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魔咒?3D 打印龙头 MakerBot 工厂全部外包
(图片自 MakerBot 官网)
2015年被称为“3D 打印元年”,各方期待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刚过一年,年度“网红” 3D 打印就“画风大变”,这是怎么回事?
MakerBot 是看清这变化的一面镜子。自 2009 年创立以来, MakerBot 在 3D 打印领域一直独领风骚,专注于在桌面级应用发展。2013 年, MakerBot 被 Stratasys 收购,得到 Stratasys 经验和技术帮助后,开始向中小企业和教育市场专业化转型。市场广阔,强强联手,又是行业最热点,一切都看起来很美。问题是,这些条件有没有带来实在的行业变革或者盈利?
Stratasys 2013 年以来的财报显示, 收购 MakerBot 后不仅没有新的盈利增长点,反而因为加重的投入负担而股价下挫, MakerBot 一年内多次裁员,被裁员工数达总员工数20%。在这种状况下苦撑了两年多已经不易,把打印机工厂等生产线都交由 Jabil 接管,也实属无奈之举。
(图片自 MakerBot 官网)
MakerBot CEO Jonathan Jaglom 在博客中把这次外包形容为“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使生产制造的灵活性发挥效果” ,并坦承裁员是“一个痛苦的决定”。同时他指出,MakerBot 的目标是成为一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能跟同类型初创公司竞争的公司,这次的外包是为了保持竞争力。 尽管 Jonathan Jaglom 苦苦维持颜面, MakerBot 风光不再已是既定事实。
对 MakerBot 而言,这次的外包利于解决目前的财务问题,是集中精力进行技术革新的一步好棋,毕竟其设计、研发、维修等核心部门还在。但从 3D 打印行业角度看,作为行业风向标的 MakerBot 完全砍掉生产线,3D 打印行业整体的困境一览无遗。一年前的热点行业到了今天这种地步令人扼腕。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锅”究竟算谁的?
2015 年,腾讯科技预测了 3D 打印的五个行业趋势,包括了“初创企业也正向价值链顶端攀爬”这样的行业展望。3D 打印行业却正正是绊倒在这一点上。2014 年全球 3D产业产值突破 300 亿元,但最大企业的产值就 10 亿元,年产值在 6000 万元以下的 3D 打印企业占了 90% 。极其分散的行业特征使 3D 打印在技术研发和产品革新方面都缺乏突破能力,无论是消费级还是工业级的应用都没有令人满意的产品出现。到了 2015 年,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因为大量同类型公司的出现使同质化更为严重,竞争更为惨烈。
(图片自 MakerBot 官网)
大众的热情是有限的,以 MakerBot 为代表的 3D 打印企业无法靠热度脱困。“XX元年”的魔咒会不会持续下去呢?
题图自:initim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