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从屏幕手中抢过来?
家里的第一部电脑是主机、键盘、显示器慢慢拼凑成的,一打电话网就断了。黑网吧犹如雨后春笋,村子里就有三家,每当工商来检查时,三家店会互相通透。每天也少不了到网吧里找孩子的家长。孩子们学会注册 QQ 号,靓号、QQ 秀和手编绳是那时最流行的礼物。
很快地,家里富有的同学拿起手机,初一时班上一男同学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由于我无动于衷,同桌盯着我,说:“那部手机要 3460!”她个子瘦小,但那会儿的眼睛出奇的大。
那时候在家长们眼中,互联网是陌生的,这些设备更是如此,它们往往因为转移了孩子本应放在课本上的注意力而被冠上罪名。而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你,有一天也成了家长,却发现孩子沉迷于智能手机、平板,就像那些用筷子沾着米酒喂孩子的父母发现孩子长大成人是个酒鬼,你后悔不已:
“不该从小就教他玩 OLO 的!”
大环境如此,就算是小时与世隔绝的张无忌,进入江湖后依旧很快适应,称霸武林。所以,别怪米酒,也别怪平板。
有着三个孩子的 Marco Greenberg 家里每天上演着类似的剧情:8 岁小孩不小心删了 12 岁那个 iPad 上的照片,而 12 岁的儿子被发现凌晨 1:15 还在 Skype 上约会,14 岁的大女儿则因为网友一个字脏话短信而直接致电,回骂一通。
在没办法让孩子们摆脱网络和各种设备的情况下,Marco 采取的方法是让孩子们的线上活动更具有意义,并在 Pando Daily 上进行介绍。
12 岁的儿子被老师多次投诉后,Marco 要求他每天晚上 8 点必须上交电脑,而 Xbox 周末才能拿出来玩,作业没完成,不能碰任何屏幕。
当然,除了这些强制性规定外,Marco 更倾向于引导孩子发现更多的兴趣。他的儿子很喜欢运动,从一年前他们就鼓励儿子建立一个推特,专门发跟体育有关的推特。后来 Marco 还发现儿子在几个在线梦幻联赛中取得出色的成绩,于是借机培养他。
与其强迫儿子下线,Marco 有时会在网上找儿子,儿子便会跟他分享喜欢的东西,比如视频。更巧妙的方式是,给你儿子更有趣的线下活动,比如郊游、烧烤、徒步等,通常他会乖乖关机,跟你一起玩的。
小时候的我倒是极少接触网络。在那个移动设备贫乏的年代,可以把家里的无绳座机充当大哥大,也会惊讶于 BB 机每天唤爸爸回家吃饭。富有争议的当属电视机。爸爸采取的方式莫过于打骂,成本低,效果也不错,只是副作用也大。
现在的我没有沉迷网络,倒是比较担心爸爸,他每天晚上都要斗地主。也许我该找一天跟他拍档一场,然后在线上提醒他:
“该睡了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