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药丸:吃下去,你就是钥匙
可穿戴计算正是热点,更具侵犯性的内服式设备引发了新的讨论。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兴起,内服式微型传感器的想法由来已久。通过在药丸中整合传感器,可以实现从内部监控人体状况。同时,这颗看起来绝对安全的药丸可以成为身份验证的“钥匙”。但是同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隐私风险也令人担心。
药丸传感器的想法听起来非常激进,但是除了某些特殊领域,比如宇航员,飞行员们已经用来监控极端状况下的身体数据之外,有些敢吃螃蟹的人已也经服下电子药丸,监控健康数据。
纽约时报介绍了两个实例,一个是 Proteus Digital Health 公司的服药监控传感器,一个是 CorTemp 公司的体温传感药丸。
Proteus Digital Health 是一个初创公司,最近融资了 6250 万美元。他们的电子药丸服下之后会停留在胃中,通过药丸上的镁、铜电极从胃酸中获得电力监控病人每天的服药情况,并发送至智能手机。CorTemp 的药丸则内置电池,主要用来监控体温,目前的主要适用对象是从事特殊工作的人,接下来会向着普通人扩展。
上个月 D11 大会上,摩托罗拉的 Regina Dugan 分享了一个电子药丸人体身份识别的例子。当你吃下这种药丸,就可以拿出智能手机,不必输入任何密码随意使用各种应用,药丸把你自己变成了密码。进一步的,这些药丸可以发动汽车,可以打开门锁。
在电子药丸登场之前,指纹和虹膜扫描是传统的生物特征安全技术。虹膜扫描比指纹更安全,但是虹膜扫描仪价格不菲。后来出现了植入皮下的传感器,但是因为需要做个小手术植入,这种方式基本上只能用在军队或者安全部门。能吃下去的电子药丸植入过程不痛苦,普通人接受的门槛比较低。
目前,电子药丸的成本高达数十美元,而且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使用时间也就只有几十小时。所以电子药丸除了在未来把成本控制下来,可回收也是必须的手段。另外,还有一个信息安全的问题。黑客能够黑进你的电脑,简单的电子药丸也许更加容易?或者,未来政府信息监控再增加一个门类,把我们的身体信息也加入监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