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土豆:“我们要做视频 1.5 概念。”
优酷土豆集团在上周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宣布将进行一轮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
集团董事长兼 CEO 古永锵表示,自去年 8 月的合并到现在,优酷土豆已经度过了 200 天的合并期和优化期,进入 BU 化(Business Unit)阶段:即将现有业务划分成优酷和土豆两大 BU,分开运营,由集团统一领导。
再来看看近期优酷发布的移动流量数据报告:截止今年 3 月,优酷移动端的日视频播放量(VV)达到 1.5 亿,流量季度环比增长 50%,日独立访问用户(UV)为 2000 万,人均日访问时长(TS)为 70 分钟,月度覆盖用户数破亿。数字喜人,因此去年年底古永锵也就适时地提出了“移动视频营销元年”的概念,准备大打移动牌。
在今天上午的媒体沟通会上,古永锵向我详细介绍了优酷土豆在移动端的策略,其中一个关键概念是“视频 1.5”。他将除优酷土豆外的其他国内视频网站定义为“视频 1.0”,指单纯的视频门户;将 Youtube 定义为“视频 2.0”,指完全的分享;而所谓“视频 1.5”概念是将两者融合,打造“全视频”模式。
我们可以将这种模式解读为内容上的“全”和平台上的“全”。
相比从概念上进行宏大叙事,我们更值得关注的点在移动产品战略上,这种“全”如何体现在微观的产品层面上才是战略意图能否实现的关键。古永锵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三点:多屏化、个性化和智能化。
多屏化的概念已经被提及很多次了。古永锵透露了一个大概的数据:每天“跨屏”观看视频的人数比例达到 60%,而“跨屏”阅读的比例则达到了 75% 以上。“比如说你中午吃饭没吃完,可以打包带回家,那么视频也可以打包回家了。视频如果看到一半下班了,你可以通过二维码等方式把视频带走,回家继续看。”
所谓智能化指的是智能匹配。通过登陆用户的观看记录和非登录用户的 cookie 实现个性化视频推荐。在这个层面上,移动应用起到的作用要优于 PC,毕竟移动设备与用户的紧密型更强,这种强对应属性可以把战线打得很深。
智能化的关键在于大数据。在这种状态下,视频播放进度可以随时保存,并实现全功能的订阅和推送服务。结合多终端的特色,把屏幕背后的服务逻辑精确化、高效化和实用化,再通过屏幕展现出来。从形态上看,智能化的目标实质上是将全平台的产品贯穿起来,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发展方向,实施起来也颇有难度,不过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方向。
宏观来看,可以将优酷土豆的移动战略归纳为六点:
- 稳固在移动领域的领导地位(通过三屏合一的战略);
- 优化收入结构,重点在二三线城市的本土内容营销和营收优化上;
- 品牌差异化和整体的优化提高;
- 创造高影响力的自制内容;
- 打造 UGC 生态圈;
- 组织结构优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另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点在于制定视频“行业标准”,按照古永锵的话说就是一种“多屏合一的行业标准”,指通过视频曝光数,用户活跃度和访问时间三个维度去考核平台的流量。显然,在这个层面上优酷和土豆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分开来看,在应用端优酷明显领先,而在运营商层面土豆是第一。用安装量评价平台的价值是伪命题,只有内容、品牌和产品的体验才是重点。”
内部架构上,优酷和土豆的分工也会更加明确:土豆更加偏向于先锋文化,主要定位年轻人;优酷则相对来说比较正统一些。在 BU 模式下,也更有利于催生更多的 BU。
纵观历史,将两个平行的品牌进行整合然后实现 BU 化的尝试是非常稀有的。我想,相比如何费力描绘未来的景象,低头琢磨怎么在产品层面派兵布局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