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创业梦想:古籍字体与互联网如何融合?

公司

2014-12-22 14:26

康熙字典体,对于这个字体名称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会经常看到。这个看起来古韵十足的字体经常会用在户外广告、产品包装,以及书籍装帧上。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随处可见的字体出自一位少年之手,这位名叫厉向晨的少年将这个原本存在于《康熙字典》的独特字体搬到了计算机的世界之中。

厉向晨制作的康熙字典体完成于 2010 年,是包括港台在内的中国第一款古籍风格计算机字体。所谓古籍风格计算机字体,可以认作是将古籍中的字样在计算机上复活出来,古为今用。因为当时市面上这类字体非常之少,加上康熙字典体古韵古风,字态优美,被各种和古风相关、以及小清新们在各种图书、包装、广告、Logo、视频节目中使用。

15

随处可见的康熙字典体

通过康熙字典体一战成名后,厉向晨算是正式开始了字体设计之路。目前字体设计风格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正文字体指常见的黑体、宋体类字体,一般用于印刷品的正文和电子设备的系统字体
  • 美术字体指用于广告海报等设计品的特殊设计感字体
  • 人文字体也可以称为古风字体,主要指从古籍中复活出的字体

jiben

厉向晨开发的康熙字典体就是人文字体,并且这也是他一直主攻的方向。因为古籍的字体是手工雕琢的,所以其风格较为人文,不似现代正文字体那么严肃、几何化,可同时用于正文、设计等领域,且正好迎合了近年的流行趋势,是在正文字体及美术字体较为同质化的今天所开辟出来的新领域。

中文字体设计现状:日强中弱

厉向晨向我们介绍,目前大陆的专业字体公司,仅有方正、汉仪、华文三家及近年成立的造字工房,港台也仅有蒙纳、华康、文鼎几家。在 90 年代中文计算机字体这种东西刚诞生的时候,曾有相当多的字体公司及软件公司参与其中,如中国龙、金桥、金梅、汉鼎、长城、四通利方(新浪的前身)等等,但因为盗版及产品严重同质化的问题,在 2000 年前便销声匿迹了。

目前很多人不了解中文计算机字体,以为字体产品是由电脑自动生成的。其实不然,程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但每个字都需要一笔一划的通过人工来调整。一名熟练的操作员每天最多只能做到 30 – 60 个字,而国标中最小的字符集标准是 6763 个字,最多的达到 7、8 万字。这样慢工出细活的状态使得中文字体并不丰富。

2012 年北京商报曾刊文《中国字体行业⋯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指出了目前中国字体行业的状况:

“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发展到后来的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中国汉字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然而,我国字体行业发展却极为滞后。2011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字体厂商的字体款数已经达到 2973 款、中国台湾厂商有 296 款、中国香港厂商有 106 款,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汉字使用区,中国内地字体款数仅为 421 款,远远落后于日本。”

也就是说,在汉字字体上,日本反而做得好很多。

在日本,有一家名为欣喜堂的字体公司专注于收集中国的古籍字样并开发,其开发的《四川宋朝体》、《正调明朝体》及其网站上展示的《汉字书体二十四史》(类似于其开发计划)等在日本及中国都非常受到追捧,后来方正也与欣喜堂合作,将其开发的字体本地化并推出中国版。方正公司的龙爪字体就是日本欣喜堂授权的,但其实这款字体的原型本就是出自我国一本宋版的《周礼》。
12

(汉字书体二十四史)

并且,其实中国目前并没有一家专注于人文字体设计与开发的字体公司。而这也是厉向晨和他的伙伴郭帆想要做的事情。除了他们二人之外,他们还认识一个叫应永会的人,也是在以个人身份开发古籍类的字体,不过因为是用闲余时间来做,所以做得更慢。对于这几个人来讲,做古籍字体目前还是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这并不是一种悲情渲染,相反,目前热门的美术字体,竞争就很激烈,而门槛较高的古籍字体,参与者少,但应用广泛,反而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他们做过的:除了康熙字典体,还有什么?

虽然厉向晨是一名 90 后,不过他在设计领域也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还是在 08 年的时候,当时厉向晨还没有找到未来的方向,平日也会看一些设计网站,参加过一些设计比赛,甚至还设计过电磁炉这些电子产品。那个时候,PC 还是鼎盛时期,他还经常会参加一些机箱设计比赛,结果却不太好,彼时的厉向晨开始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工业设计,第一条路算是被堵死了。

当时的厉向晨也比较关注字体,当时凭兴趣还做了两款英文字体。第一款是一个表情字体,当时国外有一个网名叫 Bad Blood 的人,设计了一套叫 Yolks Emoticons 的表情,厉向晨觉得好玩就和原作者沟通了一下,制作了黑白的表情字体,发布在国外免费字体网站 dafont.com 上面,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直到现在还会经常收到外国人发邮件来咨询这款字体的使用许可。

另外一款是名为 Inking 的书法风格英文字体,说起来这个字体的制作过程也挺有意思。当时他就用毛笔在 A4 纸上随便乱写,大概每个字母写 20 多遍才能选出一个好看的来,然后也没有扫描仪,就用当时还不发达的摄像头拍,导到电脑上再用 PS 把字抠出来,所以整套 Inking 英文字体的风格其实很不统一。

Inking

(Inking 英文字体)

这两次的经历是厉向晨制作字体的启蒙阶段,后来对字体方面接触多了,他便觉得中国的字体行业这样不景气,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一个机会,在这样规模小而且细分的领域更容易突出。

这样的背景下,厉向晨开始寻找自己入门的中文字体,注意力逐渐被书店中一些影印的古籍所吸引,觉得里面的字体还不错,于是尝试了几个,不过因为当时功力尚浅,做出来比较失败。失败几次之后,偶然就想到了《康熙字典》,当时厉向晨的想法是,当时市面完全没有这类古风字体,并且《康熙字典》在文字学的研究上有一定特殊意义,所以他当时其实没有考虑太多商业前景,就想着做这个字体本身就很有意义。

另有一方面,作为一本字典,《康熙字典》本身的字非常齐全,直接扫描后将文字摘出来即可,不需要过多地去补字,不管如何,做成的康熙字典体也会是一个很实用的字体。但是,因为真正让厉向晨成名的康熙字典体是以扫描为主,也使得一部分人误解他不是字体设计师,而是 “字体扫描师”。

saomiao

从 08 年涉足设计,到 10 年初开始埋头做康熙字典体,期间已经过去了两年,那时候厉向晨也有着压力,家人一直催促他出去找工作。可能在上一辈人来看,制作字体可以算作是 “不务正业” 的一种。不过厉向晨当时心思已定,抱着 “不成功便成仁” 的想法就埋头做了下去,大半年之后的 2010 年 10 月,康熙字典正式发布,最开始多是被用在一些与文字学相关,以及和康熙皇帝有关的场合,但是到了 2011 年,这个字体逐渐被用在了一些小清新相关的场合上,随即开始大范围传播,呈爆发之势。

虽然目前大多数使用康熙字典体的人没有向厉向晨获得授权,但是名气大了之后,康熙字典体也开始为他提供了生活保障。康熙字典体的成功坚定了厉向晨的想法,做字体是可行的。

yiwancheng

(已完成字体,从左至右为:康熙字典体仪凤写经体隸辨隸书体

目前厉向晨在锤子手机做兼职,帮他们调校字体在手机上的表现。在他看来,锤子对字体还是比较执着的,这也是值得欣慰的,毕竟已经有厂商开始在意字体显示效果了。不过厉向晨也有不满,一些厂商用了思源黑体以后大吹特吹效果多么多么好,这并不是厂商们在乎显示效果的表现,更多的是借此跟风炒作。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思源黑体比起 Android 以前自带的字体当然是好得多。

他们想要做的:字体公司

在厉向晨踏入设计圈之前,他就和郭帆认识。他们看到康熙字典体的成果后,一致认为这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古籍那么多,字体各具特色,漂亮的非常多,但现代字体却这么死板,那么既然我们无法超越前人,就学习前人吧。

基于多年交情,以及对市场潜力的认可,还有一个更迫切更技术的愿景,厉向晨和郭帆决定筹建一家字体公司,以古籍字体作为突破口,以便更加专业的进行计算机字体的开发、销售、与推广。

并且,近来因为方正等公司的努力,版权环境也有所改善,网民也逐渐了解到中文字体制作的艰辛与难得,渐渐有了为正版付费的意识。在外部环境上,他们认为,现在做一个专注于人文字体的字体制作公司时机渐渐成熟了。

当看到康熙字典体所带来的这股人文字体风潮之后,他们接着制定了仪凤写经体、聚珍仿宋体、广韵宋朝体、茶盐宋朝体等诸多字体的开发计划,也已经开始着手开发。不过正如前面提到的,制作人文字体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这么多的字体开发计划,一两个人的精力实在难以兼顾。

weiwancheng

制作中字体,从左至右为:广韵宋朝体、茶盐宋朝体、聚珍仿宋体)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开发计划,是打算复刻浙江温州的木活字。去年,厉向晨和郭帆去过两次温州,那里的老师傅以前靠木活字给人刻印族谱为生,是中国仅存的掌握木活字技艺的一帮人。出于对字体的热爱,他们想帮他们把字体复刻成计算机字体,以便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漂亮的汉字及古老的技艺,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守候。

muhuozi1

(木活字)

除了设计字体,他们还在研究与拓展字体制作和应用的新技术。例如在一款尚未发布的新字体中,就内置了独有的 “行外标点” 功能(已提交专利申请),通过该功能用户可以在高级排版软件中自由启用行外标点样式,以模仿古籍或早期现代出版物的排版效果。

biaodian

(行外标点功能)

总得来讲:在厉向晨和郭帆的规划中,这个字体公司业务应该包括:

  1. 开发字体及正常销售:完成广韵宋朝体、茶盐宋朝体等人文字体的开发并推向市场销售;继续进行新字体的立项与研究
  2. 开发书法家字体:与书法家合作,将他们的字制作成字体
  3. 同设计/广告公司合作,发展他们为代理商,推广销售字体,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4. 为其他公司设计 Logotype 及 VI 用字
  5. 字体版权维权:继续为其他公司提供字体技术支持

一个焦点问题:版权

目前经营有一家广告公司的郭帆提到,目前已经有豆瓣、网易、果麦文化等知名企业是他们的客户,在为正版字体付费。但是在同时,部分大企业,如小米、新浪微博、匡时拍卖、中央电视台、眉州东坡、虾米,以及文化界的一些知名出版社,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他们字体。其中还有许多在他们沟通后没有给出任何回应,继续使用他们的字体。

wei

(盗用字体案例)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也是在这一两年才有字体的意识,这也是一种常态,即使互联网圈子内的从业者,也并不见得有字体版权的意识,因此我询问厉向晨,国内知名企业盗用他们的字体多是有意还是无意?

厉向晨的看法是,其实其中大多数是无意的,许多设计师使用的很随意,并没有 “字体需要付费” 的概念,需要什么字就到网上一搜,找个盗版字体下载站一下载装上去就用了,其实这也是目前行业的困境,大部分字体厂商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授权渠道和方式。

所以未来他们也计划建立一个平台,提供正版字体下载服务,当设计师在下载某款字体的时候,他们同时会在下载页提供一定的设计样照和排版建议,并明示厂商对字体的授权状况和付费渠道。其实字体厂商的授权并不贵,几百到几千都有,厉向晨坚信,只要大家都有意识,提供一个很方便的授权渠道并且价格合理,我们相信环境会一点一点变得更好。

我的另外一个疑问是,康熙字典体其实 “扫描” 康熙字典而来的,这种当时凭兴趣而取巧的做法实际上也有版权问题上的漏洞,有的厂商使用了康熙字典体也可以辩称自己也是从《康熙字典》上扫描而来的,即使这种可能性很小,多是仍使用了厉向晨制作的康熙字典体。

某种程度而言,由于当时种种情况造成的妥协做法也有一些教训意义。厉向晨表示,这只是当时个人精力有限没办法的做法。正常的开发流程,应当是首先研究原始字样的风格并掌握它,在提炼出这种风格的基础上自己来绘制,最终达到一种既与原始字样神似,但又更适于现代使用的状态,然后再开发出整个字体。这样开发出来的字体,就算参照的都是同一本书,不同人做出来当然也是不同的,也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版权归属上就会更为明晰。

这是因为古籍原书也有很多缺陷,一味的照搬是没有意义的;其次抛开《康熙字典》这种怪兽不说,一般的书籍中单字数量并不多,无法集齐所有需要的字;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原书是竖排的,所以在文字的设计上只考虑了竖排环境,但现今字体大多是横排的,少数时候也需要竖排,所以现在要考虑的点,比古人多很多。

因为从事的事情比较小众,并且版权环境还没到让人满意的程度,外人来看他们总有一点儿悲壮的味道,对此他们认为大可不必:

“其实我们不太想把自己渲染的那么苦逼,而且说实话我们混的也没那么惨,通过销售字体和偶尔接一些外包的项目,其实我们过的还蛮好的。我们坚信这件事情做好了一定是会有无限的商业前景的,如果赚不到钱,我们今天也不可能坐在这里聊天。”

即便行业环境确实不是很理想,但他们也看到更多的人的支持,康熙字典体之前是开放给个人授权的,几乎隔三差五就有人通过淘宝或者 PayPal 购买个人授权,他们也和这些人聊过,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是打算商用,顶多就是自己印个名片海报什么的,更有人甚至只是觉得这个字挺好看的,纯支持他们。

虽然很多开发者都抱怨说国民素质差,但是厉向晨和郭帆从来没有这么觉得,他们认为,这一路要是没有这些热爱中文字体的人的支持,他们也走不到今天。就好像以前人都想着越狱装 APP,现在身边更多人都开始通过 App Store 购买正版应用了一样,整个环境还是在向好的。

One More Thing:千字云

除了字体外,厉向晨和郭帆还有另一个相关的创业计划:千字云平台。这个平台的想法和作为前端设计师出身的郭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经常会遇到网页字体方面的需求。

English

(Web Font 服务实例,网页中展示多种字体)

在传统的网站开发中 —— 西文只能够使用 Verdana、Tahoma、Arial 等少数字体,而中文就更少了,只能使用宋体和微软雅黑。这是因为所有的电脑中都预装了这几款字体,可以正确显示,而如果在网站上指定了某种用户电脑上没有的字体,则无法正确显示,变成系统默认字体(比如宋体),或者干脆乱码掉。

Web Font 服务是一种让网站能够使用更多字体的云服务,当访问调用了此服务的网站时,浏览器会自动在后台下载相应的字体并显示到网站上,使网站的设计可以不再局限于乏味的系统预装字体。如果不使用 Web Font,要在网页中使用特殊字体的话只能通过切图的方式,这是一种传统的做法,其缺点很明显,图片体积大,改字体得换图,非文字内容不利于 SEO,不利于高清屏展示等等。

近几年国外的 Web Font 服务非常火,Google、Adobe 等公司都先后掺了一脚。但是在中文互联网世界,Google Fonts API 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在国内使用,而且它也没有提供中文字体;Adobe Typekit 是 Adobe 先前收购来的, Typekit 现在仅收录了一款 Adobe 自家的中文字体,而且只提供直接下载,并不提供它的 Web Font 服务,这是因为中文字体体积庞大,无法像西文字体一样简单地直接加载到本地就能使用,而国外公司也没有精力和兴趣去研究针对东亚市场的解决办法。

千厉向晨和郭帆认为,其中除去网络和技术原因,最根本的问题是,传统方法制作的中文字体体积巨大,无法像英文字体一样简单地直接加载到本地使用,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中文 Web Font 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千字云平台掌握的两项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首先是通过多年来在字体行业的技术积累,他们发现,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传统动辄 20 多兆容量的中文字体尺寸有力减小,在此基础上,当网页在调用字体时,通过独创的快速动态子集化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通过算法让字体在网络传输中实现 “按需加载”),大大减少了字体在页面传输过程中的流量占用。

就我目前所见,许多人也对字体的要求有所提高,这是随着互联网发展的必然,厉向晨认为:

“人们对中文计算机字体的阅读及显示体验的要求注定会大幅提升,假如以后我们在计算机屏幕上可以获得完全如同纸媒一样的阅读体验,这不是很酷吗”

厉向晨和郭帆的愿景在于,将原来传统的线下字体分发形式转变为统一通过网络分发(这样也能规避盗版),成为一个互联网中的基础服务,这也是中文 Web Font 服务千字云发力的方向。

其他关于字体的问题

除了一些关于厉向晨和郭帆创业相关的问题外,我也问了一些目前和字体相关的小问题,看看他们的看法如何(黑体为问题,下为回答)。

Google 和 Adobe 推出的思源黑体曾经引发过一阵讨论的热潮,不过基本局限于互联网圈,并且更多的,人们还未意识到,字体也是有版权的,这是为何?

开源这个事其实并不是很靠谱。英文字体就不谈了,毕竟开发成本低得多。至于思源黑体,其实只能称之为开放使用授权,而并非将它所有的源文件都公开了。而且这个字体的开发,首先是在 Adobe 原有的一款字体小塚黑体的基础上翻新的,其次整个开发等于是 Google 买的单,而这种 “冤大头” 显然不可能有太多,所以不要指望有太多开源字体。

有个叫文泉驿的字体项目,算是真正的开源吧,它是提供了一个绘制文字的界面以及一些现成的偏旁部首之类的,任何人有空的话,可以随手做几个字,这个人审美好一点,可能就做的漂亮一点;审美差一点,做的就糟糕一点;心情好了,可能能用一整天做一个字;心情不好了,可能随便应付一下。这样一来做出的字体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其实效率也并不高。

国内的版权状况确实是在逐渐变好,一方面跟这些年来大公司的维权密不可分,另外一方面……挺感谢微博的,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渠道,经常有朋友在微博上向我们表示支持,并询问购买渠道,而且一看就是个人,其实他们买了也没什么用。

也有很多朋友在网上发了使用我们字体产品的设计稿,并推荐给他的朋友们说这个字很漂亮,也不贵,让他们关注一下,这点真的让我们很感动。所以我们觉得,字体厂商及制作者真的很需要去跟使用者去沟通的,帮助使用者选择更适宜的使用场景及排版建议,而他们也会帮你推广,并向周遭的朋友们普及字体版权的意识。版权保护本来就不能一蹴而就,只要大家都充满善意的去做这件事情,一定会让环境变得更好。

澎湃客户端使用了一种宋体,貌似反响不是很好,二位有什么看法?

至于澎湃 App 的字体,我个人是偏向于支持的,它之所以遭到很多人反对,其实首先是习惯上的原因。因为手机系统自带的中文字体很少,所以绝大多数 App 用的都是系统默认黑体,大家也都习惯了,如果有一个 App 用了别的字体,就会觉得很奇怪。其实,系统中的中文字体虽然很少,但自带的英文字体是要多一些的,所以英文 App 中的字体要比中文的丰富;其次,英文字体的体积比较小,也就几百 KB,嵌入到 App 中完全没有压力,这使得英文 App 的整体显示效果都要比中文 App 丰富且优美得多。

所以综上所述,西方国家的人对于在 App 中使用五花八门的字体已经习惯了,而中国用户还不太习惯(如果十个 App 中有九个用的都是非系统字体,那么反倒要奇怪剩下的一个为什么使用系统默认字体),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虽然如今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很多都已经超越所谓的 300DPI 的印刷临界点了,但由于屏幕与印刷的显示原理不同,就算是使用同样的字体,它的显示效果仍旧是与印刷品有所不同的,而正是这一点不同,可能会引起用户的不适,也就是那种似是非是的感觉吧,有点类似于恐怖谷理论。

所以我们在制作新的字体的时候,以前都是要在各种纸张上打印各种字号的来对比,现在还要针对屏幕做一些额外的适配和测试,以保证优越的显示效果。最后一点,澎湃 App 使用的这个字体及整个排版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仍有提升空间。

对一些女性喜欢使用的 “少女体” 和 “喵呜体” 有什么看法?这些是不是属于美术字体?

大体是算作美术字体的,不过属于更细分的领域,以前我们倒是挺 “抵触” 这类字体的,觉得过于随意,可读性差——哦,不过得坦言,这种字体开发起来是最快的。现在看久了有时候也觉得好像挺有趣的(笑),上次跟一个朋友聊天,我们都感叹说他的女朋友把手机系统自带字体换成少女体之后,整个界面在我们看来是 “极其糟糕” 的,可是她却乐在其中,而且更让我们诧异的是可读性那么差的字体她刷微博却嗖嗖嗖的奇快无比。

可能是我们不懂少女心的原因吧,所以这也是我俩到现在都没有女朋友的原因吗?哈哈。

heying

最后的话,虽然厉向晨和郭帆所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和前景,但是在中国当前的互联网氛围中,投资者更多的还是想投资移动互联网相关。之前他们也和一些投资者接触过,投资人也很认同这些事情的意义,并且觉得这件事一定是需要有人来做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鼓励,不过因为行业太过于细分,字体开发周期很长,投资人并不认同其商业意义。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挺遗憾的事情。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