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上网本的兴衰沉浮史,是台湾 PC 厂商的溃败吗?

公司

2013-01-09 09:25

华硕、宏基上网本停产的新闻,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和平板电脑来临的时代,似乎显得有点没落。然而,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也许能为我们的 PC、手机厂商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布局中,产生一些新的思考与启发,避免可能产生的错误。

上网本最初是由华硕在 2007 年首先提出并生产 eee pc 时提出的概念。原本的设计理念是针对老人使用的一款简易型笔记本。因为发现如果笔记本电脑不是用来玩游戏的话,那么性能不必那么强,因此相应的在硬件规格上也不需要做到特别好的配置。

这一反向思维的考量,使得对当时主流的笔记本产品的重定义成为了一种可能。因此,上网本不管是产品的外形(这里主要指的尺寸)还是内部的设计上都有了一些改变。

众所周知,PC 产业这些年总得来说是在 Win-tel 的联合统治下度过的。因此,不免俗的,华硕内部在一开始也是找了微软去谈合作,希望可以采用 Windows 的操作系统。但是微软初期对于这个产品并不看好。无奈之下,华硕基于 Linux 自行开发了一套操作系统安装到上网本上。而在 CPU 方面,Intel 也并不看好上网本,华硕陆续找了威盛和 AMD 进行合作,只是后来因为价格的问题,合作没有谈成,最后还是找回到 Intel 表达诚意,才得以使用 Intel 的芯片。

Asus eee pc

ASUS EEE PC 上网本

华硕除了硬件,参数,外型方面进行了设计和改进外,也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做了许多新的尝试。例如将各种软件整合进操作系统,提供给消费者,并且在 2008 年陆续推出了 eee Storage(解决硬盘容量过小的问题,类似于 Dropbox、MobileMe)和 eee download(类似于 App Store)的服务,可以看到,华硕此举也是希望可以在软件和服务领域积极布局,大力发展,通过硬件的销售带动软件和服务的使用比例,通过更加多元化的价值提升,达到从单纯的硬件参数竞争提升到软硬整合的综合竞争。

eee pc software

Linux-based 的操作系统

eee pc storage

eee Storage 服务的前身,YoStore 首页界面

另外有意思的是,原本这一为老人设计的产品,最先开始尝鲜的却是一些年轻的高消费人群,这群人的特点是往往已经拥有一台笔电,把上网本看看成是新奇的科技玩具,或者当成礼物送人。随着这群人的进一步扩散,以及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上网本形成了燎原,美国、日本以及其他的 PC 厂商也按耐不住,陆续跟进,后面的故事就广为认知了。

从上面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

一、技术上来说,华硕的此次创新,可能只算的上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然而,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来考量,其对市场的影响力比较巨大,具备一定的破坏性,这一影响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竞争对手和华硕自己进入到各个市场都从中受益,这方面的数据不一一列举。这一次破坏性创新的尝试,虽然最终的结果以停产为收场,但是在前半段(iPad 销量超过上网本作为分界点),我们看到在对产品进行定义的时候,华硕有意识地通过细分市场、满足核心需求、简化复杂功能,整合供应链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套用苹果 Iphone5 的广告词“简洁,但不简单”的说法,eee pc 的尝试,从某种程度上做到了“简洁”的理念,但是在“不简单”上面还任重道远。

二、在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免要提出一个问题,华硕在当时是否有机会构建一个类似于苹果商业模式的生态体系?这一背后的逻辑是:华硕上网本继续发展初期的良好态势,硬件上大胆与 AMD 或者威盛展开合作,绕开 Intel;操作系统上继续沿用开源系统作为发展基础,并且不断强化;而在软件和服务这块也继续推出自己的服务以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理论上讲,这是有机会挑战 PC 产业的 Wintel,从而赚取价值的最大化不是吗?

这个看似完美的商业模式,在 ASUS 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看到了与美国厂商的差距。芯片和操作系统不在自己的手上,如果是谈合作,AMD 卡在量上面,而同为台厂的威盛在技术专利上被 Intel 看得很死,最后还是回到 Intel 那边。

操作系统的易用性,稳定性的考量,客户体验的设计,这些不是 Asus 的强项,整个亚洲来看,能做好操作系统的公司也为数不多。

而在软件和服务这块,对于从做主板、代工起家的华硕来说,也同样是一大挑战,相关的公司资源和人才积累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短板,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解决。因此,软件和服务的运营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可以试想一下,对于一个忙于常规的产品发布就焦头烂额的产品经理来说,是否还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这样的尝试?

也正是因为上面提到和未提到的零零种种原因,随着后期 Wintel 对这块市场的逐渐重视,产业的游戏规则又重新回到了两位大佬的手上。上网本这个东西也就从一个可能会颠覆产业的独特产品再次变成了一个可以赚钱的标准化商品。而之后,随着 ipad 的出现,apple 又发起了新一轮的颠覆,上网本这一产品形态日渐式微。

华硕在上网本上的起起伏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台湾科技厂商在进行创新时候遇到的种种挑战。如何从原先的代工思维转向产品的设计思维?如何从硬件生产跨足到软件服务以及打造一套商业模式,这些可能对于众多的 PC、手机厂商具备一定的启示作用。虽然历经 5 年的上网本最终以停产寿终就寝,但是相信这中间累积的成功或者失败经验,将会对后续在不断产业升级过程中经历阵痛的科技公司产生积极的作用。

 

题图来自 pagedown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深信对于广大胸怀大志的青年而言,需要的不是 NB 的创业神话,而是朴实有效的方法论。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