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杜绝玩命速递,Uber 需要让司机“刷个脸”
在用户眼中,Uber 手机客户端似乎只是一个界面几乎永远不变,却经常用以下这个理由请求更新的 App:
我们适中努力改善您的体验。如果您已想用此次乘车体验,请花费几分钟时间评价我们的应用程序。
如果你认为 Uber 的产品团队啥都没干,那你或许应该在下次打车时看看司机手上的 Uber 客户端,那些能够保证乘客安全的功能,正在不断地被 Uber 的开发团队塞进这款特殊的应用程序里。
昨天下午,负责产品安全方面工作的 Uber 中国产品经理杨毓杰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里,向爱范儿介绍了 Uber 人脸识别以及双向匿名电话的一些开发进展。这两项你并不一定会体验到的新功能,正在默默地保护着 Uber 乘客的安全。
上班要打卡,开车也要“刷脸”
点头、摇头、张嘴、眨眼……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完成这些动作,在不到半分钟里,我们就体验完了 Uber 司机端应用的“刷脸上岗”功能。
杨毓杰解释道,这个功能的目的是通过活体检测,确保在 Uber 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司机能够与自己的帐号对号入座。目前 Uber 使用的这套人脸识别技术来自于国内的人脸识别创业公司 Face++,经过 Uber 产品团队的调试、植入和安全检测后,可以将识别失败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
当然,人脸识别功能不仅是强制 Uber 司机一人一号,还会作为 Uber 司机风险指数评定的参数之一。风险指数是 Uber 系统根据乘客匿名评价等众多参数为一个司机建立的系统级评价。有了风险指数,Uber 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潜在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如果这个司机反复尝试人脸识别但是都没有成功,200 次之后他成功了,这个人的风险指数就高一些。比如说有一个人经常得到乘客的投诉,这个账号就会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对他抽查的频率就会高。
很多方面暗示这个司机属于账号共享的,这样就给我们的团队,包括其他团队提供了司机有可能没有按照我们的规范操作软件跟接待客人,提供这样一个评分,我们再根据这个评分做差别化的对待。
在采访中,杨毓杰多次强调中国市场是 Uber 人脸识别功能的首发国家,其他国家乃至美国的开发者,都会和中国 Uber 的产品团队对接,将人脸识别功能移植到自己国家的 Uber 客户端里。
Uber 想用匿名杜绝事后骚扰
每次行程结束之后,Uber 客户端都会分别要求司机和乘客进行双向的评分。实际上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都不会知道自己在特定一趟行程中得到了怎样的评价。这样的匿名评分机制早在 Uber 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标配功能。
现在,中国的 Uber 用户还将会体验到另外一种匿名服务——双向匿名电话,意味着以后虽然 Uber 司机和乘客仍然能正常通过电话沟通,但双方并不能在来电显示或应用程序中得知对方的具体电话号码,杜绝了一些司机通过电话或短信骚扰甚至是威胁乘客的可能性。
杨毓杰向爱范儿简单介绍了双向匿名电话的技术原理:
之前司机和乘客都能互相看到双方真实的手机号码信息,现在的话乘客看不到司机的手机号,司机也看不到乘客的手机号。中间有一个服务商帮助我们把大家的手机号码加密,这样虽然能打通,但是无法保存,存不下来互相的手机号码,这样司机和乘客永远看不到对方的手机号码,保护用户隐私。
无论是“刷脸上岗”还是双向匿名电话,短期内都无法真正根除隐藏在 Uber 平台里的安全危机,毕竟在社交网络上掀起大风大浪的 Uber 仅仅在中国内地运营了两年。不过代码的力量是强大的,当不少人已经习惯使用 Uber、滴滴代替自驾车和公交车的时候,专车平台走向真正的安全也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