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豆瓣,豆列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前知道豆列是豆瓣生态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没想到豆瓣如此重视豆列,甚至认为增加了豆列的功能,就会让豆瓣 app 从 1.0 进化到 2.0。
在豆瓣的桌面网站上,豆列所承担的作用,我认为是“社交化分享”——它和此前流行的 Web 2.0 一样,是一种众包的工具,通过 UGC 的力量筛选内容,同时与他人分享,同时还能获得他人的关注。豆瓣做得特别好的一点是,赋予豆列极大的灵活性,用户可以用来在豆瓣上整理自己喜爱的唱片、书籍、日记、东西等等,以极低廉代价激发用户的“收藏癖”,然后用一个按键,让用户分享出去,收获他人的关注。方便、快捷的“炫耀链”就此诞生。
不过,在豆瓣 2.0 app 上,豆列却变成了主要的内容展示形态。打开 app,你所见到的,基本是别人整理过的豆列,有着明确的主题,并以围绕主题所搜集、整理的大量内容。如果说互联网上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清单化”,那么豆瓣 2.0 app 就是彻彻底底地承认了这一点。
豆瓣近年里最大跳跃的这一刻,我们把豆列升级成了手机上豆瓣 App 的第一重点,和书影音查询并列。所有豆列统一成任意内容混合的一种,看到什么好东西都能 加进来。豆列会等着你按照影视、旅行、时尚、科技宅、读书、美食、居家这样的兴趣线索去发现,不再被豆瓣之前的书影音、相册、日记、东西等类型划分,但豆瓣上几亿好东西都还会在里面。而你自己关注的所有豆列,它们的更新汇总就是豆瓣 App 的首屏。
对于移动场景下的内容分享、消费来说,豆列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 豆列是一种经过大量用户 UGC 筛选的清单,本身内容质量较高,可信度也强;
– 移动场景下,用户阅读更具备目的性,因此围绕某种主题而创建的豆列,十分适合移动设备上阅读;
– 现在豆瓣东西正在成为豆瓣新的盈利中心,它的豆列本身带有极强的导购作用,而在移动场景下,目的性很强的豆列,能够降低人的决策难度,或能提高转化率,适合移动电商场景。
豆列唯一存在的问题是:豆列从工具转化为内容,实际上是基于豆瓣过去数年来用户大量的积累。然而,豆瓣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用户活性下降,新加入用户积极性也不强,若豆列无法激发 UGC 成为强力的内容生产来源,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用户会发现豆瓣缺乏新内容的可能——另外一种可能是,既然豆瓣上那么多豆列,而且提供了方便的豆列工具,那么或许能够激发用户使用豆列的积极性。
另外,豆瓣 2.0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用户量,将豆列作为主要内容展示是否就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用户?这仍需一定时间进行观察。
如果你觉得移动互联网上蔓延越来越多的清单,或许《无限的清单》里这句话能够解除你的困惑:“清单似乎是原始文化的典型产物,原始文化所致的宇宙形象仍欠精确,因此采取开列清单的办法。”在我看来,屏幕上只能显示一个 app 的移动设备确实就好像隔着一层纱布的宇宙一样。
题图来自 mycoolgui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