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手机不再惊喜,是什么令你失落?
中午到了,肚子饿了,我想,身体也许提供了最好的用户体验。
肚子饿时它会“咕咕”叫地抗议;冷了鸡皮疙瘩都起来,提醒你多穿一件;困了嘴巴便不由自主地打起呵欠,旁人不得不停下闲扯,体贴地让你去休息,也免去你违背良心地解释自己不是不想听他啰嗦。
可换个角度一想,也许这用户体验是瞎扯的,第一个吃了青椒打嗝的人内心想必是恐惧的,也许会以为青椒入侵了自己身体,使自己也发出跟它一样的味道。造物者无语地看了他一眼,心想:没关系,有一天你会习惯的。然后就丢下他,逍遥快活去,这件不完美的成品只能不断地在探索自己感官反应时感到恐惧、惊喜,乃至习惯、自然,直到有一天自己造物。
传说中女娲仿造自己的形象造人,这兴许是人神化自身、奠定自己在自然界地位的说辞,类似于“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不过,人在造物时,一般以自然为参照物,渐渐地,则开始仿照自身进行创造。我们用手机指挥着邮件、短信、通话、游戏,控制着跟他人的互动,它就像我们的大脑,其性能的进化已从“1+1=2”的幼儿园水平成长到如今晨推出的 Galaxy S4 八核 1.8GHz 处理器。
只是,八核已经无法令我们震惊。就像玩《保卫萝卜》时所有的道具都升级到最高级别,你的乐趣只剩下碰碰那个萝卜。也许八核并非手机性能的极限,但显然,我们想要的更多,已不仅仅是性能。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失落?
控制欲。
性能提高了,但手机能够操控的东西依旧差不多,我们希望它能够更直接地跟实物产生联系,我们希望这个大脑能够生长出手的功能、脚的功能,更好地跟现实世界产生联系。
现实世界的实物也在智能化,如 Hue,如 Nest,智能手机在其中开始扮演控制器的角色,可这种控制器的角色并非不可替代,人类的大脑和双手已经借助传感器,脱离外设,比如 Leap Motion,比如微软对于 Kinect 内置于屏幕中的计划,都提供着实体操作的可能。手机在这种操作过程中可有可无,最多提供着远程操作的作用,那么高性能高速度的意义也不再那么重大。
另外,可穿戴设备无疑比需要找地方装着的手机更便携,也更自然,解放双手更能让人直接控制实物,与实物进行交互。这对手机无疑是另一个巨大的打击。
那么智能手机这个小型大脑该如何求生呢?
当人类的头脑和四肢生长发达到一定程度时,他开始追求的是更好的烹饪方法、生活方式、居住环境,让自己的寿命更长。在电池续航技术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处理器的性能发展方向也应发生改变,从处理速度更快转移到省电、提高续航能力。如果手机能保持“活着”的状态,那么它与外物连接的可能性才更大,不至于你回家路上想用手机开启家中设备,却发现手机没电。
这样的生存空间并不见得有多大,不过,我们也不用担心 Galaxy S4 的销量。
题图来自:blog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