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13 岁的 iPhone 有点郁闷

公司

2013-01-01 16:38

新年、春节都是中国人重视的节日,想买一份礼物给孩子?买什么好呢?大部分家长不会选智能手机,怕管不过来,怕从此小孩就沉迷于屏幕后面,不再理会现实社会。家长们对于小时候街头霸王游戏机记忆犹新——那样简单的游戏都叫人欲罢不能,荒废学业,更何况可以装那么多应用的智能手机?

圣诞节, Janelle Burley Hofman 送给她 13 岁的儿子 Gregory 一部 iPhone。这部 iPhone 除了运营商的合同外,还附带了家长跟孩子之间的合同,条款共有 18 项。

  1. 这是我的 iPhone。我买下的。我付款的。我现在把它借给你。我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儿呢?
  2. 密码我将永远知晓。
  3. 如果它响了,接电话。这是一部手机。说 “你好”,彬彬有礼。如果屏幕显示为 “老妈” 或者 “老爸”,别无视。一次都不可以。
  4. 每个学校日晚上 7:30、周末晚上 9:00 准时地把手机交给爸爸或妈妈。晚上它必须关机,第二天早上 7:30 开机。如果你不想打某人的固话,担心他们的父母会是第一个接电话的,那么,就别打。听从你内心的直觉并像我们会被尊重那样,尊重其他家庭。
  5. 这部 iPhone 不能跟你一起上学。跟你发短信的对象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吧。这是一种生活技巧。*半日游、校外参观学习、课外活动将纳入特殊考虑范围。
  6. 如果它掉进马桶、摔到地上,或者丢了,你有责任重置或者维修。割草坪、照看婴儿、拿出你的私房钱。这有可能发生哦,请做好心理准备。
  7. 别用这科技去撒谎、愚弄或者欺骗另一个人。别让自己跟别人的对话如此伤人。首先当一个友好的朋友,远离交叉火线。
  8. 那些你本人根本不会说出口的话,请不要用这部手机来发短信、邮件或者开口。
  9. 那些当对方父母在场时你不敢大声说出的话,你也不能发短信、邮件或者开口。审视你自己。
  10. 没有色情。在网页上搜索那些你会跟我公开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对任何事情有疑问,可以问人——最好是我或者你爸。
  11. 公众场合关机、静音,把它收好。特别当你在餐馆、电影院或者当跟人交谈时。你不是个无礼的人,别让 iPhone 改变这一点。
  12. 不要发送或者接收你或他人隐私部位的照片。别笑。尽管你不是脑残,有一天你也可能很傻很天真。这很冒险,可能会毁了你的青少年/大学/成人生活。这永远是个坏主意。网络空间比你更巨大更有力。这种错误的伤疤是难以抹去的——包括败坏名声。
  13. 别拍一大堆照片和视频。没必要记下所有事情。体验你的人世经历。它们将永远存储在你的记忆中。
  14. 有时将你的手机放在家里,在这种状况下仍保持安全感。手机并非活物,也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学着没有它生活。更强大地战胜 FOMO——害怕错过(fear of missing out)。
  15. 下载或新或经典或不同于几百万同龄人都听的歌曲。你们是有史以来最方便接触音乐的一代。享受这份礼物的好处。拓展你的视野。
  16. 时不时地玩单词游戏、谜语或益智类游戏。
  17. 睁开你的双眼。看看你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从窗口眺望。听鸟儿鸣唱。散散步。跟陌生人聊天。放下 Google,自己遐想。
  18. 如果你搞砸了,我会没收你的手机。我们需要坐下来谈一谈。我们将从头开始。你和我,我们一直在学习。我和你一队的。我们一起面对问题。

看到这样的条款,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必须承认,我想喊:“妈,算了,我还是不要 iPhone 了。” 不过作为一个 13 岁的孩子,情况是不一样的。想想我们 13 岁时,身边朋友流行什么,我们不也喜欢跟着用些什么,比如溜溜球、四驱车。如果没有,我们显得很不合群,甚至可能产生社交上的障碍,特别对男孩子来说。

所以,如果曾经有一部 iPhone 摆在 13 岁的我面前,尽管带着 18 个限制,我还是会说:“我愿意。” 当然,接下来估计就是青春期叛逆的我跟父母的抗争,比如会觉得父母的限制让自己很丢脸,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被管着。

“合同” 这一概念正是成人的范畴,刚好契合青春期的申诉——我是大人,我需要被尊重。所以 Janelle 从第一条就明确了 iPhone 的所有权,从而奠定合同条款的基础。

我想如果我是 Gregory,偶尔还是会郁闷,会发脾气,想借用小孩子的身份耍耍赖,争取更大的自由,但冷静下来后,依然会履行合同。而对于那些取笑我被限制的同学,好吧,你们看似拥有更多自由,但你们却可能被它毁了。也许我还能从自己的脾气中学会妥协,保持平和。

当然在我小时候,更现实的问题是也许一个家庭负担不起孩子这种 “同龄人的社交玩具”,所以,就家庭现实,家长跟孩子进行理性对话是很有必要的。

回到现在的角色,一个成年人,我觉得其中一条条款深深打动了我:

有时将你的手机放在家里,在这种状况下仍保持安全感。手机并非活物,也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学着没有它生活。更强大地战胜 FOMO——害怕错过(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错过闺蜜的电话,害怕错过男友的短信,害怕错过新微博而不断刷新……在手机上我确实会有这样的问题,仿佛慢了一分一秒都不行。手机那端的事情真那么重要?还是因为内心想逃避手头现实中的事情?除此之外,害怕错过地铁,害怕迟了淘宝上那双鞋子就被买了,害怕以后遇上的人都不如 EX……当然,我不是倡导什么都无所谓,而是在想:是不是我们自己心里还不够强大?

 

题图来自:freehdwall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 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