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情节成真,科学家想让你在虚拟中实现永生

公司

2016-06-24 00:29

人类一直幻想着永生。随着科技进步,这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变为现实。据卫报最新的一篇报道,MIT 媒体实验室和瑞尔森大学的研究员合作,想要把个人思维转换为虚拟实体。当个体死去后,这个虚拟实体会继续存在,甚至还能学习新的知识。这个新想法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被称作是 “增强永生”(augmented eternity)。

瑞尔森大学数字媒体中心的创新主管 Hossein Rahnama 博士计划今年发布一篇相关论文。“通过把我们的数字身份永生,我的终极目标是打破生死之间的界限,” 他说,“你的肉体会死亡,但是,你的数字体将会继续存在并且进化,以帮助他人和维护自己的遗产。”

vitual brain

(图片来自 wizardoftech)

这种想法并不新奇。科幻小说和影视剧(比如《黑镜》)都有过此类情节。Google 的未来学家 Ray Kurzweil 曾提出 “奇点” 的概念,认为人类能够把思维上传到电脑之上,最终实现人类与机器的融合。Rahnama 的想法有所不同,但是,后果很可能是类似的。

“在 30 年或者 40 年后,我们就能够向死去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提问了,” 他说,“想象一下,我们可以激活里根的数字体,问他怎么看待特朗普。”

nixon carton

(图片来自卫报 )

Rahnama 认为,从技术上看,“增强永生” 已经是可能的了。要创造一个虚拟实体,人工智能需要收集大量的个人数据,而当代人已经在社交网站、聊天工具中记录着自己的每日言行。60 年后,Y 世代的人都可能拥有万亿 GB 的数据 。“你能用这些数据做什么?能否拿来这些数据,构建出足够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一个数字继承人——一个能在死后代表你的东西?”

问题在于,这些数据的拥有者是谁?要实现 Rahnama 的想法,用户必须对数据有完全的控制权,而 Google、Facebook 等公司或许不会合作。因此,“增强永生” 项目也在激发人们对数据收集和控制的探讨。

black mirror

(《黑镜》,图片来自 avclub)

对于 Rahnama 的项目,人工智能专家表示了不同的看法。Gartner 的研究副总裁 Van Baker 认为,机器难以把握人类语言的精妙之处,无法辨识不同的情境,而且,人类通常是难以预测,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即使你有了自己的数字体,那也只是一个肤浅的复制品。

Catalyst 的高级应用研究科学家 Jeremy Pickens 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模式识别,而人类的经验无法归结为特定的模式。“我们真的只是一些可数的重复模式吗?或许我是错误的,但是,我觉得自己一直在不断变化…… 电脑需要生成它以前从未见过的新行为。”

不过,瑞尔森大学计算机科学部门的前主管 Alireza Sadeghian 表达了乐观态度。他说,随着计算机能力的进化,认知科学的发展,Rahnama 的想法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想象一下,你能够与离开人世的亲人交谈,就像人们访问逝去家庭成员的 Facebook 页面一样,” 他说,“从技术本身以及它对人类的益处来看,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题图来自卫报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