方案的发展。公司团队成员主要由工程师组成,其背景涵盖大疆创新、赛格威和小米等公司。
2299 元,小度 AI 眼镜 Pro 正式开售

昨天,百度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小度小度」发文宣布,旗下智能穿戴新品「小度 AI 眼镜 Pro」正式开售,主打拍摄、音频、翻译与场景化 AI 功能。
- 采用多种框型与配色设计,强调时尚与舒适度;
- 搭载 Snapdragon AR1 Gen 1 平台,支持 Wi-Fi 独立运行模式与蓝牙省电模式;
- 支持第一视角拍摄,用户可通过语音唤醒或按键操作实现即时记录;
- 配备开放式双扬声器与五麦克风阵列;
- 可通过视觉识别场景推荐氛围歌单,实现「音随景动」的个性化体验;
- 支持中英互译,并计划通过 OTA 升级扩展至 14 种语言,包括日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同传翻译与音色克隆技术可在面对面交流中提供实时字幕与语音还原。
目前,小度 AI 眼镜 Pro 已上架小度自营旗舰店,首发售价 2299 元。
1799 起,vivo Y500 Pro 正式发布

昨天晚间,vivo 正式发布新机 Y500 Pro,新机定位「国民小旗舰」,在影像、电池与系统方面相比上代均有突破,核心配置如下:
- 搭载天玑 7400 处理器;
- 6.67 英寸 1.5K 护眼屏,边框 1.37mm;
- 配备 7000mAh 半固态蓝海电池;
- 同档首发三星 HP5 2 亿像素主摄,支持 CIPA 4.0 专业级防抖及长焦增强算法,传感器尺寸为 1/1.56 英寸,具备像素合并模式,满足日常与专业拍摄需求;
- 支持 IP68 + IP69 满级防水;
- 首批搭载 OriginOS 6,官方宣称可实现至高 5 年持久流畅。
售价方面,vivo Y500 Pro 8GB + 128GB 版本 1799 元起售,最高可选 12GB + 512GB,售价 2599 元。
定档 11 月 17 日,OPPO 携手宋雨琦揭晓 Reno15 外观

昨天,OPPO 在微博宣布,将于 11 月 17 日 19:00 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 Reno15 系列。
该系列继续由宋雨琦代言,OPPO 官方发布的预热海报显示,本次 Reno15 系列的主打配色为「星光蝴蝶结」,采用白色基底搭配闪耀星光与芭蕾蝴蝶结元素,后摄部分使用冷雕工艺以提升质感。
据此前报道,OPPO Reno 系列产品经理张若星日前在微博预热 Reno15 系列,强调其具备「前后同拍实况」功能,前后摄像头可同时启用,实现人像与衣物的实时合成,被称为「试衣神器」。
Reno15 系列核心配置如下:
- 搭载天玑 8450 芯片;
- 6.32 英寸 1.5K 小屏,金属中框;
- 前置 50MP;后置 200MP 主摄 + 50MP 超广角 + 50MP 潜望长焦;
- 支持 IP68 与 IP69 防水;
- Reno15 Pro 采用 6.78 英寸 1.5K 直屏,支持 50W 无线充电。
三星确认 Galaxy S26 明年 2 月登场,Ultra 机型或涨价

据韩媒 Chosun Biz 报道,三星已确定旗舰手机新品 Galaxy S26 的上市时间为 2026 年 2 月,并计划在 2026 年 1 月末举行发布会。
此前有传闻称,因产品线调整与硬件验证问题,Galaxy S26 系列的发布时间将推迟至 3 月。
业内消息人士透露,三星原本计划在 Galaxy S26 系列中加入超薄「Edge」机型,但因销量低迷担忧,最终决定保留「Plus」机型。
在处理器配置方面,Galaxy S26 基本款与 Plus 机型将搭载三星自研 Exynos 2600,而 Ultra 机型则独占高通骁龙处理器。去年 Galaxy S25 全系列均采用高通处理器,但今年策略有所调整。
市场数据显示,Galaxy S25 Edge 三个月销量仅 131 万台,远低于 Galaxy S25 Plus 的 505 万台。分析人士指出,Galaxy S26 Ultra 因零部件成本上涨与关税影响,价格上调几乎不可避免。
小米 NAS 新品曝光,预计下月上市

据快科技报道,小米首款 NAS 产品定名「小米智能存储」,已于昨天曝光关键信息。该设备预计将在 12 月与小米 17 Ultra 同步上市,定位家庭用户,强调与米家生态的深度联动。
曝光信息显示,「小米智能存储」采用金属外壳与双盘位设计,搭载 ARM 架构芯片,性能侧重普及而非极客,目标是推动 NAS 在大众市场的接受度。小米此前的用户调研也仅开放「2 盘位」选项,进一步印证了该产品的双盘位定位。
在功能层面,报道指出该产品支持手机照片与视频的无感备份,可替代高昂的云存储会员服务。同时,它有望集成家庭影视中心,具备视频刮削与海报墙功能,并与小米电视联动,提供沉浸式观影体验。

刘嘉玲质疑淘宝天猫侵权,梁朝伟肖像被用于保健品营销

知名演员刘嘉玲昨日在微博发文,公开质疑淘宝与天猫平台存在严重侵权与消费者欺骗行为。
她指出,其丈夫梁朝伟的肖像被未经授权地用于某保健品商品页面,并直言「这么严重的侵权,欺骗消费者,淘宝、天猫是你们的市场营销策略吗?」。
该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相关话题在微博热搜登顶。刘嘉玲的发声凸显了电商平台在广告与商品营销环节的监管漏洞,也再次将「明星肖像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推至公众讨论的焦点。
据快科技报道,针对质疑,ENCARE 海外旗舰店客服回应称:「您好,目前针对此次事件已经移交品牌在处理,其他的我们客服暂时不清楚。」
与此同时,另一家网店客服则表示,由于品牌赞助了相关节目,因此拥有肖像使用权,正在与节目组沟通。目前,涉事商家主页中涉及梁朝伟的半身照片宣传图已下架。
星巴克广东推全运限定饮品,强调运动与湾区文化

近日,星巴克在广东省推出两款全新限定饮品 ——「莓莓风味抹茶星冰乐」与「海盐焦糖风味鸳鸯拿铁」,以呼应全运赛事氛围,并强调湾区文化与运动精神的结合。
据介绍,前者以抹茶为基底,搭配莓果风味绵云,形成清甜与醇厚并存的口感,旨在传递赛场般的活力与能量感;后者融合浓缩咖啡与经典红茶,辅以海盐焦糖调和,突出咸甜平衡,象征湾区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
星巴克小程序显示,目前两款新品均已上架星巴克广东门店,售价分别为 37 元和 41 元。
喜茶「灵感二次方」活动落地大湾区

昨天,喜茶在微信公众号官宣,在广东开启「灵感二次方」主题活动,主打「纤体瓶」系列产品,并联合郑好好、朱雨玲、杨立健三位运动员传递「轻松运动、健康生活」理念。
据悉,该系列产品以超级植物入茶为核心,包括「羽衣纤体瓶」「去火纤体瓶」等首创款式,定位为日常轻负担饮品。
本月 14 日至 16 日,广东省内喜茶门店将开展线下互动,消费者现场点单「纤体瓶」系列并对暗号,可获赠「全民运动冰箱贴盲袋」或「灵感小卡」等限量周边。
喜茶方面强调,本次「灵感二次方」活动旨在通过产品创新与运动精神结合,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在大湾区的传播。
爱马仕入股 Lanificio Colombo,强化供应链布局

据 Modaes 报道,法国奢侈品牌集团爱马仕近日宣布收购意大利奢侈纺织厂 Lanificio Colombo 15% 股份,以进一步强化其供应链布局。
Lanificio Colombo 专注于羊绒加工与生产,是爱马仕的长期供应商,同时也为 Prada、Burberry、香奈儿、Valentino 等奢侈品牌供货,并经营自有品牌。该公司在 2024 年实现营业额 1 亿欧元,同比下降 6%,净利润为 790 万欧元。
爱马仕方面表示,此次投资是其首次进入意大利供应商股权层面,标志着集团在服装与鞋履供应链的进一步整合。Colombo 家族仍保持公司控制权,爱马仕仅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加入。
在此之前,爱马仕主要集中于法国本土的皮具生产以及瑞士的制表业务。随着市场需求变化,集团自 2023 年起开始考虑在意大利服装与鞋履代工企业中持有少数股权,以确保供应链稳定性与独占性。
爱马仕最新财报显示,其上季度营业额达 39 亿欧元,同比增长 5%,整体销售额增长 10%,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均保持稳健表现。

《年会不能停 2!》概念海报发布

电影《年会不能停 2!》昨日正式发布首张概念海报,并官宣张若昀、白客领衔主演。该片由导演董润年携原班人马打造,延续前作的职场喜剧风格,预计于 2026 年上映。
影片定位为剧情/喜剧,主题延续「打工人嘴替」的核心,强调「年会不能停,欢笑不能停,共鸣更不能停」。
前作《年会不能停!》于 2023 年跨年档上映,凭借精准捕捉打工人群体的情感共鸣,获得超过 12.9 亿票房,并荣获第 37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第 20 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和优秀编剧等奖项。
《海绵宝宝:深海大冒险》定档元旦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宣布「海绵宝宝系列电影」最新作品《海绵宝宝:深海大冒险》已定档 2026 年 1 月 1 日元旦在中国及北美同步上映。
作为系列第四部作品,《海绵宝宝:深海大冒险》延续经典角色与喜剧风格,并在剧情上加入全新设定。影片中,海绵宝宝与派大星将闯入危险的「幽冥世界」,面对真人造型的飞天魔鬼与多种诡异生物,展开跨次元冒险。
影片定档海报「致敬」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桥段,海绵宝宝与派大星复刻「世界之王」场景,凸显二人羁绊与冒险主题。
《昨日青春》定档 12 月 5 日

日本新锐导演空音央执导的影片《昨日青春》已定档 12 月 5 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由坂本龙一之子空音央执导,影片此前已入选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并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亚洲电影大奖等多个国际奖项中获奖,烂番茄新鲜度高达 98%。
影片讲述五名高中生在日本社会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面对监视系统与现实压力,寻找自我栖身之地的故事。片中角色之间的友情与分歧,折射出东亚年轻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困境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