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与别人分享东西吗?
传言 Google 正在开发一款名为 Google Mine 的网络服务以及应用。它将记录你现实中所喜欢的东西,包括全套星际迷航、超人公仔或是富春山居图等等,并分享给 Google+ 的好友,允许别人对你的分享发表评论,搜索同样喜欢该东西的人,查看最近的热门分享以及将自己分享东西归集到一个列表里。
这是一个与豆瓣“东西”非常相似的产品,不过也有所不同,Google Mine 能够让人标记该东西的状态,到底是“借出去”、“不见了”、“还回来了”、“曾经拥有”等等。
“东西”增加了豆友“分享”的对象外,令豆瓣 UGC 的内容更加丰富——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或许豆瓣能继续现在书评、影评、音评的生意模式。反观 Google Mine,如果它真实存在,它对 Google 的意义是什么呢?
以前 Google+ 更像是所有 Google 用户行为数据的汇集地,从 Google 不同服务上发生的行为,都能够分享到 Google+ 中去,记录起来。分享给他人的同时,也分享给 Google。
而 Google Mine 的直接影响,自然是令 Google+ 上的内容更加丰富,人们除了分享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外,还能分享自己买来的东西。而间接影响则是,让 Google 更加了解人的癖好——买了什么买过什么,评价怎样;它也为 Google 的搜索结果提供更多的内容;此外,与购物账号相连,则让 Google Mine 有着电子商务的影子。
不过,UGC 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诱发用户的分享行为,产生内容。Pandodaily 和 GigaOM 都对此抱有一定的怀疑。前者认为,用户不会乖乖地将自己的数据交出去,另外它也怀疑 Google+ 是否拥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后者则认为,“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是新兴的潮流,但在不同地域,这股潮流的影响力有强有弱,像硅谷所在的旧金山,“分享”是常见的行为,但其它地区则未必。
2010 年,瑞秋·波特斯曼在 TED 上讲解《何谓协作消费》。她认为,构成人们协作消费的基础在于信任制度的产生以及分享行为的常态化。也许市场经过长期的教育,人们已经习惯将内容放在线上,但到底会有多少人喜欢分享东西呢?想一想“二八定律”吧。
题图来自 vi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