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你正生活在一个 360 度的大舞台

公司

2013-01-05 16:50

2012 年 11 月 30 日,Memoto 微型照相机在 Kickstarter 融资成功,我们曾报道过幕后的故事。相机只比硬币稍大,可以夹在衣领拍摄,每小时自动拍摄 120 张照片,全部会储存其网站上。这款产品迅速受到热衷记录生活的 “自我量化” 人士的追捧,在各大科技媒体曝光。

这款相机的确可以用作生活记录,但是让人顿感不安。试想,在朋友聚餐或者工作等场合,自己随时可能走到别人的镜头当中,无所遁形的感觉令人不快。但退一步想,其实我们又何时不在监视底下?

我们就像活在一个 360 度的大舞台。无时无刻,我们的生活都在窥视和被窥视中转变为数据。回头看看隐藏在每个街角和公共场所的圆形监控器和其他网络的信息的监控系统,乔治奥威尔的《1984》早已变成现实。

今天,华尔街日报撰文讲述 gSpy(政府间谍)和 iSpy(自间谍)系统的博弈,当中提到几个数字——4214 个交通灯监控器,761 个超速监测摄像头,49 万个手机信号发射塔——这里说的是美国全国的交通监测设备的数量。而作者认为美国这么多的监测器,比起伦敦 400 万街道监控摄像头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的确,根据中国新闻网吉林分社的消息,在 2012 年前 10 个月,光吉林省就已经新增了 6 万个监控探头。也就是说,记录你行走数据的,不只是 LBS 服务,还有这些电子眼。

这些数据又去了哪里?

Wired 曾报道,美国政府安全局已斥资 20 亿,在犹他州兴建一个可以与 Google 最大的数据中心相媲美的巨大数据库,据称可以储存 5 泽字节的数据。或者这样说会比较确切,这个中心可以绰绰有余地完整保存人们发出的每条短信,地理信息位置数据,邮件来往数据,缴税清单,股票交易记录,信用卡记录等等。

2012 年 12 月 28 日,曾有美国议员强烈阻止外国情报监听法案(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里的相关条款——政府无需搜查令获取他人的邮件内容——但很可惜,最后该法案还是获得了通过。在科技的 “帮助” 下,个人信息是脆弱而公开的,而并不只是网络巨头能够获取。我的一位朋友还曾经演示,如何通过隐藏的数字痕迹将个人的隐私全部找出,过程非常触目惊心。

也许,就只能像 Eric Schmidt 那样正义凛然地说一句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别皱眉了,Smile,此刻就可能有人在看着你。

 

题图来自:Centerstage-atlanta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