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OMG,我们还能从 BuzzFeed 看到什么?

公司

2014-08-12 09:00

昨天的消息:新闻网站 BuzzFeed 获得了来自 Andreessen Horowitz 的 5000 万美元风投,它的估值已经上升到 8.5 亿美元。

为什么 BuzzFeed 值这么多钱?

看看数据:BuzzFeed 创立于 2006 年。目前,BuzzFeed 的每月访客达到 1.5 亿人次,同时创始人 Peretti 透露,BuzzFeed 2014 年上半年的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倍。投资人 Andreessen Horowitz 认为,BuzzFeed 的营收有望在今年年底破亿。

内容:分享是王道

当你打开 buzzfeed.com 这个网站时,你会看到什么?瀑布流与无所不在的分享按钮。从左至右分别是全部新闻、经过初级提炼后的“BuzzFeed News”以及当周分享次数最多的热门新闻。至于新闻内容,则更是无所不包,从政治、经济,到娱乐、科技、休闲。这里我节选几个标题——

  • 14 Australian Ice Cream Shops You Need To Visit Before You Die(14 个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的澳大利亚冰淇淋商店)
  • A 26-Step Guide To Understanding Why The U.S. Is Bombing Iraq, Again(26 步指导你理解为什么美国又一次攻打伊拉克)
  • A Man Asked His Girlfriend To Marry Him Using Coca-Cola Bottles(一个用可口可乐瓶子向女友求婚的人)
  • 13 Types Of Facebook Couples You Should Never Become (你不应成为这样 13 种 Facebook 情侣)

点开这些吸引眼球的数字+关键词,你会看到文章内容由许多图片+短小精悍的文字组成。部分的图片内容还添加了多媒体功能,读者可以与之产生交互。作为读者,你可以选择这篇文章给你的感受:LOL, Cute, WTF, OMG……

QQ20140812-1

这些选题和形式,分明就是为了促进用户将内容分享到社交网络上。数据也显示,在 BuzzFeed 的总访问用户中,超过 50% 来自社交网络。也就是说,很少人直接打开网站主页阅读文章。

在 Peretti 的观念中,如果收到几封用户发的邮件,里面写着“我今天没有找到任何好东西能在 BuzzFeed 上分享,我很难过”。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样的选材以及内容制作的方式,有别于其他新闻网站,有许多人将其奉为“讲吸引人的故事”的指导手册。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人对 Buzzfeed 内容进行批评,因为 Buzzfeed 上的确太多流行文化、快餐式的内容。而对于这些批评,Peretti 的回应是:

每当有人问我,Buzzfeed 上为什么这么多关于动物的内容,我总是反问:他们是连环杀手,反社交,还是机器人?

另外,原创深度内容同样是 BuzzFeed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eretti 没有否认原创新闻的重要性,他也会在推荐位放上不那么受大众欢迎的深度内容、长篇文章。

Peretti 的新闻观是:令人动情的,社交化的,引发分享的。

营收:广告也是内容

BuzzFeed 是要赚钱的。他们希望广告商也能体验到病毒式的扩张。

看看 Francine Hardaway 对 BuzzFeed 目标受众的分析:“那些整天面对电脑工作又不太忙的人,也就是“工作无聊”(Bored at Work)一族。而他们正在电脑前寻找像小零食一样的娱乐。”

于是,广告商的推广内容被处理编制成了轻松可爱的文章。这类型的文章标题下会有高亮文本提示,但这似乎也不影响传播——内容好玩有趣,用户依然愿意分享。

BuzzFeed 的社交广告,能巧妙地将广告嵌入到热门事件、文章里,并得到庞大的社交媒体支持,在最大的范围内进行传播,以社交分享的方式达到广告营销的目的。

BuzzFeed 的收入全部来自这样的品牌广告。

Peretti 曾经向全体员工发过一封邮件,谈了他对公司运作的思考。其中,关于营收方面,他是这样说的:

“有的公司只关心新闻,结果把“轻内容”和广告居于次等位置。而有的公司只关注流量,导致了优秀的记者也不会花时间去联系资源做深度报道。另外还有的公司只关心广告收入,让编辑们弄出新的板块和内容,就只是为了品牌赞助。”

“幸运的是,我们避免了这些问题。我们喜欢轻松的资讯,也喜欢深度的内容,也制作了真正吸引人的广告。当我们对这三样都非常在行时,就能造福很多人。”

态度:继续进化,继续改变

BuzzFeed 的基因,从这几句话中可见一斑——Andreessen Horowitz 创始人之一,Chris Dixon 在博客中将 BuzzFeed 与电动汽车制造商 Tesla 和私人打车服务商 Uber 对照:

“这个 100 多人的团队,创造了世界级的分析、广告和内容管理系统。工程师是一流的,所有事物都为了移动设备而打造。互联网原生的形式(如推文、图片和动态 Gif 图)等等,和比较旧的形式(如图片、视频、长篇的文章)一样,都收到等同的对待。BuzzFeed 非常认真地对待互联网与计算机科学。“

Peretti 曾说,他的目标是“为社交时代建立一个伟大的媒体公司”,“这表示,我们必须继续为人们提供惊喜,继续进化,继续改变。”

BuzzFeed今天的读者量,比传统的《时代周刊》、《纽约时报》以及《华盛顿邮报》的读者要多得多。也许它现在还不能和后几个在新闻史上的地位相提并论,也许还会继续有人嘲笑它内容“低级”,但它已经探索出的改变和可能带来的更多改变,不容我们忽视。它给新闻专业主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资讯传播带来的冲击和思考,也需要媒体人再三咀嚼。

让我们继续进化,继续改变。

 

题图来自 pittsburgh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爱科技,爱信息传媒,爱读书,爱摄影,爱周星驰电影。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