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机时代”的可穿戴设备,数据从哪里来,该怎么用?
突然对可穿戴设备有那么一点儿信心了。
在之前目睹了 CES 上手环的泛滥,手表的落寞,还有国内一些可穿戴设备的粗制滥造和严重的同质化,使我对于这个被热炒的概念非常失望。但是在前几天参加了芯片供应商博通的一个媒体会议,见到了上游厂商比较积极的态度,还有几乎同时 Google 发布的 Android Wear,让这个行业看起来不再是一群初创企业在孤军奋斗。
顺便提一句,Google 在 3 月 19 号宣布的可穿戴合作厂商中就包括博通,所以博通方面是一直知道 Google Wear 的计划的。在会后的采访中,博通高管似乎尚不知道 Google 已经发布了 Android Wear,而是将其称之为 Google 的“Clock Walk”,看来“Clock Walk”是 Android Wear 的曾用名。
博通、Google、摩托罗拉这三者分别在内部元件、系统和产品设计上给可穿戴设备做出了贡献,终于给了我们一种这个产业在进步的感觉。当然,进步一点点之后,再想想手机行业,电脑行业的发展历程,就会明白,可穿戴设备的路才只是刚刚开始。
若论目前比较健康的可穿戴设备细分领域,那就是健康领域的手环类产品。无论是价格、功能还是销量上,都还算得上是差强人意。即使是这个看起来不错的领域,其需要改进的空间也非常之大。
简言之,目前的健康追踪类产品和其相关应用目前都仅是提供数据,但是不能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建议。还有一个问题是,一个产品提供的数据种类还很有限。就像 Wired 的编辑说的那样,他怕死,想知道自己的基因状况,于是找到廉价基因检测服务公司 23andme 做了检测,结果他收到的是一堆数据,让他一头雾水。
根据 9to5mac 的独家爆料,或随着 iOS 8 一起来到的 iPhone 健康应用 Healthlook 将会提供非常全面的健康跟踪类数据,其中甚至包括血糖和血氧饱和度这种数据。如果爆料属实,那么这些数据来源是什么?单靠 M7 协处理器是不足以监测到如此丰富的数据的,最有可能的当然还是琵琶把脸全遮住的 iWatch,或者其他的第三方设备。
比如 Basis B1 可以监测心率,BodyMedia Fit 除了运动数据之外,还可以监测皮肤温度和出汗多少, Scanadu Scout 追踪的是脉搏、体温、血压和呼吸,而 Scanaflo 就更专业,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和蛋白质的比例以及 Ph 值。
这就像十年前,我们渴望有一个设备,可以融合 MP3、数码相机、手机、PDA 等设备的功能,后来智能手机出现,圆了我们的梦想。那么现在,我们也想有这么一款设备,可以监测到各种各样的身体数据,而不是需要一堆手环。这么看的话,现在诸如 Fitbit Force 之类的手环的状态,大概还相当于当初的诺基亚功能机的阶段。
我们之前也介绍过不少像 Bellabeat 这种监测孕妇肚子里面小宝宝心跳的健康类设备,其中很多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借助设备,自己在家完成简单而必要的检测,从而省去找医生的时间,既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和医疗成本,又可以节约医护资源。
如果苹果的 Healthlook 等健康类应用想要完成像爆料那样的大面积健康监测野心的话,那么它们不得不面对两个问题:如何从一两款设备里获取这么丰富的数据,以及, 获得了这么多的数据有什么用,通过分析数据能够给出靠谱的建议吗?
题图来自:gittigidiy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