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你好,人人主播

公司

2013-12-19 07:35

今年下半年,出现了许多以播客为主的应用,比如口号是“人人都是主播”的荔枝 FM,原本定位于“有声照片”但现在更像是个人录制电台与发布的啪啪等等。而下半年除了应用外,比较受人关注的,还包括原本不是电台主持人或 DJ 的非专业人士录制的播客内容,比如糖蒜广播、IT 公论、海龙一声吼等等。

由于播客的繁荣,让我一直爱看的专门介绍优质播客的博客也恢复了更新,要知道自 2013 年 1 月起,它已经停摆了将近一年。

播客其实也不是新东西了,在以记录文字为主的博客年代,也有人运用博客系统制作个人电台,比如飞猪与平客合作的“反波”,从 2005 年开始制作,到 2009 年截止,是当年的播客中比较著名的。到了我也开始写个人博客的时候,播客已经蔚然成风,我甚至曾经参与过朋友的一期播客节目录制。

然而,这一波网页版的播客浪潮在 2009 年达到高峰之后,很快又回归了平静,仿佛只是一夜的喧嚣。那么,当下这一波播客浪潮,又是怎样的?

移动年代,耳朵有些寂寞。和以前的听收音机不一样,现在的播客更多是人们走路、公交上、跑步时的伴奏。人们选择听播客仿佛是为了让耳朵不那么寂寞,填补一下较为无聊的碎片时间,但希望不影响当前在做的事情。所以,现在有人为这种音频内容形式定性为“伴随性”。

也可能因为这个原因,现在比较成熟的播客节目,比如说坏蛋调频和糖蒜电台,他们不会像以前的收音机电台那样持续一个到两个小时,一般选择半个小时。身边有一个朋友,喜欢在厕上听 IT 公论每天推送的“短打”,是因为它的时间只有一分钟,而且每次播报可能差不多 3 – 4 条新闻,信息含量很大。

当然,现在谈话类的播客也很多,就像最近火起来的 IT 公论,以及火了好一段时间友的聊都属于这种,它们每次播放一个小时左右,每次两三个人一起讨论同一话题。收听这类型的博客的时,就好像回到了收音机时代,因为它们更加强调听众的投入。

如果拿现在当下 IT 人士自己录制的播客与专业人士制作的节目相比较,我发现自己更爱听后者。尽管前者的节目质量会通过反复练习进步,但后者的专业性体现在主播的素质、素材的准备、话题的安排等等方面,聚沙成塔,质量也就远远超越前者。

当然,IT 人自己录制的谈话类播客,话题也往往围绕科技业界的动态,响应更加及时,一些话题我会更加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基于科技类播客数量仍较为稀少有关,友的聊的火爆,就是抓住了时间点,那个时候还没有一个非常优秀、有影响力的科技类播客存在,因此积累了相当不错的用户量。

我相信许多人喜欢听一段郭德纲相声然后再睡觉,这是因为他的相声的确让人百听不厌,每天都能让人保持好心情——尽管郭德纲没有播客,但有人将他的节目转录成 MP3,并每晚收听,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播客行为。因此,如果专业人士放弃自己的薪水,也介入到播客制作大军里,非专业人士将如何应对?

—那些已经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几年节目,形成自己风格,积累一定用户量的非专业播客或许会继续存在,因为他们已经接近了专业制作的水平。但那些后来跟风出现的非专业播客,很可能会因为听众的兴趣转移而自然死亡。

此外,如果是为了扩大视野,我为何不选择听书呢?毕竟书籍里面的知识更加系统,听完了之后也收获也更大。——这也是为何博雅思听一直受人欢迎的原因。

现在的播客制作者可能是因为玩票,或者是前期投入的原因,都还没有引入广告,但如果以后要商业化,营收方面将如何考虑呢?难道是像电台那样,播出一段音乐之后插播一段广告?这会让听众有一种强行推销的感觉,是十分糟糕的体验。或许冠名商以及电影里的植入式广告会是一种方式,但这两个方式能否支撑得起一个播客的发展壮大,还有待商榷。

不过,不否认播客领域的未来,还会出现新模式的可能,毕竟整个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互联网让信息及时到达,也提高了人们对信息反馈速度的要求,他们不愿意被动收听,更希望能够参与,这也是为何现在电视台也希望推出移动应用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是否录制一段然后再播放给别人听的做法已经落后,而 YY 所强调的“直播”模式,会更加符合新时代听众的要求?

答案也许就藏在变化无定的风里。

 

题图来自 amazon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