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tile 王涛:我们卖的是工作方式
你或许正在使用 Worktile,但是更有可能根本没听说过 Worktile。但是这个推出仅两年的线上团队协作工具目前已经有超过 10 万个团队在使用。更令人惊奇的是,Worktile 这个 30 人的团队,目前的客户列表中已经堆满了诸如微软、阿里、诺基亚、索尼、丰田这样的超大型企业。
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Worktile 的 CEO 王涛最近接受了爱范儿的专访。这位 CEO 出场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另外一个头衔——连续三届微软 MVP。
“三届,好像是三届,我其实都忘了是几届了。”王涛笑着说,“当时刚毕业的时候,对技术有着极大的热情,所以就写博客、写书,参加各种技术上的分享……当时微软刚好有一个全球的 MVP 的计划,就参加了,也碰巧认识了很多别的MVP,那个时间的交流我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
Worktile 原型
事实上,Worktile 已经是王涛第三次创业了。前两次创业虽然不算成功,但是对他找到现在这条道路功不可没。
王涛的第一次创业经历并不是他自己主导的,对他个人来讲也很盲目,但在那里他真正接触到了创业所需要做的许多事情:带团队、做产品、工商、税务……
当时团队 CEO 是他的朋友,他让王涛找一些团队协作的工具。于是他找了五六个工具攒到一块儿,找服务器把它们搭起来,但是这个临时 DIY 出来的东西非常粗糙,每个系统账号都不同,每个人都要去注册五六个账号。而且一旦需要共享文稿就更麻烦了,要告知团队文稿在哪个系统的哪个路径下,还要粘贴路径……
用一句话讲,就是用户体验太差,但即使是这样,这套工具仍然是为团队所需。
Worktile 的种子,从那一刻开始就种到了他自己心中。王涛总结说:“我觉得这就是当时的一个初心吧。做海纳开始,其实我心里面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做团队协作的产品。”
强调锐利的团队
Worktile 的项目在2013 年 5 月份正式启动,两个多月后,第一个版本上线。接下来团队也慢慢从最初的 5 名成员发展到如今差不多 30 名成员。
多数创业团队往往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Worktile 团队也是一样的积极。不过作为整个团队的领导者,王涛自己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在 Worktile 上,却并不鼓励团队成员长期加班。他认为创业不能太苦,因为创业是个长跑的活儿,需要坚持。尤其像 Worktile 这类团队协作产品,不太可能一夜爆发,所以只靠一时的鸡血是不行的。
所以王涛对团队强调的是他自己称之为 “sharp” 的精神,团队更偏向是目标驱动,有了想法就定下目标和期限,设计、研发、运营各个团队进行自己的工作。整体的团队有属于自己的节奏,按照目标锐利地把事情完成。令王涛感到感动的是,有些时候需要团队努力的时候,团队都会很拼,即使通宵也不会计较什么。
总有迷茫的时候
每一个产品刚上线的时候都会遇到“第一批用户从哪来”的问题。初期的用户增长当然也让 Worktile 团队很头疼,甚至成为他们创业初期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我们最开始也是像绝大部分产品一样,会把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忽悠进来,那是纯粹忽悠。”王涛坦承。
但是纯靠忽悠毕竟还是不靠谱,后来 Worktile 做过一些广告,但是效果不佳。到了 2014 年的前半年,整个团队一度陷入迷茫之中,大家不知道做什么好,于是什么都做,但是这样又难以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
不过偶然的一个机会,让他们就找到了方向。当时 Worktile 团队刚好制作了几个视频,当时一开始视频数量不多,而且质量相对也比较粗糙。不过有一天,他们用于存储视频的云服务提供商提醒 Worktile 团队交钱。
“我说我刚充的钱怎么又交钱呢,所以这就给我一个信号,整个的流量访问非常大,所以就是我们的视频会让很多的用户看到,他们通过视频的方式对 Worktile 有一个很深的了解。”王涛说道。
这个小插曲让王涛有了思路,Worktile 团队调整了策略,把没有感觉的事情全部砍掉,精力聚焦在做宣传视频上,平均每周发布 2-3 个视频。到了当年年底,他们已经做了五六十个视频,内容涵盖 Worktile 的用户故事、技巧、实践等。事实证明,视频这种形势确实奏效。半年下来,用户增长就转变到一个相对舒服的状态了。
GTD 软件的“三分钟问题”
初期的市场拓展只是冰山一角。虽然已经解决了初期首批用户增长的问题,但是市场推广仍然是 Worktile 团队的短板。尤其接下来 2016 年 Worktile 将开展增值服务,到时他们仍然还需要想方法让用户数量继续增长。
Worktile 团队目前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市场环境引发的一些列问题。王涛认为,在美国,许多人对 GTD 产品是很有认知感的,而在中国市场,人们这种认知感会少很多。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王涛口中的 “三分钟问题”。王涛说:“简单地说,它会决定三分钟或者五分钟后用户能够理解 Worktile 或者是理解不了。这意味着这个用户会成为一个有效用户或是一个注册完就离开的用户。”
在产品层面上,Worktile 团队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的界面原来差不多有八九个按钮,我们(为了让用户更好上手)就把它砍到了六个。这六个里面,消息和搜索都是其实大家能够理解的部分,那么我们重点就是,在其它四个按钮的交互里面再让它变得更舒服。”
新的版本的目标就是把“三分钟问题”的时间变成一分半钟或者变成一分钟。
如今 Worktile V4 的测试已经逐渐展开。产品仍然沿着他们的步调向前进。
“我兜售的是一种工作方式”
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要完善的不单单是产品用户对于 GTD 的概念认知度低,也会导致公司的运转。王涛说,目前国内许多公司甚至是互联网公司大部分的工作状态基本都是靠吼的状态。正如前文所说,他们的确有需求,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么做。
“其实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另一个层面对 Worktile 来说这就是一个机会。”
王涛提到了一篇关于 Slack 创始人 Tiny Speck 的文章中讲到的一句话:“我们不卖马鞍。”言下之意是,你要做的,不是单纯去卖你的产品,而是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消费的情景。
以卖马鞍为例,你可以只卖马鞍,但是更有效的方法是宣传一个骑马的概念和场景。这样的话,市场由自己定义,由自己推动,也让自己的产品有了更大的舞台。
王涛的思路也是一致的,Worktile 团队要卖的,不单单是 Worktile 这个团队协作产品,他们应该去给潜在的用户传达一种工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Worktile 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场景。
“我可能未必是在兜售 Worktile,而是在兜售一种工作方式,所以它难度也恰恰在这个地方。”
要把 GTD 介绍给更多的人?听到这里我对王涛说:“你们在做的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王涛笑着回答:“不知道呢,我们做得挺开心的。”
一个产品的理由
前面讲过,在 Worktile 之前,王涛还经历了另一次创业,当时他们开发了一款名为“知事”的个人效率管理应用,在那个 App 中,就已经能看到当今 Worktile 的一些影子。但是这次创业的过程中,他和团队一直在为用户为什么用知事的找各种理由。本次采访时,他回忆起这件事,觉得特意为产品找理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对此他说的这句话,很适合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
“产品不应该是你自己给它找理由,而是它本身就有用户使用的价值。这个价值,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