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Edge 真的失败了吗?
创纪录的众筹目标金额 3200 万美元,以及创纪录的众筹金额 1200 万美元,Ubuntu Edge 手机项目最近出尽风头。许多人认为,Ubuntu Edge 是一次失败,毕竟它距离众筹成功还有 2000 万美元“从山到海”的距离。
从项目融资角度来看,Ubuntu Edge 的确失败了。但从最近一个月外界对 Ubuntu Edge 的关注来看,对它的概括,可不是单纯的“失败”可以形容。
在 Google 上搜索“Ubuntu Edge”,一共有 36200000 条结果;而搜索“Ubuntu for Phones”,在 Google 上只有 25800000 条搜索结果。Ubuntu for Phones 是 Ubuntu 今年一月推出的移动操作系统,距离现在已经大半年,经过那么长时间的酝酿,它的搜索结果的成绩还不如在 Indiegogo 上线一个月的 Ubuntu Edge。
最近 Ubuntu 的老板马克·沙特尔沃思(Mark Shuttleworth)大谈 PC 与手机的跨界融合。从他的言论中不难得知,以桌面电脑、服务器操作系统为主要产品的 Ubuntu,当下也正在向着移动奔腾的年代转移。
然而横在沙特尔沃思眼前的问题是,智能手机是快速消费品,这是 Ubuntu 几乎没触碰过的领域。Ubuntu 经过多年的发展,使用人群基本上是企业或者是程序员,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十分遥远。结果,在大众意识里没有 Ubuntu 的存在,如果 Ubuntu 未来要推出一系列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那么它就有必要在大众意识里植入自己的品牌形象。
简而言之,Ubuntu 要完成移动化的转型,必须在营销上多花点功夫,否则推出的产品乏人问津,事倍功半。而营销方法有许多种,不断地在网站、地面上出现广告是一种,这需要砸入大量的金钱;另一种则是借助事件、话题炒作来营销,后一种比较节约成本,而且操作得当的话,效果也相当不错(喂喂,还记得物业管理处大妈也能记得住的小米吗?)。
对于一家并不财大气粗的公司来说,选择后一种方式来营销,是最符合利益的选择。而此时,应当选择哪个平台来营销,才能迅速扩大影响力呢?这里有许多平台可以选择,比如 Twitter、Facebook 等社交网站,但还有一个想不到的去处那就是 Kickstarter 为代表的众筹平台。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众筹网站将融资额度直接展示出来的做法,就好像球场上的比分,形成了一种紧张感,就好像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会常常萦绕在脑间,不由得吸引关注。而且由于融资金额会随时变化,更加容易吸引关注。
再加上众筹平台的话题其实跟“兜售梦想”、“实现梦想”有关,这正是大众、媒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传播题材。快女、快男、中国好声音,草窝里出了个金凤凰的故事年年上场,乐此不疲。Kickstarter 则是一个网站形式的“中国好声音”,每个查看了项目从而决定捐不捐款的人,都是坐在椅子上的评委。
Makeblock 的王建军此前跟我讨论的时候提到,去 Kickstarter 上项目的人,目的不光是为了融资成功,还是为了能够迅速曝光,以及产品上市前先行测试用户想法。而到了现在,Pebble、OUYA 等在 Kickstarter 融资成功的产品,已经成为业界的宠儿,获得了极大的、持续性的关注。显然,成规模的众筹网站能成为能量极大的营销平台,而且,众筹网站不会像广告公司按照每次点击来计费。
再来看看 Ubuntu Edge,它本身就极具话题性,创纪录的融资目标已经可以成为众人讨论的话题,而设备本身居然还内置了 4GB 的 RAM 以及 128 GB 储存空间等等,这都相当的“梦幻”——出其不意,往往才能有话题的效果。再加上众筹网站实时曝光融资金额的做法,Ubuntu Edge 获得了外界极高、持续性的关注,一个月就收获了数之不尽的报道。显然,设备背后的 Ubuntu 也常常被提及,不断地扎入到大众意识中去。
从 Ubuntu Edge 上能让人看到 Ubuntu 的变化,而能代表这种变化的,则是营销手法的成熟。现在我们大谈 Ubuntu Edge 失败的时候,说不定沙特尔沃思在旁边偷偷捂着嘴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