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的魅族,姿势依然漂亮
北京的仲夏之夜,魅族的水立方故事又一次上演,蓝色的水影折射着过去一年商业市场无数的浮浮沉沉。
强势、高调、孤注一掷,可谓魅族过去一年的关键字:从 MX2 的高调营销到与中国移动的交恶到针对红米的价格反击战,再到 MX3 发布会上魅族 CEO 白永祥处处充满火药味的言论,不得不说,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这家低调而传统的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在生产、营销和销售各方面扭转长此以往含蓄而低调的作风。
然而,前所未有的高调中却渗透出一股格格不入的执着:当越来越多的“类苹果”公司开始放弃一年一款核心产品的市场策略,魅族依然保持自己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之初的迭代节奏;当 16:9 的屏幕已然成为行业标准,MX3 依然延续奇葩的分辨率——1800×1080,只为保证宽屏以提供更好的视觉观感;当大多 Android 厂商依然保留化石级的 Menu 键,魅族却以 Smart Bar 思索原生 Android Navigation Bar 和 Action Bar 的设计;当 1300 万像素已经成为新一代 Android 旗舰的标配,魅族却因难以达到最优效果坚持 800 万像素。
抛开所谓的工匠情怀性格信仰云云,抛开这些改变是否真的对用户体验大有裨益,从这些差异化上我们看到的是份用心。
有人说 MX3 进军大屏本身就是一种亦步亦趋,我更偏向于理解为 J. Wong 融合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考虑 。大屏固然给交互带来了不便,但魅族至少在思考,如何做“好用的大屏手机”。
舆论最为纠结的恐怕还是 2499 这个数字:当 1999 已然成为国产智能手机的锚点,魅族的坚持反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尤其是当国产智能手机开始向中低端市场进一步下探的背景下,这个价格还依然保持着一年前 MX2 的水平。
当然,定制独一无二的显示屏,将屏幕塞进 2.9 mm 的边框……差异化必然需要更高的价格埋单。但如果因为价格的争论而不去体验 MX3 的细节,恐怕是 J.Wong 不愿看到的结果。
价格并不只与商业有关。从 MX 的 2999 开始,魅族就试图营造一种高端的氛围,希望“站得高一点,视野开阔一点,脱离一片杀红眼的战场。” 换句话说,魅族希望打造品牌溢价。品牌和性价比原本就是一对矛盾体,竭泽而渔的结果要么是利润日渐微薄,要么是创新力的逐步丧失。
选择爬上一座山,就得承担高溢价带去的风险。两年过去了,觊觎智能手机市场的大公司和新公司裹挟着资本和产品而来,除了低价,他们和魅族一样把设计、体验挂在嘴边,而魅族却没有因高屋建瓴而感受到俯冲的快感,反倒在竞品的阻击和逼杀中显得些许捉襟见肘。
千篇一律和价格的悬殊会湮没品牌的力量。在 Symbian 统治智能手机的时代,由于技术实力的悬殊,品牌在用户购买行为中占据相当大的权重,但在 Android 占据半壁江山的今天,同样的预算,消费者可能宁愿购买一部所谓性价比高的机器。
而另一方面,囿于长此已久的刻板印象,国人对国产手机的认知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苹果三星动辄 5000 便觉得理所应当,而面对不足前者半价的国产智能手机却饱含揣测,这使得国产智能手机在打造品牌之路上何其艰难。
这是个充斥着演讲家而缺少工匠的时代。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智能手机领域进入性能过剩阶段的言论,即便所有厂商都明白应该以用户体验为先,但我们看到的依然是更令人血脉喷张的数字,更不厌其烦的参数比拼。
因为聪明的商人们明白,“忘记参数”对于大众市场依然太过阳春白雪:随手抛出一个“1300 万像素”的数字远比费尽口舌地解释“采用同等面积的感光原件要增加像素点只能通过缩小单个像素面积”简单粗暴得多。
踌躇满志的白永祥一上台就开宗明义——魅族“产品大于商业。” 然而,这句挑战商业规则的壮志豪言之中却仿佛渗透着对残酷市场现实的无奈。
“姿势漂亮”四个字源于李楠对 J.Wong 的评价,用这四个字评价魅族同样合适:2013 年是魅族这一品牌诞生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这家带有强烈个人烙印的公司依然保持着犹如创始人一样的漂亮姿态,或许永远无法笑傲商场,却依旧能赢得掌声。
PS:MX3 的硬件上手稍后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