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 元是智能手机合理的报价吗?
整理一下最近几条引起我关注的新闻:索尼推出 QX 系列“黑科技”镜头式相机 QX1,HTC “传闻”也要推出和 QX 很像但定位明显不同的手机镜头产品 REcamera,还有国产应用精品 Camera360 也打算推出搭配手机的使用摄像头,最近已经在网络上征求用户的设计意见。
上面提到的这些产品,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观点,那就是在承认手机已经是“中心设备”的同时,又以某个功能更强的部件,分化手机中某个功能。手机摄像头自然是大家经常用,但又经常能感觉到手机画质不足的部分,因此推出 QX 之类的手机镜头,在意外之余,也觉得合情合理。
不过,在手机上也不只有手机摄像头才是让人感觉“欲求不满”的。打开京东、亚马逊当中“音箱”的品类,现在推荐得最多的,具备蓝牙连接功能的无线音箱,和镜头式相机一样,它增强了手机的喇叭部分,却又让播放声音的功能从手机当中分化了出来。
如此类推,手机上被分化的功能还有许多,比如说增强手机电力的移动电源,抑或为手机增加储存空间的移动硬盘之类——最近我还看到有人为 iPhone 研发了 SIM 卡外设,让 iPhone 拥有双卡双待的功能。
而想一想,当更多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变成了智能手机的配件的时候,手机的使用价值实际上正在不断增加。
尽管当下的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产品,定位、功能、定价、市场策略以及消费者认知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部分。但从长期来看,它们在不断地让窗帘、灯光、空气净化器、空调等等变得能够与手机相连的时候,让这些传统的物件变成手机的外延的同时,手机将真实地成为连结人与人, 连结人与物,连结物与物的中心。
当上周 iPhone 6 Plus 128 GB 的价格爆炒到和一部 15 寸 Retina MacBook Pro 相近的时候,我恍惚有一种幻觉,未来的手机价格或许就会这么“贵”。
别误会,我不是指手机的“单价”,而是我们购买了手机之后,因为手机上某部分的性能短板,又另外购置的衍生设备,总共价格或许会达到 10000 元人民币。想一想,一个 QX100 的价格已经 2000 元以上,再加上那些能够与手机相连的智能硬件设备,这个目标或许不难达到。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能否认识到手机具备这样的使用价值或许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想一想,如果 10000 元人民币能够换来一部手机 + 智能手环 or 手表 + 智能门 + 智能窗帘 + 智能空气净化器……
那么或许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手机本身只是一个引子,而后续的消费与服务,才是大头。
说到这里,我禁不住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个人以及一款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