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5.0:从系统升级看 Google 的未来策略

公司

2014-10-29 08:22

Android 5.0 是一次重大的系统更新。它带来了全新的设计风格,全新的软件运行环境、更好的电源管理和大量的细节改进。不过,Android 5.0 的改变,不只是设计和技术层面的,也包含了许多策略层面的东西。

通过系统更新,Google 加强了对系统的控制,努力对抗碎片化问题,使 Android 向更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在 Ars Technica 网站对 Android 团队几名高管的采访中,我们可以了解 Android 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可以看到 Google 控制 Android 的一些策略。

开发者预览版

从 Android 5.0 开始,Google 在系统方面的开发过程更为开放了。正式版发布的几个月前,Google 就展示了新系统的各个方面,并且向开发者提供了预览版的下载。这样的话,开发者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更快地升级自己的软件,同时,在开发者反馈后,Android 团队能够改进系统,并且有信心做出更大的改变。在 I/O 大会上,Google 曾表示说,新系统会增加 5000 个 API,但是,现在增加的 API 已经有 7000 以上了。在新策略下,更多的设备会提前升级到新系统,因为厂商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准备。

剥离核心部件

Google 正在把更多东西剥离出系统,包括自身的服务以及一些核心部件。通过这样的策略,Google 可以绕过运营商和生产商,对系统的重要部分进行更新,确保用户用上最新的 Google 软件。一方面,这缓解了碎片化对用户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也能够确保系统的安全漏洞及时得到修补。

从 Android 5.0 开始,Webview 将从系统中剥离,由 Google 直接负责更新。Webview 是 Android 应用展示网络内容时使用的渲染引擎。在 Play Store 中,大概有 70% 至 80% 的应用使用了 Webview,因此,它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件。Webview 剥离之后,Google 想要修复安全漏洞的时候,直接推送补丁就行了,不用全面的系统更新。

除了 Webview 之外,没有什么新东西被剥离出来,不过 Android 团队说,他们已经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以后,系统的一些部分会剥离出来,变成可更新的应用。目前来说,锁屏的一些重要部分已经剥离出来,特别是安全方面。

开机设置的改变

Android 5.0 的开机设置发生了重大改变。除了采用全新界面,它还可以升级。在连上互联网之后,开机设置首先检查是否有更新。这意味着,Google 可以随时改进用户登陆的过程,提升其安全性。另外,开机设置中还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名为 “Play 自动安装”,这是针对运营商预置应用的。在开机设置阶段,“Play 自动安装” 会下载运营商的应用,将其放到数据分区里。对于运营商来说,他们可以在不发布系统更新的情况下,对预置应用进行更改。对于用户来说,由于这些应用不在系统分区,可以方便地将其卸载掉。

在开机设置中,用户恢复应用和数据时,可以选择不同设备的备份。另外,如果用户从旧手机升级的话,在开机设置过程中,可以用旧手机接触新手机,完成整个设置过程。两台手机通过 NFC 交互,其中,新手机需要 Android 5.0 系统,旧手机只要有最新版的 Google Play Service 就可以了。

Nexus 策略改变

新的 Nexus 手机更大,价格更高了,不过,更为重要的改变是,Google 将与美国几个大运营商合作。考虑到 Galaxy Nexus 与 Verizon 合作时发生的糟糕事情,比如封锁了 Google 钱包、升级缓慢等,Nexus 6 是否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呢?对此,Burke 表示说,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了,因为运营商思维已经改变,效率也会更高,同时,Android 团队也会努力推动系统的升级。但是,合约机必须经过运营商测试的。看起来,合约机的升级会相对晚一些。

不间断声控命令

Moto X 上首次出现的 “不间断声控命令”,如今也被加入了 Android 5.0 中。与 Moto X 一样,Nexus 6 和 Nexus 9 也使用了一块低能耗芯片,用来处理声控命令。Burke 说,Nexus 6 使用的低能耗芯片与 Moto X 是一样的。

在 Moto X 上,关键词识别和语音命令使用了不同的程序,而 Android 5.0 则是全部使用 Google 搜索,从而实现了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识别率。很显然,Google 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功能。Android 5.0 支持针对低能耗芯片的硬件抽象层。在实现 “不间断声控命令” 时,生产商可以选择使用主芯片,或者专门的低能耗芯片,后者显然更有助于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

图片来自 googleblog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