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 块一只的 iPhone「袜子」,买的到底是什么?
iPhone 袜子两千一只,我的袜子十元三双。
昨晚苹果官网上架了一款名为「iPhone Pocket(iPhone 口袋)」的随身穿戴包,一下子引发了海内外社媒的热议。

原因很简单:这个形似袜子的随身包,长和短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 1899 元和 1299 元人民币。
iPhone 袜子,两千一只?
iPhone Pocket 从三宅一生的「一块布」(A Piece of Cloth)理念出发,采用单体 3D 编织结构,可装下任意 iPhone 及随身小物,手拎、系包上或斜挎皆可。
这种织物设计沿用了三宅一生标志性的 Pleats Please 褶皱设计,除了 iPhone 之外,还可以伸展容纳更多物品,例如 AirPods 或口红。

如果你把 iPhone Pocket 当作苹果官方推出的一个配件包包,那 1899 元这个价格当然匪夷所思,即使对于苹果来说也有点超过。
不少用户都为这个创意和设计着迷,又被千元售价劝退,等待华强北做「破解版」的时间里,也纷纷自制了一个个「平替方案」:

虽然我自己也买不起,但想跳出来唱唱反调:iPhone Pocket 的标价,其实很正常。
严格来说,这实际上是三宅一生主导设计和生产,苹果参与协作的时尚产品,只是它放在了苹果而非三宅一生官网销售。
而三宅一生类似的钱包、收纳包品类,价格基本在 20000 日元以上,折合人民币已经来到千元价位,这样看 iPhone Pocket 真的属于「正常价格」。

三宅一生这个时尚品牌,由同名的传奇设计大师三宅一生创立,以创新的面料工艺、折叠设计和极简美学而闻名,设计兼具实用性和前卫的气质。
看到这里,你或许也已经发现,这个品牌的调调,和苹果非常相似。

实际上,这两个品牌之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苹果创始人史蒂夫 · 乔布斯最喜欢的时装设计师之一,就是三宅一生,他本人最标志性的那件黑色高领毛衣,就是三宅一生的手笔。

在《乔布斯传》里曾提及过一个小故事:乔布斯在日本参观索尼公司的时候,发现索尼员工的制服是由三宅一生设计的,带拉链的袖子可以拆卸变成一件背心,他本人非常喜欢。于是也邀请三宅一生为苹果员工设计了一款马甲,没想到所有员工都很讨厌这个主意,只好作罢。

▲ 三宅一生为索尼设计的制服
但即使三宅一生曾经客串出现在苹果「Think Different」广告宣传活动,并差点为苹果设计一套制服,这两家品牌此前从未在产品层面进行过合作。

▲ 三宅一生客串苹果广告
创始人之间因为相似的设计理念和审美偏好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而在他们去世后,其心血和遗产——三宅一生工作室和苹果公司,自然也能同频共振。
但是,当我们购买 iPhone Pocket,我们究竟为什么而买,又买到了什么?
一根线,一块布
昨晚,当苹果与三宅一生首次合作的消息传出时,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一块布」表示费解。
一块布,三宅一生以「A-POC」冠之。但少有人知的是,A-POC 其实并不只是个巧妙的缩写(A Piece of Cloth),更是三宅一生对制衣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工艺、流程、产业等诸多方面,进行的一次根本性挑战。
在推出当时,A-POC 堪称时尚界最大胆的思想实验之一,在今天也仍然相当激进。
1997 年,三宅一生与纺织艺术家藤原大 (Fujiwara Dai) 走到一起,共同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成衣制作流程:一根线从这一边进入电脑编程的机器,另一边吐出来的,是完整的衣服,完全去掉了裁剪与缝纫,也彻底颠覆了传统制衣的流程。
A-POC 工艺不仅能制作单件衣物,更是能够输出「完整的一套服装搭配」:还是用一根线,机器编织出一大「管」织物,而裁线的图案已经织入其中。只需沿着裁线将其剪开,便能得到连衣裙、衬衫、袜子、手套、帽子……一整套衣服。

直到今天,时尚行业通行的做法,依旧是将布料裁剪成图案并将其缝合。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 15-30% 的边角料,好的时候会再利用,一般的时候可以有限回收,大部分时候只能丢弃。
而 A-POC 反转了这一点:无论是生产一件,还是一百件,成品都来自同一卷材料,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浪费。
这一技术,如若用于大规模生产,比如快时尚行业,将带来极大的成本缩减和社会效益。遗憾的是,除了三宅一生这家出货量很小的设计师品牌外,几乎没有其他人在倡导这一理念——直到苹果来寻求合作。
现在,苹果为什么在这次 iPhone Pocket 的合作中,强调「一块布」这个理念的存在,你应该明白了——三宅一生的 A-POC 理念,与苹果的环保精神不谋而合。
但两个品牌的共性,远不止于这些表面功夫。

为什么它叫做「一块布」,而不是「一根线」?
「线」太过于工业化,叫它「一根线」会让人不可避免地聚焦于工艺制造过程,而非工艺背后的理念。而「布」是服裝的本质,三宅一生想要回答最根本的问题:衣服到底是什么?剥开所有的纹饰、结构、剪裁,最终得到的答案是:一块布包裹身体。
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三宅一生设计工作室资深成员、A-POC ABLE 项目总监宫前义之表示,A-POC 想要的从不是炫耀技术(尽管技术确实惊人),而是提醒时尚界以及整个世界:那块布是无限的,延伸到了时尚本身之外。
这不,就延伸到了消费电子行业,到了苹果那边。
而如果你将三宅一生和苹果做个对比,会发现一种存在于潜意识上的共性:超薄手机谁都能制作,iPhone Air 的精妙之处不在于薄,而在于通过超高级程度的高原主板,将机身解放出来;同理,A-POC 的意义也不在于成品本身,而在于将复杂性藏了起来。
两个品牌的共性,正是在于做了最复杂的事情,却让它显得毫不费力。最高级的设计,是让设计消失。


苹果当然不会把这些事情讲给你听。苹果工业设计副总裁 Molly Anderson 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最初并没有合作的想法……我们只是对三宅一生的工作方式很感兴趣,想看看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反之亦然。
苹果和三宅一生,其实就是彼此的镜子。
配件,苹果的新时尚
iPhone Pocket 很自然让人想起来苹果历史上另一个「袜子」配件—— iPod Socks。
2004 年,苹果推出了一盒六色的 iPod Socks,售价 29 美元,采用针织材质,适配当时几乎所有 iPod,也能收纳耳机、数据线、钥匙,甚至还能用针织表面顺手擦屏。

还记得那个经典的剪影广告吗?强烈的色彩,动感的姿势,让 iPod 一下子成为当时绝对的「潮流」代名词。iPod Socks、iPod Loop 挂绳等配件,则允许用户进一步让自己的 iPod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潮流穿搭。

时过境迁,iPod 成了时代的眼泪,但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工作娱乐都离不开的「生活搭子」,我们自然希望它不要只是一个冰冷的物件,最好有一些个性,多一点温度。

▲ iPhone 成为「痛机」
关于和三宅一生合作推出配件的原因,Molly Anderson 也是这样解释的:
人们携带和搭配产品的方式已经改变,并且越来越成为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因此 iPhone Pocket 的形态非常多变:短款可以提在手上,或者和 Labubu 一样系在包包上当挂饰;长款甚至能当作挎包「穿在身上」,总之就是一款很好搭的「时尚单品」。

在这个讲究「情绪价值」的时代,一个功能上不错的产品,加上「好看」的附加价值,很容易就会受到热捧。
手机配件的顶流品牌 Casetify 的 CEO Wesley Ng 表示,品牌的手机挂饰和挂绳配件销量在去年一年实现了显著的两位数增长。

▲ Casetify 手机挂饰
这个庞大的配件市场,作为第一方的苹果自然不可能错过。
和今年 iPhone 17 系列一起推出的,还有一根长长的「手机挂绳」,可以系在官方的硅胶和织物保护壳上,然后「挂」在身上。

手机迭代进化越来越慢,厂商也很难整更多技术上的新活,产品的外观和配饰成为新的战场;相比追逐缺乏亮点的新机,用户更愿意通过装饰旧手机来获得新的情绪体验。
1899 元一只的「苹果袜子」确实不便宜,这也注定了它只属于少部分用户,但它只是一个开始,苹果正在慢慢让配件也成为品牌文化的重要部分——不一定都是这种昂贵的时尚联名,也可以是相对更「平价」的官方配件,但绝对会更有趣,更好看。
这次和三宅一生的合作,也是苹果向知名时尚品牌的一次成功「取经」,Molly Anderson 也明确表示,以后苹果在色彩、品牌和材质方面会更灵活多变,并且扩展到其他领域,影响未来的包装和产品。
而对于颇具渊源的苹果和三宅一生而言,这是一个连接点子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