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情绪的脉搏

特稿

2011-10-01 09:50

根据《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报道,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 Scott A. Golder 和 Michael W. Macy 对全球 84 个国家超过 200 万个 Twitter 用户所发布的 5 亿多条内容进行了基于关键字的分析,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并编撰成报告在《科学》杂志(journal Science)上发表

30twitter_graphic-popup-v2

  • 如上图所示,大多数人的情绪变化基本上会遵循一个非常类似的走向;
  • 人们在一天中的早餐时段(6:00 – 9:00)会表现出最正面积极的情绪;
  • 午餐过后(15:00 – 16:00),人们的心情逐渐跌到谷底
  • 临睡之前,人们的情绪又开始急剧回升
  • 不出意料,人们在周末表现出来的情绪要比在周中的积极许多。

无独有偶。早在去年,就有来自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和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对将近 3 亿条 tweets 进行了关键字分析,制作出了下面这张反映美国人心情起伏波动的 “晴雨表”

twitter-mood-map

有意思的是,除了得出了和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研究结果相似的一些结论之外,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和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结果还揭示,居住在西海岸的美国人,显然要比东海岸的美国人 “快乐得多”。

可以想见,Twitter 作为新媒体领域的杰出代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纳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采样工具之中。

Twitter 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 “世界的脉搏”(The Pulse of the Planet)。作为社会媒体的典型代表,这只蓝色的小鸟一直在众多国际突发性事件中扮演着抢先报道者的角色。

其实,Twitter 也是人类情绪的脉搏。对于更多的用户来说,Twitter 只是记录自己日常琐碎行为和喜怒哀乐的一本日记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被这短短的 140 个字符囊括其中。任何触动人心的温暖话语,抑或是启迪心智的灵感闪现,都在被通过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推向云中,同我们古老的星球一起脉动。

没错,这就是科技。无疑它很酷,但它更关乎人性。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年轻的文字工作者,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科班出身,并以敲击键盘为生。 | Shanghai-based young journalist and tech freelancer. Story teller and story seller.

累计已发布 24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