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盒子体验:是配件又不止于配件
硬件
机顶盒并非手持硬件,因此无需握持感。不过小米盒子圆润的外形确实比较讨巧,表面采用塑料磨砂材质,底部边缘采用钢琴烤漆材质,底部有一圈橡胶底盘。总体来说,质感不错。 背部的 AV 接口用于复合视频连接线连接电视。MicroUSB 用于连接 OTG 线直播外接设备(功能正在开发中)。此外还包括以太网接口、HDMI 接口和电源接口。 遥控器的设计风格与盒子趋于统一,相同的材质,电源键、Home 键、菜单键、方向键和返回键。
对比 Apple TV,小米盒子显得更宽更扁,略轻于 Apple TV。两者在做工上的差距倒不至于说小米相形见绌。不过在遥控器的工业设计上,两者还是显示出相当大的距离,Apple TV 遥控器铝镁合金一体设计无论在观感还是手感都甩出小米盒子一大截。
实际体验
使用自带的约 1 米长的 HDMI 线可以将盒子连接到电视,对于老式 CRT 设备则需要通过一根 AV 线(需另外购置)连接。首次连接时,系统会自动搜索 Wi-Fi 并连接,输入密码必须依赖遥控器,这也是包括智能电视在内的设备在交互上的软肋。
首页层级设置比较简单,整体逻辑类似 Windows UI,热门推荐、影视分类等七个导航下采用大小不一的矩阵,与之不同的是矩阵并非动态显示。屏幕右上角显示时间和天气情况。
影视内容方面上,小米盒子目前的视频提供商包括 PPTV、华数、搜狐、风凰视频、腾讯视频,内容资源比较丰富。点击相应的影视剧会看到视频简介以及演职人员表,用户可以点击“追剧”进行持续实时关注。追剧的电视剧将在“我的小米”中查看,未看的集数将以数字显示提醒。
互联网视频电视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功能——“视频搜索”在系统中隐藏得比较深。首页和影视分类子界面中长按菜单键则调出搜索功能,支持三种输入方式——T9、拼音和笔画。
应用方面,除了几家视频提供商外,还包括豆瓣电台、PopCap 游戏和正在建设的迅雷,功能比较单一,实用价值不高。另外,通过有延时的遥控器进行游戏交互的体验也比较糟糕。不过,应用的建设旨在另外一个生态圈,它将对智能电视构成威胁。雷军表示,小米盒子在未来将支持 APK 应用的安装。
具体的视频播放方面,基于不同的网络环境,视频的流畅度有所差异。在 4M 带宽下的环境下播放超清视频从加载到播放的时间约为 40 秒,快进后加载播放时间约为 20 秒。而直接在视频提供商网站播放快进的加载时间在 10 秒以内。
我们发现,耗时过长主要是在加载视频信息的时候,加载长时间处于 0% 时间,大约持续 10 至 20 秒后速度才会提升上来。 遥控器交互体验方面,响应稍稍有延迟,基本在普通红外遥控正常延迟范围内。
小米将兼容的无限投射解决方案称为“米联”,目前支持 Airplay、DLNA 协议,后续将支持 Miracast。广泛的兼容性理论上可以增加更多用户。我们使用了一台 iPhone 进行测试。当 iPhone 与小米盒子处于同一个 Wi-Fi 环境下,照片应用中出现 Airplay 按钮,选择“小米盒子”,iPhone 上的照片会自动投射到电视屏幕上。图片投射的时间约为 4 秒左右,切换图片的延时约为 1 秒左右。视频方面,一段 38 秒的 1080P 的视频加载时间长达 80 秒,播放几秒后再次进入加载状态。不过根据雷军发布会上的演示,“米联”在小米手机上的表现比较出色。
我们尝试用一跟 OTG 线连接鼠标和盒子上的 MicroUSB,光标出现,但是基本上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据小米官网介绍,通过 OTG 直播的功能尚在开发中。
定位配件又不止于配件
昨天发布会的媒体胸牌上的一面赫然印着两行字:
“小米盒子 迄今为止小米手机最发烧配件”
这句话的定语“发烧”显然只是小米继续品牌定位和营销惯用的说辞,而“配件”的定位大约暗示了两个层面的信息,一是盒子真的是小米手机的配件——最贵的配件。二是“韬光养晦”,冠以“配件”的头衔隐匿小米进军第二屏的野心,它本质是个机顶盒,是家庭影视娱乐中心,是厂商在手机外另一个的必争之地。
“在未来,电视是手机的显示屏,手机是电视的遥控器。”
雷军的野心在这句话中表露无遗,以小米手机为中心,向第二屏延伸拓展,以硬件整合电影、应用等互联网服务,构建小米的生态圈。不过,鉴于体制围墙的阻碍,内容对主流视频提供商爱奇艺、优酷土豆的缺失以及尚不明朗的市场表现,小米盒子要想突出重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视频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