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灾难中 UGC 模式演绎的角色

公司

2013-12-02 14:58

在灾难发生时,连手机基站随时都会出现过载,但互联网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可以保持顺畅运作。就像今年的波士顿马拉松炸弹袭击案,一名母亲在电话通讯瘫痪的情况下,通过 Twitter 成功找到了女儿。

这是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 用户生成内容)的魅力。

和互联网进入 Web 2.0 时代相似,如果将救援工作视为一个行业的话,那么灾难救援也要进入 2.0 时代

只要合理利用,灾难中由民众产出的零散讯息,也会发挥巨大作用。以 Google Finder 为例,Google Person Finder 创立于 2010 年,当时正值海地地震。这场地震造成了近 16 万人死亡,当看到失踪者家人悲痛欲绝之时,一名叫 Ka-Ping Yee 的 Google 工程师,在 72 小时内便以个人项目名义制作一款寻人工具,而这个工具能从所有的失踪人口清单上抽取数据,供失踪者的亲友搜索。

在这件事中,Google 的强大之处在于它除了做搜索,还能做地图。在 24 小时内,Google 获取了发布由卫星高清照片的权限,让地图能精确到 15 厘米的级别显示,这对相关组织进行灾情评估以及派出救援有巨大的帮助。

而 Google 也从 2008 年开始,允许志愿者为 Google Maps 服务暂时无法接触到的地区区域贡献数据(如巴基斯塔,成为地图志愿者贡献最大的地区)。在 2010 年 8 月全球大规模洪水泛滥时,联合国曾依靠这个项目提供的坐标数据进行了多次紧急救援。另外,2013 年上线的 Google Crisis Map 同时也是采用众包的方式,提供避难中心、营救物资或人员的降落地点、抑或基础设施损坏等情报。

在未来几年,基于互联网的数字灾难救援将会变得更加高效、灵活,而且将有更多的外界人力参与。目前在各种危机灾难发生时,移动社交应用已经成为报道第一动态的主力。

一个研究表明,在 64000 条关于 2011 年泰国洪水灾难的推文当中,有近 40% 包含非常有价值的灾情信息。

而如果互联网用户能利用社交网络的地理位置标签(如 Twitter),更可以组成一张动态的灾情地图,从一颗倒塌的大树、物资紧缺到洪水缺堤等特发大事都可以得到追踪报道。

UGC 的力量甚至影响到国际红十字会。2012 年,在得到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与白宫支持下,国际红十字会联合戴尔发布了 Digital Operation Center。有别于以往国家常规新闻公告,民众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看由其他民众分享的动态讯息,掌握灾情的最新动向。

不过,日前有人认为维基百科已经走入 “衰落” ,随之引起互联网圈子对 UGC 模式产生质疑。

我认为维基百科出现的问题或出于用户对信息分享习惯的改变,但是在 UGC 模式当道的今天,如何将其合理运用或许更加重要。

 

题图来自:feedio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