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控刘超:让 Android Wear 在国内简单好用
在地铁里的时候,左手腕上戴着的 Moto 360 振了一下。我低头一看,好友发微信来问我晚上要不要一起吃饭,我划了一下表盘,在回复界面上对着手表发出了一条语音消息。一来一去,我们约好晚上六点在三里屯见面,而我的手机一直躺在包里。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 Android Wear,简单、实用、酷炫。然而之前的激活安装过程恰恰相反:首先要在手机上下载一系列 Google 服务: 包括国内 Android 通常不完全具备的 Google 服务框架、Google Play 服务、Google 账户管理和 Google Play 应用商店;其次,要下载一个 Android Wear 应用程序;最后,在联网状态下才能用蓝牙完成手机与手表的匹配。
尽管 Google 早在去年 3 月就推出了 Android Wear ,各大厂商也陆续推出了相应的硬件产品,但由于国内对 Google 服务的限制,智能手表目前仍然是小众科技发烧友的玩物。也正因如此,国内 Android Wear 的开发者还寥寥无几,手表控 (原小马手表管家)的创始人、CEO 刘超是第一批 “吃螃蟹的人”,他的目标是让 Android Wear 在国内简单好用。
让 Android Wear 简单好用
手表控(小马手表管家)是一款将 Android Wear 本地化的手表助手应用。首先,它会在手机上依次引导用户完成上手配置的三个步骤: Google 服务的下载安装、安装 Android Wear ,手机和手表的配对激活。随后,与其他 Android Wear 应用一样,它会把自己的 Android Wear App 推送到手表上安装。安装完成后,表盘右侧会出现一个悬浮的小箭头,点击箭头便可以唤出一个中文 “桌面”,目前具备中文语音、天气、计步、心率、闹钟、秒表、找手机等实用功能。
Android Wear 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推送手机上的通知。手表控对手表上的微信、QQ 推送消息做了优化。当接受多条推送消息时,原生 Android Wear 只能显示 “3 个好友发来 10 条消息” 这样的提示,在手腕上对用户的作用很有限。而手表控把所有的消息按照联系人拆分开,并且按照先后顺序把详情显示出来(如下图所示)。他们在手表上做到这一点的同时,在手机上也对推送消息做了相应的优化。此外,手表控还能识别骚扰电话,可以帮助用户迅速挂断恶意来电。
手表控目前还在内测阶段,只能从它的论坛上下载 apk 文件安装。产品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唤出界面的视觉提示是一个小箭头,让人误以为是滑动操作,而实际上应该点击。此外,语音操控的灵敏度仍然有待提高。但是对于从未使用过 Android Wear 的中文用户来说,它还是大大降低了配置和使用智能手表的门槛。
为可穿戴设备做软件的 “曲线救国” 之路
与手表控团队见面时,我发现他们人手戴着一只 Moto 360。创始人兼 CEO 刘超说,自己最常用它来看 IM 通知、邮件标题和日程安排,时不时还会换个酷炫的表盘。
刘超拥有典型的工程师背景。08 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他在谷歌中国和 Google 总部各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因为中国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回到北京。创业两年多,团队从最初的 3 个人成长到 30 个人。
此前,刘超和他的团队已经因一款叫做 “乐动力” 的 App 小有名气。这款主打运动健康的 App 从开发到上线仅仅花了两个月,8 个月之后就被苹果评为 App Store 2013 年度优秀应用。乐动力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开发者团队。
有一些出乎我意料的是,从乐动力到手表控并不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而是在可穿戴设备上做软件的“曲线救国”之路。
“团队最初开始融资的时候,我们就说要在穿戴式设备上做软件。 现在说起来大家可能觉得我在吹牛,但确实是这样。”
国外已经出现 Fitbit 之类的腕上设备,但智能手表还未出现。“所以我们才首先想到了这个穿戴式设备,” 刘超指了指桌上的手机:“ 这个穿戴设备大家是一定会带在身上的。”
尽管乐动力很成功,但鲜为人知的是,刘超和他的团队此前还做过两个默默无闻的 App:“分子运动” 和 “红包来了”,这两个应用都失败了。2012 年 9 月到 2013 年底的一年多,是这个团队最煎熬的时光。
“几乎跟所有的创业公司⼀样,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个创业团队成功、出名了之后的故事,其实之前还是纠结和痛苦了很久。”
虽然走了些弯路,但团队的大方向一直相对清晰。创业初期的 “分子运动” 就是基于传感器的相关算法,这也是乐动力和手表控的核心技术。目前,乐动力仍然是一个有大量活跃用户的运动健康社区,里面沉淀了许多用户和内容。刘超说,乐动力在技术、产品、社区上的积累都会延续到手表控中。
智能手表上的四大需求
对智能手表上的杀手级应用,刘超有自己的理解。
首先他认为语音是手表上最基础和直接的交互方式。目前,Android Wear 还不支持中文语音操作,于是手表控与国内在语音技术上领先的思必驰公司合作,为手表加入了最基础的中文语音功能。
在解决了这一基本问题后,刘超和他的团队进一步思考手表上所谓的杀手级应用究竟是什么。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运动健康、个性化、社交、效率工具四个大类:
- 第一是运动健康功能。刘超认为,用户已经熟悉了的运动手环的功能:走路、睡觉、运动,在手表上也是十分自然而有需求的事情。
- 第二是个性化。不管是从硬件的外观还是表盘上,手表都是一个凸显个性的设备,甚至女生搭配不同的衣服会需要不同的手表和表带。因此,表盘定制、个性化的设置会是用户很大的一个需求。
- 第三是社交。手机最大的一个功能是进行沟通,而使用 QQ、微信等 IM 工具、查看邮件标题,这些最基本的沟通功能,拿手表可以完成得更好。
- 第四是效率工具。刘超对效率工具的理解非常广义,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备忘录、to-do list,而可以囊括让生活更有效率的所有需求。“打个车、订个饭、简单的搜索、天气预报、支付这类事情并不需要大屏幕,在小屏幕上就可以做得很好。所以我觉得这种事情以后很可能可以很好地在手表上完成。” 比如手表控现在有天气预报功能,以后可能会计划加入打车功能。
刘超把手表看作腕上的生活小助手,可以真正实现 “传说中的 O2O ”。让生活更便利,这是智能穿戴设备存在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他想让用户体验到的。
除了软件,用户体验还需要硬件来支撑。他对目前的 Android Wear 硬件并不满意:“我并不觉得 Moto 360 能够代表 Android 阵营里应有水平的一个旗舰产品,它虽然现在是一个最好的 Android Wear,但是它还不够好。”
与消费者一样,刘超期待着更好的可穿戴硬件产品的出现。虽然目前产品主打 Android Wear,他非常期待 Apple Watch 对整个市场的刺激。他理想中的智能手表,待机时间应该有 5-7 天,屏幕显示质量要与手表接近。他估计这个发展会非常快,今年年内就可以实现。
“希望做手表的都能成功”
刘超参加了今年的 CES,他发现腕上的可穿戴设备相比于去年有一个量上的明显提升——“如果说去年有 30 款腕上的产品的话,今年有 300 款,在一年前还是凤毛麟角的技术现在已经普及开来。” 在最近的苹果财报会议上,库克也刚刚证实了 Apple Watch 会在今年四月推出,消费者和开发者都在翘首以待。
站在这个“风口”,刘超强烈地感受到了智能手表潮流来袭的态势。
“其实已经感觉它马上就要来了,时间非常紧迫,留给我们打磨产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崭新的硬件平台,可以预见它将是开发者争夺的下一个战场。刘超用 02、03 年的时候做功能机、09 年的时候做 Android 手机与之类比。
“其实在现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等到三年以后我们回头来看,大家可能会觉得,到 15 年的时候如果能够开始投入到智能手表上面来,会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尽管国内 Android Wear 的开发者还比较少,手表控并不是唯一的布局者。另一家创业公司出门问问基于 Android Wear 做了自己的深度定制 ROM Ticwear。出门问问的创始人李志飞也是 Google 出身的工程师,他的产品拥有核心的语音搜索和语义分析技术。拿手机来类比,如果说手表控做的是小米桌面,Ticwear 就是 MIUI。两者在产品路线上有所差异,但都在争抢早期用户的市场份额。
不难想象,未来国内硬件厂商会生产自己的智能手表设备,BAT 等巨头也会在软件市场上进行圈地,竞争态势会相当激烈。
然而在现阶段,比起对竞争的担忧,刘超更加期待智能手表这一消费电子品类的崛起,以及整个生态圈的蓬勃发展。
“如果小米华为联想他们这样的硬件厂商都出了自己的设备,对我们这些做 App 的肯定是好事 。” 乐动力的成功经验也让刘超积累了经验和自信:“之前做乐动力,团队各方面都磨合得非常好。比如手表上的搜索引擎,就不一定拼得过百度。但是我们还是会有很多可以跟他们 PK 的地方,会有差异化的竞争。”
在刘超看来,手表助手虽然与手机助手相似,但由于使用场景的差异,在用户需求上有更多变化的可能。比如在手机上应用商店是一个强需求,而在手表上并不一定如此,因此需要在产品方面有更多突破性的想法。
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是手表控团队的优势所在。刘超强调:“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始终是第一位的,产品形态可以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我希望提供给用户的四大需求,只要能让用户更加普及地使用,并不在乎到底是用什么方式来实现。”
谈起竞争对手,刘超表现出创业者难得的自信和大度:“希望做手表的都能成功。”
附:手表控(小马手表管家)演示视频
(Yo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