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冷静、强劲,Surface Pro 真机现身

产品

2013-01-10 17:55

微软今年没有参加 CES 展会,但这显然没有阻止它出现在舞台上——高通新款骁龙处理器似乎成了陪衬。事实上,微软 Windows Phone 的硬件标准中处理芯片被强制规定为高通芯片,而微软的另一款革命性硬件产品 Surface RT(Surface with Windows RT)却使用 Nvidia Tegra 芯片。

本月 4 日,微软宣布 Surface Pro(Surface with Windows Pro)将在 Surface RT 发售 90 天之后如约与消费者见面。虽然没有参加本届 CES 展会,但微软明显不甘寂寞。Engadget 报道,微软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媒体见面会展示 Surface Pro,这也是 Surface Pro 真机的首次公开亮相。

我们先回顾一下 Surface Pro 的有关参数。

  • 操作系统:Windows 8,兼容 Windows 7 及旧版桌面应用
  • 性能:英特尔 Ivy Bridge 酷睿 i5 处理器,内含英特尔 HD Graphics 4000 显示核心,4GB 内存
  • 显示:10.1 英寸 10 点触控 IPS 显示器,分辨率 1920×1080
  • 存储:64GB/128GB 闪存
  • 电池:42W-h
  • 传感器:前/后 720p 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加速度计,罗盘,陀螺仪
  • 数据连接:Wi-Fi (802.11a/b/g/n),低功耗蓝牙 4.0
  • 接口:全尺寸 USB 3.0,microSDXC 读卡器,3.5 毫米耳机插孔,Mini DisplayPort 接口,磁性充电接口
  • 配件:Touch/Type Cover 键盘保护盖,压敏触控笔
  • 价格:899/999 美元

这次真机亮相让之前一些只限于纸面的描述趋于直观。

尺寸及重量方面,Surface Pro 重约 2 磅,比 1.5 磅的 Surface RT 重了不少,也比后者 9.4 毫米更厚,达到 13.5 毫米。招牌式的内置支架同样出现在 Surface Pro 中,特别的是,原来 22 度的倾角调整到了 26 度。另外,Surface Pro 的结构相对于 Surface RT 发生显著变化,有一条窄窄的散热口围绕着整机的边缘,微软将它命名为“perimeter vent”(环绕散热口)。内部有两个风扇将 i5 处理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来。

Surafce Pro 的新屏幕显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The Verge 表示,这块屏幕可视角度很大,观感很好。Engadget 则表示文字的显示相较 Surface RT 锐利很多,防眩光的表面表现也很出色。 同时,触控笔的加入让体验提升很多。这支压感触控笔悬浮在屏幕表面就可以控制光标而不必接触屏幕,在支持压感的笔记程序中则能够痛快的书写。笔的末端可以当作“橡皮”擦去笔迹。Engadget 与 The Verge 强调,在使用触控笔时,屏幕能够自动忽略手掌的接触,这样的体验非常好。而且,触控笔上的磁性接口可以直接吸附在机器本身的磁性接口上。

在大家关注的“风扇”以及重量问题上,真机的表现比想象中要好很多。“把耳朵凑到出风口想听听噪音,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感觉到。”Engadget 这样表示。The Verge 则说,仅仅感觉到一股微弱的气流,并且在开启更多应用后也没有听到更大的噪音,i5 芯片的强大性能也让人很放心。The Verge 表示,这次展示的机型比他们之前拿到的预览机型散热表现要更好。使用一段时间过后,在顶部能够感到一些明显但不过分的发热点。2 磅重的 Surface Pro 也比想象中要轻一些。“我试着用一只手握住它,不是特别舒适,但并不是个大问题。比我曾经认为的体验要好。”The Verge 这样说。

将全功能的 PC 做成平板电脑的尺寸,可以想象这一定是个复杂的工程。从真机体验上来看,微软做得不错。相比之下,雷蛇发布的 Edge 游戏平板就要比 Surface Pro “臃肿”很多。Surface Pro 原来令人担心的部分都相当好的解决了。真正问题在于,估计约 5 小时的续航加上不突出的移动体验,Surface Pro 能抢占多少传统 PC 的空间?

 

图片来自 The Verge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Geek地生活,文艺地思考。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