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能搜索。新浪微博能搜索么?
昨晚,Facebook 没有发表手机,而是直接发表了一个基于自己社交网络的 “图谱搜索(Graph Search)” 的搜索产品。这是直接向 Google 发起挑战吗?未必。
从 Facebook 官方的宣传方式来看,这款搜索引擎的重点不是落在搜索资料,而是落在用户过往沉积的数据上——第一个宣传视频,就是讲在 Facebook 上搜 “Who Likes ……” 然后看到自己的朋友分享过的相关内容。
从社交价值的角度来看,过于沉溺熟人社交,会丧失新鲜感。还记得前任 Facebook 董事长,“硅谷坏小子” 肖恩·帕克(Sean Parker)吗?
在离开 Facebook 之后,除了帮扶 Spotify 登陆美国,他还筹划了 Facebook 上的陌生人视频社交服务 Airtime。在发布会上,他说,“Facebook 无法帮你建立新的联系,Facebook 不发展新的关系,Facebook 不过是努力成为你的社交图谱最精确的模型。这是我感到沉闷的原因,没有发现新事物的空间。” 而之前在 TechCrunch Disrupt 2011 中胜出的 Shaker,也运用了 “陌生人发现” 的概念。
所谓熟人,就是你心理关系很近,但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却未必一致的人。我们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现实生活,但未必能关心到内心。因此以兴趣发现为导向的豆瓣上,许多具有亚文化价值观的豆瓣小组异常火爆,因为在网络空间,更容易找到跟自己喜欢一样东西的人。
曾经有人说,5 年就创造一个世代,而 Facebook 创立已经 8 年,某种程度上它也逐渐与年轻一代拉开了距离,如果要重新吸引他们,则必须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来说,拓宽接触面是他们的心理需求,Facebook 总是让他们固定在一个社交圈子里的方式,必然让他们感到不爽。从社交价值上看,“图谱搜索” 尚未弥补 Facebook 的欠缺。
或许帮助用户发现自己朋友的新面貌,是社交价值的一部分。不过,对于 Facebook 来说,“图谱搜索” 具备的商业价值更加重要。The Next Web 很快发现原来 Facebook 写了一份 “指南”,指导商家如何操作才能让自己的页面更快、更频繁的出现在搜索结果里。
BI 的 Henry Blodget 曾经总结 Google 与 Facebook 广告模式的区别 ,“用谷歌,就像是在一家商店里做广告;而用 Facebook 就像是在一个派对上做广告。” 这句话在讲两者在投放广告模式上的差别——
在 Google 上搜索,结合网页上的关键字所精准投放的广告,也许能够契合人们当时搜索的目的意图,因此能够引发点击广告的冲动。而在 Facebook 上投放广告,则更多与个人的社交图谱里面所展现的兴趣有关,引发人点击的是自己的长期兴趣,不是目的。现在,“图谱搜索” 的引入,则丰富了 Facebook 广告的投放地,不再只有 “派对上的广告”,还包括 “商店里的广告”。
搜索,即完成海量数据分析,然后通过特定条件筛选,这是个平衡木游戏,要同时满足 “海量” 与 “精确”,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根据 TechCrunch 的上手测试:
- “图谱搜索” 帮人们约会,因为输入地理和年龄等信息,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人;
- “图谱搜索” 帮人们找餐厅,可以查看朋友 “赞”(Like)过的餐厅,也可以根据自己对食物的偏好、地理位置等等条件查找;
- “图谱搜索” 帮人们回忆,可以根据时间条件,以及对象,查看自己 “赞” 过的照片,或者之前上传到 Facebook 上的照片;
- “图谱搜索” 帮人们分享经验,朋友们的去过哪里唱卡拉 OK,“赞” 过什么餐厅等等;
- “图谱搜索” 帮人找建议,比如哪些朋友结婚了,有哪些朋友喜欢《纽约时报》,朋友们都在玩什么足球游戏等等;
- “图谱搜索” 帮人更好的认识自己,比如自己都到过什么地方,评论过什么照片,哪些东西是自己的朋友所不了解的等等;
- 如果觉得 “图谱搜索” 有些无聊,那么还可以按下 “发现新东西”(Discover something new)的按钮,找完全无关的内容来看。
2011 年 9 月,Facebook“时间线”(TimeLine)功能上线——彼时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称这是一个方便个人回顾自己的功能。而现在回过头来看,“时间线” 是一个初步整理用户数据的步骤,它将个人发布过的内容,“赞” 过的图片都通过了线性的时间排列。此外,Facebook 也积极向商家推广 “时间线” 功能,让他们向消费者展现更多历史。回过头来看 “时间线” 功能,Facebook 一是初步完成了数据的整理,二是引入了更多的数据,为商业化做好铺垫。“图谱搜索” 则是 “时间线” 的下一步,进一步利用了社交网络、商家所积累的数据。
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两年时间一前一后上线了两个重要的功能,完成了数据的吸纳、整理以及理解。“社交图谱” 似乎预示着社交网站的一个发展方向:好好的利用用户积累下来的数据。而新浪微博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站,它的前进方向似乎比较模糊,Facebook 会给它带来启发吗?
一方面,新浪微博在国内,相当于 “中国的脉搏”,上面许多消息第一时间得到了传播,另一方面,它不完全是 Twitter 这样更为纯粹为传播信息而服务的形态,反倒接近于 Twitter 与 Facebook 的杂糅,除了媒体属性,还有社交属性在内。新浪微博已经推出了为每一条微博按 “赞” 的功能,最近甚至推出了 “赞” 按钮——很难相信不是模仿 Facebook。
自新浪微博上线之后,国内的社交网站一片哀鸿遍野——名人效应、公共事件的催化,让新浪微博成为了亿级信息传播平台,也成为了最大的营销平台。所谓营销,就是将信息不断推广给消费者。很多大号在吸引了一定的人气之后,就开始推送广告,但这部分的广告收入与新浪微博无关,营销泛滥损害了用户体验。用户上微博,是为了发现新鲜有趣的信息,看看朋友们的近况,而不是为了看广告。
如何将新浪微博的流量变现?新浪在网站的侧边栏加入了许多以 “微” 字打头的功能,希望导入新浪微博巨大的流量,得以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然而,许多功能不愠不火,比如说微群、Qing、微漫画等等,它们并未实现突破。
新浪微博实际上也有利用数据的打算。去年 12 月,得到新浪投资的社会化搜索引擎云云网,为新浪微博客户端提供搜索技术支持。据一财网报道,云云网由前谷歌工程研究院副所长刘骏创办,团队其余十多名成员也来自谷歌工程研究院,拥有网页搜索、实时搜索、图片搜索等相关的技术。与新浪微博客户端结合之后,云云网据说能够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用户以及内容,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这是积木的截图。通过云云网搜索技术的支持,新浪微博客户端向他推荐了自己已经弃用的新浪微博账号——效果很糟糕,不光强制推送,还推送了用户毫不感兴趣的内容,已经不是算法强劲与否的问题。
实际上,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很糟糕,我尝试搜索了 “爱范儿·言论”这个标签下的内容(过去我们已经发了许多条),却只能得几条我们自己发的,以及别人转发,所得到的结果只有一页——这带给人非常巨大的挫败感,如果我们的读者希望通过新浪微博的搜索来回顾 “爱范儿·言论”,必然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但实际上,新浪微博的搜索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只要点击页面下方的 “显示更多结果”,过往的 “#爱范儿·言论#” 就统统出来。
为什么同样是利用搜索,Facebook 似乎能够带给人价值,而新浪搜索提供的价值不大。这到底是什么决定的?
回顾此前人人唾骂的 “智能排序” 功能,可以看出新浪微博对待用户的态度。据冯大辉了解,所谓 “智能排序”,其顺序是 “会员评论优先”。新浪微博需要的只是用户的眼睛吗?还是冯大辉说得好,“我们常说做产品要有点敬畏心,什么是敬畏心?也就是说别没事卖弄你的智商,你一卖弄智商就暴露了你的智商;你越想着做点智能的东西就越显得产品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