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 Phone:近两年来最有想象力的手机
动态 3D 显示。
头部交互。
图像识别。
以上三项技术让 fire Phone 成为最近两年来最具想象力的智能手机。
动态 3D 不是什么新技术。苹果在 iOS 7 上浅浅的尝试了一把这种显示效果,但至今看上去还只是尝试而已。至于 3D 显示效果,2 年前的 HTC 推过一系列裸眼 3D 的机型,但没有对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头部交互技术也非新鲜。三星在推 Galaxy S4 的时候,曾经以前置摄像头为卖点,让人不必用手也能滑动网页。
然而,当裸眼 3D 搭配头部交互,我们才发现这两项技术原来天生一对。头部交互让裸眼 3D 拥有更多的场景,并非纯粹让手机上的图形变得“凸起来”而已。但若离了裸眼 3D 技术,头部交互的体验将大打折扣。
fire Phone 还是首次系统级集成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昨天的文章里,我们已经仔细描述了这项技术的威力:“它能够自动读取电视节目台词或者歌曲,向你提供亚马逊在线内容的链接;扫描绘画和书籍,会向你提供维基百科和亚马逊书店的链接;扫描实体商品,例如一罐洗 衣粉,你能够看到与亚马逊的比价;扫描一本杂志,你会 Firefly 能够分辨出它的餐厅广告,甚至还能够识别出上面的订座电话。”
不过,在实际体验当中,fire Phone 还是有表现不足的地方。
在 ArsTechnica 的上手体验中,当他们倾斜 fire Phone 时,能够显示地图上不同的角落,也能唤出应用的“抽屉”分页,但如果是用来滑动原生亚马逊的商品列表,或是玩 Threes 和 Stagedive Legends 时,fire Phone 的表现过于敏感;另外,当两个人同时在手机面前,它的头部识别功能就会出现问题。就图像识别而言,fire Phone 平均仅仅需要 1.5 秒的识别时间,这大大超出了 ArsTechnica 的预料。
说实话,以“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为愿景和极强技术能力的 Google,图像识别技术应该非常符合它的胃口。不过相比亚马逊对实体的兴趣来说,Google 对如何“抽象化”现实世界更感兴趣,这可能是 Google 为何推动 Project Tango 而不是在图像识别技术上发力的原因。
总而言之,我们已经看腻了智能手机的追逐数字的游戏:更大的屏幕,更高的摄像头像素,更快的处理器,当这些数字已经让人神经麻木时,手机厂商甚至无聊到要以“屏占比”为卖点。相比之下,fire Phone 是最近两年来最具想象力的手机,因为亚马逊正在提高这三项技术的可用性,而且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加有趣的交互,和更加实用的服务——尽管,对于现在的 fire Phone 来说,部分体验依然存在不足。
但如果亚马逊有数年投入、研发一项技术的韧劲和能力,那我们可以期待这三项技术在经历持续改进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