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WE 大会】脑波交互的大未来,从一对猫耳朵谈起

公司

2014-11-08 18:16

Tomonori 是一位来自日本的生物感知技术研究者,他主导的 neurowear 团队致力于利用生物感知技术创造新的社交工具。Tomo 团队最新发布的新产品 “Neuro Headphone” 和”neurocam”,能通过检测人的脑电波为用户推荐音乐或者录制影片,发布后在国内外广受好评。

此前,Tomonori 最出名的产品是一对叫 “necomimi” 的仿生猫耳朵,这个项目被《时代周刊》选为 2011 年度最顶尖的 50 个发明之一。它可以利用生物信息来表达使用者的情绪。

Tomo 在 2011 年与人合写了” 智能手机沟通” 一书,这本书成功预言了很多当前的潮流趋势。

今年的腾讯 WE 大会以 “Nothing but the future” 为主题,在会场上,我们见到了不少有关人机交互的未来创想,比如能让整个房间变为游戏场景的投影系统、能与人脑连接的机器手臂……

来自日本的加贺谷友典教授关注的是脑波交互,这项看似很遥远的技术,首先被加贺谷友典实现在了一对仿生猫耳朵上。

这对猫耳朵名为 necomimi,内置了一块脑波侦测 CPU,它可以探测人脑微小的变化,从而让猫耳朵做出不同的动作。比如,开心的时候,耳朵会竖立起来;放松的时候,耳朵会垂下来。

加贺谷友典1_meitu_3

之后,加贺谷友典又开发了猫尾巴,同样可以根据人的情绪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人脑的情绪就这样被具象的表现出来。但是,这样的设备看似没有什么具体的用处,仅仅用来卖萌?

实际上,necomimi 仅仅是加贺谷友典探索脑波交互的第一步,他认为,脑波是人类尚未开发的、有着广泛应用市场的交互方式:

“人类有两种类型的’ 文字’:语言文字,非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有比如电子邮件、短信、信函、聊天等。然而还有其他一些非语言文字,比如我们的脸部表情还有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除此以外,我们还想到其他一些类型的语言信息,我们没有来得及使用到的,比如我们大脑的活动。”

加贺谷友典将脑波交互的应用继续推进,开发了一个名为 MICO 的音乐感应播放器。使用者将头箍戴在头上,MICO 就会根据你当下的情绪,播放最符合你口味的音乐。MICO 还会感知人脑的注意力方向,比如,当你听歌时需要接电话,MICO 就会感知到你已经不在听音乐,会自动停止播放。

MICO 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搜索提供了一种新的输入方式:

“我们怎样找到想要的音乐呢?用搜索框?但是对于一个无法描述、你不知道的东西,怎么搜索呢?MICO 让音乐来找我们,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脑波能控制的设备还有更多。加贺谷友典还有另一款产品 NEROCAM,是一款 iPhone 配件,它会配合人的情绪,自动打开摄像机拍摄。加贺谷友典播放的影片中,使用者戴上 NEROCAM,看到了心仪的异性,iPhone 就自动记录下了这个瞬间。

加贺谷友典6_meitu_2

脑波控制的目的,是让人和机器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用更为简单、直接的方式交流。之前我们提到,人与机器的关系,发展到极致,也许是 “人与人” 一样的 “情感交流”。加贺谷友典在这个方向上也有所尝试,他希望让人身边所有的物体都有情感、有生命、可以和人交流。

这个产品名为 mononome,是一对可以反映 “感情” 的眼睛状装置。把它放在任何物体上,它就赋予了这个物体生命。比如,把它放在一个罐子上,当人触摸罐子,mononome 就会微笑;当你许久没有靠近它,它会摆出郁闷的眼神。

加贺谷友典5_meitu_4

这个小装置也是人机交互的另一种思考方向,它让非生命的物体和你连接的更为紧密。

家庭里所有的东西将会成为紧密的家庭成员,他们会关爱你,这是一个全新的沟通体验的开始,我们将会去关照到和喜爱到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我希望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得人们更幸福。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