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墨迹 CEO 金犁聊初尝硬件的逻辑
最近硬件创业热潮兴起,做硬件成为一件很酷的事,就连一直扎根于软件的墨迹天气也加入了进来,前两天我们报道了墨迹即将推出一款空气检测硬件。墨迹这几年给人的印象还是比较低调沉稳的,这次推硬件倒是一个新鲜事,就此我和墨迹 CEO 金犁聊了聊。
墨迹目前有超过亿级的用户量,可以称得上是一款大众软件,智能手机的早期用户大多用过这款软件。所以墨迹做硬件,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由于它广泛的用户群,产品要铺开来也会相对容易得多。
这款空气检测设备除了可以检测 PM2.5 数值,还可以检测二氧化碳含量,以及温湿度。它将改变墨迹的产品定义,不再是一款播报所在城市的天气应用,而是走进了用户家庭,可实时知道用户周边的环境状况。
(之前曝光的产品宣传图)
根据金犁讲述,墨迹硬件团队成立于去年 6 月份,负责人姜洋来自互联网行业,完全没有硬件经验,大多也是现学。多学、多看,在实践中成长是他们的解决办法。
和所有第一次做硬件的软件公司一样,两种产品的生产流程有巨大的差异,硬件无论是研发周期还是投入成本,都远远大于软件,这种差异金犁深有体会。
“比如说选择 Wi-Fi 模块吧,测试了好多家,既要稳定,不能太热,因为要测量温湿度,又要追求低功耗,还要想怎么配对最方便,数据的效率要高,折腾了很长时间。”金犁说道。
另外,PM2.5 传感器的选择更纠结,曾经一度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廉价的红外或电化学的气溶胶传感器,但经过测试发现一致性和稳定性都很差,无法精准的测量 PM2.5 数值,最后他们选择了定制一款激光传感器,这款传感器还通过了计量部门的认证。
软件公司初尝硬件必然会走很多弯路,风险和机遇相比软件都要更大,墨迹如此辛苦打造硬件,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为什么重要?理由很简单,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天气应用在商业化上并不好做。天气是一个刚需,有大量的厂商都在做,用户可以从大量渠道获取天气信息,而且只需付诸一瞥的精力。对于墨迹来说,用户量虽然庞大,但是很难让用户去依赖。怎样让用户更多的使用,加深与用户的维系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硬件可以帮上忙,一款放在家里的硬件,可以让用户感知更强,产生更多的交互。通过这款硬件,墨迹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的扩展性都会强很多,并且与用户走的更近。
很有趣的是一件事是,墨迹也在尝试做线下活动和推广,他们成立了墨迹远征队,在北京地铁口发口罩,做同城聚会、公益活动,据说粉丝很踊跃,这也是增强用户维系的一个体现。
(墨迹在武汉的线下活动)
另外,在这个大环境下,软件公司做硬件变得门槛不那么高。金犁认为,整个智能硬件市场成熟了,Wi-Fi 模块(传感器),整个供应链,制造商都成熟很多,还可以借鉴小米模式。
同时,随着近两年来环境问题讨论日益激烈,用户对环境的关注度格外升温,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这是一个有着强大需求的市场。
可以说,墨迹做空气检测硬件可以形容为水到渠成,金犁认为,他们选择了一条现在来说最正确的方向。
根据金犁的描述,这款硬件将会采用苹果(风格)的外观,制造工艺上使用了和 Macbook Pro 一样的 CNC(数控机床),机身简洁充满艺术感。他们使用的传感器规格都很高,美国 Dylos 同规格 PM2.5 传感器的产品售价接近 4000 元,京东上同款二氧化碳传感器的硬件产品售价超过一千。虽然成本有些高,但他们打算定价远低于同规格产品。
同时它易上手,大部分操作可在手机上完成,不需要插网线,还可以便携,面积比 CD 盘略小,但更厚。
除了监测这些数据,在用户体验方面,他们还设想了一些场景,联合其他硬件商推荐一些解决方案。比如空气坏时自动打开空气净化器,空气好时关闭。可联动的产品还包括空调、加湿器等等。
墨迹并不打算靠第一款硬件产品盈利,准备亏本销售,走互联网渠道和营销方式。对于未来,他们并未设想太多,很多商业合作以及量产细节都没有具体规划,金犁认为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把产品做好。
(最新曝光的产品渲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