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社区能不能算是社交网络?
抢夺成年人群加入自己网站的社交巨头们,似乎并未意识到,或者说忽视了儿童可能也有类似的社交需求。Facebook 和 Twitter 还有 Google+ 都没有单独做一个儿童社交网络,不仅如此,他们还不赞同儿童过多接触网络——按公司规定同时配合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Google 直接删除了一个叫哈丽克(Haruko)的女孩儿的 Google 账户,原因是她的年龄低于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规定的 13 岁的最低年龄限制。她用这个账户写博客,和同学交流,里面的很多作业,聊天记录还没有来得及备份。虽然看到儿童网络需求的人不少,但真正做的叫好又叫座的,可能不多。
迪士尼旗下的企鹅俱乐部(Club Penguin)是一个以 8-14 岁儿童为首要用户群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科技博客 Mashable 称其是最为成功的儿童社交网络。据说它的注册用户达到 1.5 亿,拥有自己的电子报纸,其读者量堪比《纽约时代》(<New York Times>)。可以切换包括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在内的五种语言,全球多达 190 个国家有儿童是其会员,其中 40% 为美国儿童。
这样成功的网站不会没有效仿者,国内十分流行的摩尔庄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摩尔庄园是一个儿童在线游戏社区类网站,沿袭了点卡换购道具收费模式,即进入游戏免费,道具收费。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儿童群体里十分盛行,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有些注册了网站的儿童每月在这个点卡制游戏社区的花费达到上百元,以致家长认为儿童网络成瘾,甚至找到央视要求曝光,随后引发了一系列反复的事情。
但是,不论是企鹅俱乐部还是摩尔庄园,似乎都不能被称作真正的“社交网络”。
我们可以认为目前的大多所谓的儿童社交网络,更多的在扮演着线上游乐场的角色,他们提供游戏场地,道具,让孩子们或者协作完成任务或者独自经历游戏,还有的甚至希望儿童们在玩儿够了之后能够坐下来学点什么,企鹅俱乐部就会为儿童提供免费的教学,交给他们各种生活常识。但他们终究只是个玩儿乐的虚拟世界,游戏的成分远大于社交。孩子们在这里认识的未曾谋面的朋友只会比学校里的同学更加陌生,他们之间的联系也仅限于游戏中的合作。这可能有些类似于成年人的游戏社区,显然你不能把社区叫做社交网络。
那么,儿童社交究竟有没有前景?答案可能很渺茫。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社交呢?
一个在路上帮你捡起掉落的书本的陌生人并不一定要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虽然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浪漫纠结爱情以此开场。社交黑马 Path 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社交的认识,对朋友的看法,让我们发现过多的“好友”只是屏幕上的一列头像,真正和我们产生交集的人可能真的没那么多。所以,以儿童为用户群的网站可以摒弃社交网络的思维,将关注点更多放在网站内容而不是让儿童自己产生内容,你不能指望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有多少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用来充实其页面的内容。在这点上,以游戏为中心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游戏之外才是形成竞争力的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