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传统 IM?秒视和 Mirage 用 Yo + Snapchat 出击

公司

2014-07-29 17:10

移动互联网绝不缺乏新鲜玩意儿。这其中有趣的是,每个点子都不会是用户的唯一选择。

微信、Line、WhatsApp 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 IM 工具,彻底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它们以 “互联网短信” 的姿态起家,再提供比传统运营商更完善的富媒体机制,有的甚至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态圈。这,是一种颠覆。

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是唯一选择。今年,我们观察到了 IM 工具又一新的演进趋势——极轻量,以创新交互为轴,又满足人们交流需求的产品。

我说的,正是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开始传播的秒视(CatchChat),以及 Yo 开发公司 Mobli 最新推出的同类产品 Mirage。这两者,均是以超快速分享图片、视频为亮点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micat3
左:秒视 右:Mirage(下同)

先从界面基本交互说起,秒视和 Mirage 非常相似:上半部分为拍摄界面,下半部分则是以圆形头像呈现的联系人列表。你只需要点击某个联系人头像,就能 “一键” 快速拍下照片,并分享给他/她;如果是长按,则可以录制一段视频。这个过程究竟有多快?快到你基本没有反悔的机会。

其实这两者都不是第一个采用这种创新交互的产品,TapTalk 才算是开了先河。

但在对消息的处理上,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取向。

Mirage 的每条信息都有查看时限,每张图片仅有数秒的查看时间,视频只能看一次,所有信息阅后即焚,并且不允许截屏(对方会收到通知)。秒视在这方面则显得很 “大方”——虽都是阅后即焚,但秒视的图片信息没有查看时限,视频可以循环播放,并可以随意截屏。

可以看出,Mirage 的处理机制类似去年爆火的 Snapchat,它不希望用户在发出信息的时候有太多担心,并围绕此建立了游戏规则,是一种 “理性” 的处理方式;而秒视的处理方式,我理解为私密好友之间的一种不成文规定——“你可以截图,但我相信你不会做出更过分的事情(比如分享到社交网络上)”,是一种 “感性” 的处理方式。

micat4

除了这 “大异大同”,秒视和 Mirage 在其它方面算是各有优缺点——这里说的优缺点也是相对而言的

  • 滤镜:秒视是完全 “原生态” 的图片;而 Mirage 自带滤镜,而且效果不错。
  • 对焦&摄像头切换:秒视支持点触对焦,使用滑动手势切换摄像头;Mirage 不支持点触对焦,单击拍摄界面会直接切换摄像头。
  • 联系人获取:秒视对联系人的处理方式比较 “温柔”,在读取通讯录之后,你可以在 “邀请好友” 界面直接添加通讯录好友;Mirage 对联系人的处理就比较粗暴,它直接将通讯录放在了好友区,给用户造成很多好友的 “错觉”。遇到没有加入 Mirage 的联系人,会改成发信息通知。而且令人不快的是,一旦你关闭了通讯录权限,你将无法继续使用这个 App。
  • 加文字体验:秒视添加文字的手势为长按拍摄界面,不带发纯文字时可用的背景;Mirage 添加文字的手势为双击,并自带发纯文字可用的白色背景。

micat

  • 群发功能:秒视可以滑动选择好友来选择群发对象,操作起来甚是有趣,而且可以省下不少流量。另外据开发者透露,秒视下一版本将有分组和更多神秘功能。Mirage 暂时没有群发功能。

400pxfinal

  • 速度:由于身处国内,秒视在发送速度方面的确是 “一触即发”,更好地发挥了快速的特点;而 Mirage 服务器在国外,国内发送速度并不乐观,特别是发送视频的情况下。
  • 反悔机制:这两者发出照片都无法 “反悔”,但秒视非常巧妙地在发送视频的操作上给我们留了 “后门”,在视频录制的过程中,只需要摇一摇就可以取消发送。Mirage 则没有这个功能。

说完了产品,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微信、Line 和 WhatsApp 这类强关系链的 IM 工具之余,为什么还有秒视和 Mirage 等产品的一席之地?

我认为有三点理由,这些均来自于它们的细分及差异化:

  1. 最快的分享。如果说 Yo 是最快的 “戳一下”,那秒视和 Mirage 也可以两步操作,同样迅速地分享出照片。与之对比,传统 IM 工具就略显复杂了。
  2. 惬意的交流。阅后即焚,让你和朋友之间的交流不再 “端着”。在秒视里我只加了最亲密的亲人、好友、同事,这对我来说是另一片天地。
  3. 同在感。与微信等同样是 IM 工具,秒视和 Mirage 更侧重即时的 “视觉分享”,这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用户感受。特别是秒视在信息界面的细节处理——时间、距离、地点、天气——都是画龙点睛之笔。

总之,并不是说秒视和 Mirage 是颠覆传统 IM 的存在。但它们足够有趣、有差异、有魅力,在略显沉闷的交流工具领域让人们眼前一亮。至于它们接下来如何发展,我们也将继续保持密切关注。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