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广州车展观感:“车联网” 是不可少的点缀

董车会

2013-11-22 12:05

不管未来汽车还是不是我们现在认识的模样,汽车的智能化已成汽车厂商的共识,在努力提高驾驶体验的同时,他们也在拓展汽车与外部的联系,重新定义人在驾驶舱里的行为。

比如说最近在不断讨论的 “车联网”。然而,如果深究其背后的意义会发现,“车联网” 的未来与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等宏大构想有关,具体的实现路径复杂,花费时间也长——2020 年都被认为是乐观的估计。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美国城市允许 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就能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民用化、实用化。当然,汽车厂商正努力地将类似的概念和应用,植入到汽车产品当中。尽管对比起理想而言,这些实现尚属较浅的层次,但不能否定其中的意义。

在 2013 年广州车展的现场,许多汽车厂商展出了自己的 “车联网” 产品,但就现场的发布会而言大多数厂商的重点仍放在了新款车型的推广上。当然,“车联网” 相关的产品在这个展销一体的场合里,不算主角,实属正常。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许多国内外的车厂,比如广汽、比亚迪、通用、福特已经将 “车联网” 相关的产品放上展台,作为新元素来推广,其实已经受到相当的重视。毕竟,车展不卖车,那卖什么呢?

DSC_0599

就当下传统厂商所推出的车联网产品而言,有的较重视车内的人机交互。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瑞麟在群访时,谈及在语音识别上的揉入,现在公司与微软和做开发的 SYNC 可以识别中国地区 8 种不同的方言。

马瑞麟说,福特的理念是 “不论我们开发多么高科技的产品,我们都要让它们可用、易用而且是用户买得起的。” 也因此,在福特今年新款的嘉年华入门级车型,福特也为之配备了 SYNC 系统,也具备 AppLink 功能。

这其中也能看到,网络接入是现在 “车联网” 产品所面临的挑战。——并非所有车型都具备互联网能力,能与互联网沟通数据,需要车厂为之开发相应的模块,而且还要与移动运营商谈拢合作之后,方才能在汽车上内置 “车联网” 产品。

而在普通消费里属于 “大件” 的汽车,其消费迭代周期显然要比互联网产品、手机产品要漫长得多了。目前一个车厂旗下,不可能所有产品都具备互联网能力。

DSC_0663

而除了注重交互的福特外,在 2013 年广州车展上,我还看到注重基于智能手机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一派。比如说,广汽集团在车展上新展出的 “智慧传祺”,能够与该公司所开发的手机应用(已推出 Android 版本,iOS 版本正在审核)配合,车主可以查看汽车的状况,远程启动汽车,关闭车门,开关空调,远程定位等等,表明该国内车厂已经掌握了令汽车具备 “互联网能力” 的诀窍。

DSC_0557

不过,这种远程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会以中控台的大屏幕来展现。广汽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现在智慧传祺已经将许多传感器联合了起来,进行模块化的设计与生产,确保具备与移动互联网相连等能力,但这些和中控台的大屏幕关系不大。

广汽这边对 “车连网” 的投入,其实相当于将手机作为与汽车之间重要的连接工具,换言之,手机是人的代理,用来方便人命令汽车的。另外一个同样注重远程控制的通用,其投入多年的安吉星(OnStar)不光有手机一端,还有一端是放在车厂所提供的服务上。

上海安吉星副总经理于洋对爱范儿说,灾难营救里有一套 “黄金时间” 理论,如果过了 6 小时左右,那么人的生还率就大大降低。安吉星有一套完整的服务,只要出现车祸,那么汽车会自动将定位等信息发给服务中心,然后服务中心就会通知到车祸附近地区的安全部门,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赶到车祸现场进行营救。

而我在广州车展上所感受到的最大的感触是,汽车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能以科技行业的发展规律来衡量。当我们这边为美好前景而激动的同时,却需要考虑到它是实体商品,而且是以安全为第一的实体商品。不管当下汽车如何强调动力性、驾驶的乐趣等等,其前提是能够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而不论 “车联网” 的远景多么美好,其任何一种应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验证。我们不能责怪车厂的态度保守或是动作太慢,因为道理很简单,“人命大过天”。

其它在车展上看到有趣的图片:

DSC_0677

宝马的销售人员每个人地手上都拿着一部 iPad,方便跟客户介绍产品。

DSC_0651

有的厂商向参展人员提供纪念品,其中一个厂商用 3D 打印机直接打印汽车模型。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