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ing of Coworkation:嬉皮骇客和有志青年终可坐在一起?

新创

2015-04-08 08:48

当一批红牛成瘾的创业者坐在一起热血沸腾地埋头苦干的时候,还有一批极力利用远程工作便捷性的程序员在有异域风情的沙滩上叼着啤酒逍遥。Coworkation 的组织方似乎打算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或者至少,让这个概念在竞争激烈的协作空间们里成为话题。

有意思的概念

想到自雇程序员,或者说是互联网创业者,可能会出现在脑海里的大概有两种人。

一种,大概是国内人更为熟悉的,手边永远摆着咖啡红牛在车库里疯狂工作的电脑怪客。为了节省办公室成本并和同类接触,他们伴随着这一波互联网大潮搬入了家门附近的协作空间(coworking space)。随着各种 “孵化器”“工作空间” 在大大小小的城市的出现,各位对协作空间这个概念应该也非常熟悉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距离国内日常比较远的,但经常在 Medium 等可以直抒胸臆贴大张照片的地方显摆的,则是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远程工作这个优势,浪迹天涯或者定居在环境极好物价不高的地区的家伙们。如果你平常关注他们的话,还会知道有个周游多国的程序员开发了一个比较各城市适宜远程独立工作程度的网站。东南亚有一批上榜。实际上,在泰国等地就已经出现了颇具影响力的欧美程序员聚落。

hacker-paradise-people

这两类人看似毫无交集,但在一切分类皆有可能的互联网新创眼里,他们是有共同需求的,尤其是对 Coworkation 的组织方来说。 Coworkation,正如硅谷近年来很多莫名其妙的拼凑生造词一样,有着可以从拼法上猜出来的定义——Coworking space for working holiday(非官方定义,不要复制粘贴)。具体来讲,他们为程序员,创业者,写手等可以远程独立工作的人士提供了在异国具有吸引力的地方的一个协作空间。

相比起一般的协作空间而言,卖点是在具有异域风情的外部环境,而且由来自世界各国的创意工作者形成的具有刺激性的内部组织。 相比起一般的 working holiday(比如比较常见的新西兰放羊群体)而言,他们专注在上上述的特定人群上,并且确保对他们工作的支持。

组织者的区别

这个看起来比较新的概念已经有了好几家参与者,各家由于创始人风格以及特定盈利模式而存在不同,以下是一些异同:

主打群体

理论上所有提供这类组织的人都没有对参与者做职业上明确的限定。但在宣传时,大多会和普通的 coworking space 一样主要面向互联网创业者,织只不过要把他们引导世界上的另一个地方去而已。

例外是一些从诞生时就已经带上创始人色彩的细分组织,比如由两个十分渴望换个地方和朋友们一起工作的程序员一起建立的 Hacker Paradise。 核心是让一群程序员一起旅游(在多个不同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可以根据感兴趣的地点和有空的时段选择加入)。

即使这样,他们也着重说明,骇客不是种限制:

FAQ

(Hacker Paradise 在网站上的说明)

当然,能针对一个主要群体进行设计可以让潜在参与者更安心地加入(毕竟他们知道周围会是志同道合的人),而对 Coworkation 这样脱胎于协作空间的概念来说,互联网创业者 / 程序员的确是主要目标客户。

特色(mentor 讲座+当地旅游?)

理论上一个协作空间有稳定 wifi 和舒适环境就行了。但为了能更大地和普通的异国工作空间拉出区别,大多数组织方都提供了附加服务来吸引主流 (也就是网络创业者) 客户。比如 mentor 带领下的主题交流:

Hacker-Paradise

(来自 Hacker Paradise 的活动)

如果说在硅谷等创业热点的好处是各种主题讲座和活动的话,他们至少也能在这里得到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而且相关活动也至少可以让参与者相信,自己不是来玩的。

另外, 为了和普通的协作空间形成区别,他们提供了其他人不能提供的服务——当地旅游体验。

BALI

Tribewantedbali 的活动)

但旅游体验的比例是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毕竟要让沉浸在屏幕里的程序员站起来和大部队一起活动是个艰难的任务。 看起来各个组织方都小心翼翼地只在网站上提了他们可以提供的当地行程,而没有详尽列出各个游玩计划,避免让看到的人误认为会侵占工作时间。

可扩展的可能

主打极客的海外 Camp?

包括 Hacker Paradise,Workawaycamp(另一个从创始人经历到核心理念都很相似的 coworkation 组织方)在内的一些公司将重点放在了和志同道合的黑客们一起旅游(在海外短期居住工作)上。

另一个主要在欧洲大陆,以到温暖的地方工作为己任的 Flaks 则干脆将宣传重心放在了远离寒冬上,甚至为不同支付能力的人推出了 Gold, Silver, Bronze 和 Guest 等价位的套餐,实在是深具互联网精神。

flaks

总结一下,他们通常都是和当地旅馆签订短期协议,包揽参与者的食宿,从体验上来讲很像是专为程序员服务的主题度假团。

这样看来的话,由于目标用户都是能方便地远程工作的人,而这种设计比起普通度假团体来说有趣许多,看起来会是个不错的模式。或许接下来可以提供平台让会员票选想要去的地方,组织方通过安排整个行程和相应的讲座等来收取费用。

远方的驻扎地

另一方面,还有 tribewantedbali 这样已经在当地有了工作空间,让参与者通过 rolling basis 的方式加入,并且自己决定离开的时间。 不好的地方在于他们没有提供食宿,也就是说只是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远在他乡环境优美的协作空间。 那么,一些像 Wework 这样知名度高的连锁空间如果在当地运营的话就会吸引大部分人。

不过,他们或许可以凭借先入优势为参与者提供当地讯息以及资源对接的服务。 毕竟在东南亚,除了泰国地区,Bali 也是以风景优美国际化高物价可以著称的宜居地。 有很多网络创业者都已经听说了在当地工作的好处,比起贸贸然搬过来或者自己边找边适应起来,先到这个能提供需要信息的地方继续工作顺便住一段时间可能更吸引人。

组织方或许还应该提供平台(又是这个词)帮助想要留在当地的参与者取得优惠的交易条件和机会等等。

总而言之,一个颇为有趣的概念可以引申出很多有潜力的可能。我很好奇他们接下来会怎么样。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运营公众号“钛点”,关注有效的科技营销和有趣的商业模式。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