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不光做手机,还想连接你的车和家

公司

2021-12-20 17:30

前脚刚发布了 OriginOS Ocean 系统的 vivo,马上又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2021 vivo 开发者大会」,在这场聚焦软件的活动上,反而是与硬件紧密联系的 IoT 议题更吸引我.

此前极少提及 IoT 生态的 vivo,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宣传自家 IoT 生态呢?印着 vivo 烙印的 IoT 生态产品实力几何呢?

我带着好奇心窥探了一番,发现 vivo 其实早已是老玩家,只是做的多说的少

从车到家,vivo 看得很远

物联网代表着万物互联,我们早已经在科幻电影里见识过万物互联的本领。

人们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便利生活;出了门,交通工具都能自动驾驶;任何时候都能用语音给身边的设备下达命令,呼风唤雨。

虽然在现实中,我们离这样的生活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大小品牌都在努力着,vivo 也是其中一员。

「所有事物都值得用智能的方式再做一遍」,大伙都在家庭场景里厮杀,于是 vivo 另辟蹊径,决定从车机系统切入,用 Jovi InCar 连接车与家。

去年 vivo 与百度 CarLife+ 合作,依托 CarLife+ 的底层架构,结合他们对自家消费者使用习惯的理解,把手机上的用户体验带入到车载场景中。

于是在 2020 VDC 上,vivo 发布了 Jovi InCar 1.0,用户上了车,把手机接上数据线,就能在车机屏幕上用到平日常用的一些 App。

然而面对着车里大大小小的屏幕,甚至有些车型内置不止一块屏幕,看来对车机屏幕的适配工作,丝毫不比给自家手机进行系统适配简单,甚至更难,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赛道,骨头再硬也要啃。

vivo 在 2021 VDC 上公布了最新数据,他们现已与 80 多家汽车品牌合作,对超过 900 款车型进行了适配(包括前装和后装),覆盖了 3000 多万用户,可以说 vivo 成了最懂车机系统的手机厂商了。

虽然他们未造一辆车,已然成了许多车主的好伙计,活跃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长达 90 分钟以上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面对着车水马龙,车主们对不好用的车机系统,忍耐上限极低,可以拿下这样的成果,侧面说明 vivo 对用户心智的把握是到位的。

在 2021 VDC 上,vivo 还宣布 Jovi InCar 进化到 2.0 版本,带来了无感连接多屏联动车家互联 2.0两轮车互联智慧车钥匙等功能。

简单归纳便是:Jovi InCar 摆脱了数据线的束缚,实现了无线互联,Jovi 在车上变得更自在了;Jovi 从四轮汽车走了下来,走到了两轮电动车和摩托屏幕上;未来 vivo 手机用户可以通过蓝牙、UWB 和 NFC 的方式,解锁更多车型。

在无人驾驶的大趋势下,未来汽车与家之间的连接更加密切,场景切换也更加无感,恰好 vivo 就在促成这件事,顺势而为。

IoT 领域海水很红,那不妨再红一点

车连接了家和其他场景,那么家里的智能化用什么连接呢?对于这个问题,vivo 思考了很久,可以说其他品牌都已经在智能家居摸爬滚打多年后,vivo 才开始入局。

HomeKit 于 2014 年发布,小米在 2016 年推出米家,华为也在同年推出 HiLink。2018 年才开始加入战局的 vivo 则以后来者姿态出现,逆流而上。他们对此说得不多,但成果还算不错。

vivo 默默地发展了包括 TCL、海信、格力、海康威视在内的 50 多家生态合作伙伴,覆盖 80 多个品类,超过 2500 个 SKU。

从数量上看,vivo 绝不落后,然而在声量上并不占优势。用白话讲,很多人都不知道 vivo 有智能家居产品,未来 vivo 想要改变这一印象。

未来 vivo 即将启动的 vivo 智慧生活认证活动,一来给生态下的产品打上 vivo 的烙印,消费者选购相关产品时一目了然。若你是一位 vivo 手机用户,大概率会优先 vivo 家的智能产品,而在电商搜索框里输入关键字就能找到的话,则能极度简化购物过程。

这对消费者和 vivo 的合作伙伴而言都是好事。前者有了更广阔的选购空间,后者有了更多流量曝光,拓宽销售渠道。

在专访中,vivo 副总裁、vivo AI 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说到:

希望消费者在体验 vivo 的 IoT 生态的时候有比较好的、完整的感受,站在 IoT 合作伙伴最关切的点,比如产业环境要繁荣、要开放、要平等,我们给它出了力;其次是在我们的渠道进行销售;三是能在上面得到完整体验的认证。

三年前 vivo 入局智能家居领域,他们对行业做出了分析,归纳出上面的几个理念,并决心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 IoT 生态,并扮演着润滑剂的角色。

vivo 没有贸然进入底层协议芯片的开发工作上,而是选择进行定制,把其余精力放在创建协议上。

协议即生态,对消费者而言,一个智能生态拥有足够数量级的产品才有实用价值,谁也不想每买回一款产品就要去下一个 App。vivo 发挥着对自家用户使用习惯的了解优势,帮助接入生态的合作伙伴实现更好的互联和适配体验。

就是这样,vivo 用三年时间覆盖了 95% 以上的核心场景品类,去年 vivo 的智能家居活跃用户数增长了 2.6 倍,相信将来开放了 vivo 智慧生活认证,这个增长速度很快就会被刷新。

不要求合作伙伴多选一,因为 vivo 相信打铁还需自身硬,vivo 管不了这么宽,也不想管这么宽,他们能做的只有不断打磨产品,好产品自然能够依靠口碑赢得用户。这套方法论在 vivo 移动端产品上被验证过,他们打算在 IoT 领域也复制一次。

如今 vivo 智能生态已经有了协议、产品、应用上的经验积累,是时候让更多人知道这三年来他们所做的成果了,于是便有了前面提到的那套 vivo 智慧生活认证。

另外 vivo 在常见的 IoT 功能上提出了「心」元素,通过中科院多年的研究成果「心理环境模型」,设计符合用户心流直觉的交互方式,将人和场景串联在一起。

听起来过于晦涩,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作出解释。如果你佩戴着 vivo WATCH 在被窝里看着手机,困了想入睡,不必起身关灯,只要手表监测到你已经睡着了,房间里的灯光会自动关闭;同理当你早上你醒来,窗帘也会自动拉开,看到阳光照进来,人瞬间感觉神清气爽,拒绝赖床。

这就是 vivo 结合用户习惯的研究,对智能家居作出的改进,这样的心流设计应用在 OriginOS 上,得到了不错的反响。而这次 vivo 想把这种设计挪到 IoT 产品上,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三年时间,不足以让树苗长成参天之势,但 vivo 用三年时间,将 IoT 家族发展得枝繁叶茂。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讲述 IoT 的故事,或许他们已经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