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boy 们的内心

公司

2014-01-23 12:54

因应操作系统不同,手机粉丝大致能分为几个不同阵营。大宗阵营分为 iOS 与 Android,国产品牌阵营分为小米和魅族,一边冷眼旁观的还有来自 Palm、webOS、Symbian、BB 等怀旧阵营。甚至乎,自成一格的读者也有独特的喜好,例如某位外号为 “SD 卡哥” 的读者,因坚持要求手机支持 SD 卡扩展和可换电池一度成为讨论区的名人。

在爱范儿上手机是一个刺激的话题,以上这些因素与文章内容一旦有交集,自然会成为粉丝之间激烈的碰撞。热情的讨论是一件好事,没有作者希望文章一潭死水,这样的话代表它没有符合读者的口味。然而有时候文章的讨论往往因粉丝之间的互骂变得索然无味,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

在 “粉” 这个词流行起来之前,粉早已存在于体育界、娱乐界、文学界,不同领域都有林立的山头。不过自从有了 “粉”,世界便不平静。而手机阵营的粉丝,就像支持不同球队的拥趸一样,往往容易擦枪走火,械斗火拼。The Verge 上的 《Fanboys》是一篇极品文章,文章中透过资料搜集和采访,试图剖析手机 fanboy 们的内心世界。

后来发现,其实很多在网络上火气十足、得理不饶人的 fanboy 们,在现实中他们是一名小女孩的父亲,或者非盈利组织的电脑工程师。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成熟、理智、讲道理的人,fanboy 只是他们一个隐藏身份,或者说,某一种东西击中了他们的痛点——他们不愿意看到外界对热爱的品牌存在一丝歪曲和误解。

文章引用到著名的评测网站 AnandTech 编辑 Brian Klug 的一句话:

因为金钱上的付出,人们变得失去理性。现在的消费者都精打细算,为此他们会力挺自己的选择,但是这也是无理性争吵的源头。

也许网络真的无国界,这句话里面的情景,中美两国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就像其他体育运动一样,手机的讨论也成为 fanboy 们的竞技场,无数的争吵、调戏、分析,对外行人来说无聊之极,但对粉丝来说,一切参数都像如数家珍:

他们不是要更快的手机,而是一部四核、八核的手机,记住是顶级四核,非阉割的,否则也无爱;他们不是要一块足够好的显示屏,他们要的是 1080p 全高清超视网膜屏,别忘了还有屏幕 Ram;他们要的不是一块能持久多少小时的电池,而是要一块拥有多少毫安的高容量锂聚合物电池,某国产品牌会强调使用的是日韩进口电芯;他们要的不是能拍出好照片的摄像头,而是要 1300 万像素、1.8 大光圈的索尼摄像头。

如果要列出国内状况的不同,那就是国产手机厂商擅长的炒作,让粉丝之间的争吵更趋白热化。

人有群居的天性,在精神世界也是如此。不同山头的 fanboy 聚集起来,成为一群不容许被曲解且充满攻击性的团体。Fanboy 对品牌的热衷一旦上升到精神层次,他们会热衷于挖掘该方面最专业的知识,牢记最精确的数据,以便在下次争吵中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杀伤力,不放过对手露出的一丝破绽——哪怕只是说错一个参数。

Fanboy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网络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得益于信息普及化,为了捍卫自己的价值我们可以据理力争;但是网络时代也是容易让人情绪失控的年代,网络上我们的关系从人与人,变成文字与文字之间的交锋,在屏幕上我们与文字作斗争,自然不需要顾及与人相处的礼仪。

不过其实事情也不算非常悲观,《Fanboy》一文中的一个论据我非常赞同:fanboy 之间虽然在争吵,但是同时也是一种相互扶持——因为只要其中一方的声音消失了,另一方立即发现这一刻原来自己是如此孤独。

这是一场不会流血的斗争,人人乐在其中。

(更新:第一段忘记提及 Windows Phone,希望不会被喷)

 

题图来自:Flickr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