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上帝抛来了可穿戴设备,怎么用?看你!

公司

2014-08-06 16:54

可穿戴设备=量化生活=健康生活习惯=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提高。这是从事员工状况调查工作的 Bert Mostert 最近提出的一种理念。不要诧异,谁让我们生活在物联网的世界呢。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十天会觉得特别累,但想来好像也没做什么超负荷的事情。如何管理时间、怎样提高效率、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之类的建议比比皆是,但是有意志力的人根本不需要这些,而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同学来说,最多列个计划表出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果你也会有上述状态,请不要放弃治疗,因为现在有了很多设备和软件可以帮助懒惰的人类。借助设备和软件,用正确的方式量化和规范生活,比单纯靠自己要省事很多,至少可以少走些弯路、不那么容易放弃。除非你想继续保持萎靡的状态、过不健康的生活,不然的话可以先看看已 “脱胎换骨” 的 Bert Mostert 是如何做的:

有一天 Bert Mostert 突然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状况产生了担忧。他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盼着下班,下班后就想躺在床上,然后起来吃个晚饭又继续迷迷糊糊地睡了。之后,过完半睡半醒的一夜,就又开始重复昨天的生活。

Bert Mostert 既没有生病,也不是压力大,工作也不是超负荷的那种,但就是觉得每天都很疲惫。后来 Bert Mostert 感觉到,可能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所以他决定做出一些改变。3 个月后,Bert Mostert 减掉了将近 10 公斤,而且他觉得自己每天都充满活力。(嗯,我不是卖减肥药的,也不打算讲什么励志的故事,保证接下来和科技有关)

Bert Mostert 改变的方式其实是基于他在 2007 年看到的 Kevin Kelly “互联网未来 5000 天后会发生什么” 的 TED 演讲中,提到的 “物联网” 的理念。以前 Bert Mostert 都是在研究其他公司的员工状况,这一次他决定拿自己做 “小白鼠”,试试能否利用物联网来激发活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0c3ccec

时刻追踪,量化生活

任何时候都能在手机上看到自己的进步状况,这是一件很能激励自己的事情。这样我就能了解自己每天到底做了些什么。

Bert Mostert 先是买了一个 Fitbit 手环,记录自己走了多少步,燃烧了多少卡路里。之后,在手机应用中输入每天摄入的食物和饮水量,设定好个人目标。同时他还为自己配了一个电子称(Fitbit Aria)用来追踪体重和脂肪指数,并且发送到相应的手机应用中。

不用太剧烈的运动,多走动就行

开始使用 APP 后,Bert Mostert 才发现自己以前的做法都是不对的。在过去,他经常强迫自己一定要跑步 30-40 分钟。卡路里倒是减掉了,但是第二天起来全身疲惫一点继续运动的动力也没有。后来 Bert Mostert 用了可穿戴设备,他发现消耗卡路里最好的方式其实是走路。他把目标设定为 “一天减 3000 卡”,也就是每天要走 1 万步。他还设定了几个走路时间段,每次走 15 分钟。

如果说要成功就得想阿甘那样 “Keep running”, 那想要保持好身材,估计就得像 Bert Mostert 这样,“Keep walking” 吧。

弄清楚吃了什么

节食减肥是个错误,大家都知道,但还是会用这个方法。记得曾经一个星期不吃晚饭减掉了 4 斤,结果第二周就忍不住暴饮暴食,增加了 6 斤。如果用手机里的相关应用来管理自己的饮食,就不会发生上述问题了。

Bert Mostert 同样也将自己的饮食进行量化,根据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数来规定摄入食物的卡路里数。当然,现在出现的很多软件和手机应用都可以帮助我们测算每样食物的卡路里和营养状况。

想想上学时记录卡路里还得翻翻笔记本附录里的食物卡路里列表。果然,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多喝水

谁都知道要多喝水,但是忙起来哪里会记得呀。所以需要有东西来提醒,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提醒喝水的应用,也有各种智能杯之类的东西。有的智能水杯甚至还能检测出装在杯子里的是什么水,含有多少卡路里和糖分,所以喝水这件事也可以量化起来。

在用数字量化自己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之后,Bert Mostert 在 “玩数字游戏” 中不知不觉已经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随之而来的便是体重下降,精力恢复。当然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atelier-wearable-devicesl-atelier

其实,这些日子我也在疑惑,到底我们需不需要那么多的可穿戴设备,或者手机应用。前几天甚至还 “怪罪” 过自己手上的智能手环,根本没有让我活得更健康。

或许这真的需要一个适应期,可穿戴设备的确可以量化我们的生活,也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建议,但是如果没有习惯用它,或者知道数据后仅限于知道这些,而不采取行动,那么生活方式并不会因为一个设备而发生改变。

这就像是去看医生,他可以给你专业的建议,告诉你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但是如果根本听不进去,也不照做的话,这病,再厉害的医生也医不好的。要不要听医生的话,好好吃药?选择权还是在我们自己。

 

题图来自 wireless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