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已死,服务永生?看渡鸦科技 CEO 吕骋如何说
经历数年发展,App 从工具衍化成服务,各类服务层出不穷,竞争愈演愈烈。“App 已死,服务永生”,网传 App 的发展已陷入瓶颈期,新应用如何在风口浪尖上摆脱困境、脱颖而出?
渡鸦科技团队研发出将聊天、打车、美食、导航、音乐等生活服务集于一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应用 Flow,引领新的 App 潮流趋势,去掉一切繁琐的外衣,去掉 App 的形式外壳,给人们带来的是更多便捷。
爱范儿旗下的创业社区 MindStore,邀请了渡鸦科技的创始人 CEO 吕骋分享他对未来 App 发展方向的看法。
(渡鸦科技的创始人 CEO 吕骋)
以下是活动当天吕骋所分享的内容,一共包括四个部分,实际上也是渡鸦科技团队对自己提出的四个问题,并根据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及对未来的判断,来进行阐述和回答。
App 未来的发展方向
日前,网上已经出现“ App 已死”的论调。我们的产品 Flow 依据的也是两年前提出以 API(应用程序界面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来取代 App(应用 Application)的理念。如此一来,我们团队讨论出关于其未来,包括操作系统交互形式的变革计划。
两年前,我曾在 TEDx 演讲上分享过“交互系统与未来操作方式的初探”的话题。在最后,我用 Keynote(一款演示幻灯片应用)简单地做了一个 Flow 的雏形。
当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 App 数量越来越多,用户不得不安装一个又一个新的 App 去启用手机一个又一个新功能,解决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的过程就变得繁琐,可能需要 4、5 个甚至更多的 App 去完成。比如在中国,当你要跟朋友约饭时,一般先从微信开始,询问对方意见,接着打开餐厅点评 App 寻找餐馆,再转换到日历定好时间等。
直觉告诉我,未来解决一件事情的步骤肯定会变得更加简便。因为人类一代又一代的在做的事情,都是让交互变得越来越自然顺畅。
所以当时,我即使在思维不成熟的情况下,也做了一个比较大胆、激进的预判。我认为,在五年内或更短的时间里,除了那些专业型 App(如绘画类、游戏类),其他日常超高频的应用将会被 API 形式的服务应用所替代。而对接这些用户到前端用户的体验,将由 AI(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来介入。
(Flow 应用界面)
尽管当时的 Siri(iPhone、iPad 上的语音助手)已经符合这样的理念,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到服务型需求。例如你跟 Siri 说“我想打车”,它并不会顺利地叫到车。即使到今天的 Siri,它能做的事情和我们可以看到的改进,也是十分有限的。
我们看到的是,未来用户有什么需求,无论用任何形式的输入(文本或语音等),系统能自动通过 AI、自然语音理解,并判断你的需求,然后在云端连接这些相关服务型 App 的 API 直接接收数据,帮用户完成需求。
简单地说,我们当时产品的雏形不会像 Siri 那样只展示结果,或者打开浏览器或者一个 App。例如出门问问 App 早期时,用户说导航时它并不会真正地进行导航,而只是打开高德地图 App。我们认为没有解决尾链的产品也是无用的。
所以,Flow 最早的设计就是无论用户对系统做出的指令是什么,Flow 就可以在 NLP(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方向上判断出用户所想要的服务并完成。
回到刚才,我提到的问题本身。网上有很多人说 App 已死的论调。我讲我对未来的判断和认知,在今天我们的思考会更加的成熟,方向可以更加明确。你可以看到今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发布的 iMessage 以及谷歌 I/O 大会上,他们都在 Message 上做了很大的改变,甚至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向 Flow 产品形态靠拢。
所以我更加的坚信,在未来的五年或者更短。除了专业应用(比如专业绘图软件、工程软件)之外,高频的服务软件都会被 Cloud API 取代。而对接于用户端的,一定是一个简单的“提出需求,完成任务”的模型。
我们可以用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回想一下,90 年代时,电脑购入后第一件事是寻找很多 EXE 文件来安装程序。但是 21 世纪后,新电脑购入后所要安装的软件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多数需要使用到的功能其实已经预装在系统里,系统变得越来越完善。而且很多事情,在浏览器上面就可以完成,便不需要太多的软件了。
手机端也一样有相同的趋势。一开始我们需要在手机上安装许多 App,而今越来越少。现在的移动时代,就如 PC 端 90 年代进步到 21 世纪后的整个过程体验。我们会慢慢发现:这些 App 会变成用户交互和数据关联、数据学习,以及人类向未来下个阶段进步的一个巨大门槛,那我们就又会开始自我打破这个局限。
当以 iPhone 为代表的多点触控智能手机上市后,我们发现,原来在网页上的体验和浏览,并不适合在小屏幕上去延续。所以我们不得不回到了之前的多 App 时代上。
这是我们在两年前就这么早地大胆下判断的原因。并通过放出乐流 App,很轻松地在语意交互和语音交互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用户数。乐流已经有 300 多万的活跃用户。而且我们在所有人不理解甚至不屑下,花了前后两年时间坚持把 Flow 做成一个 Cloud System(云系统)。但现在看来,我们这些判断都是正确的。
简单地讲我们对 App 的未来发展方向是:
第一,未来所有高频应用的形式,都会像是一个微信加 Siri,或者 Flow 这样的形式,依靠信息交流而建立,人人在里面交互。再加上一个可以真正解决尾链的 AI。
第二,在未来五年内,人工智能将会变成像水和电一样的基本设施,普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中。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去年到热门的领域之一。用户们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离现实生活到底还有多远,人工智能还可能出现在哪些应用的场景中,以及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影响究竟有多大。
(图片来自:BBC中文网)
首先,人工智能并不是刚流行的话题,而是从计算机时代以来,人类一代又一代为之努力奋斗的老领域了。最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一年,我们感觉到人工智能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人工智能终于可以应用在日常产品中,连普通用户也能感到人工智能的魅力。
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远?
其实,“弱人工智能”已经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很久了。但是像科幻片(如《 HER 》)中经典的“强人工智能”还未能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本身,而是电池、感应器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硬件设施、基础设施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来完善。
并且在短期,我们也不会看到人工智能会在这些特定的领域里面迅速的超越人类。比如说,人工智能部署一台电脑,虽然它的摄像头可以比人眼的物理数据强几百倍、几千倍,但是它对一个物体的认知判断跟人类相比还差很远。
我们讨论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谷歌之前通过大量的机器学习训练,在没有告诉它什么是猫的情况下,识别出了猫的图片。当时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人类在认知初阶段,记住了哈士奇是狗,并且在这之后再见到柴犬,他也知道这是狗。但是对于现在的人工智能算法来说,当狗的毛色、体型发生变化,脸的形状与轮廓发生变化,它并不能把这两只不同样子的狗归为同一类。
所以科幻片里真正的“强人工智能”应用在生活中的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更多是相关领域,配套设施的完善,硬件的完善,以及我们人类究竟想不想这样做。
所以离现实生活最近的,还是类似 Siri 这样的“弱人工智能”,并被继续完善以更高效的方式来服务人类。
人工智能的研究速度曲线,绝对不是一个正相关的线性曲线,而可能是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后突然爆发的一个瞬间增长曲线。在军事、医疗、教育上,人工智能也在持续不断发挥非常强大的能力。虽然我们可能不是一线用户,但人工智能对我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在持续不断地增长,并且在未来的几年内,人工智能的研究速度,应该会呈几何倍数的爆发。
人工智能的革命风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帮助人们完成我们可以做到但是过程繁琐的事情。
第二,帮助人类完成因肉体局限等原因根本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
关于第一点,比如点开 Flow 并告诉它“我家住在东直门”,这便被记录了下来,之后在下达“打车回家”的指令时就并不需要说出目的地地点了。而当用户打车行程开始后,只要用户插上耳机,Flow 就能判断出用户插上耳机的用途是打电话、看视频、还是听音乐,假如前两者没有实施,Flow 便会自动播放用户最喜欢的歌单。
这是弱人工智能在目前,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完成人类本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的一个最好的印证。
人工智能革命能够引领怎么样的风暴?
第一,随着 VR(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和 AR(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的发展,各个公司投入重金在 AR 和 VR 的领域中。
第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科技和套设施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会有两种反应。一是接受我们现在的世界,认为我们需要掌控世界,也就是 AR 。二是完全抛弃现在的世界,把感官建立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之上。所以本质上,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形态、哲学选择,甚至是政治选择。
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出“现在人们裸眼看到的世界究竟是不是真实的”这样的问题。例如,随着 VR 的介入,你可以有几近真实的坐过山车、蹦极等体验,这些体验会变得越来越真实。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分享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大家可以点击进入浏览与讨论对虚拟与现实的迷思。
创业团队管理经验
第一,成立之初,决定好企业是纯商业形式还是纯创新形式。
考虑到投资人一般会根据最近的热潮而进行投资,创业者便奔着这个方向去做。例如之前的 O2O(线下电子商务 Online to Offline)热潮,现在的人工智能热潮。这是我非常不认同的观点,在创立渡鸦科技的第一天,我就决定了这是一个纯创新型的商业,而不是纯粹赚钱的企业,这是我真正想要的方向。
第二,创业公司的 DNA 是非常重要的。DNA 在早期,甚至重要过你做过的产品的总和。事实上创业公司的成功几率都是非常低的。但是,你会根据你公司特定的 DNA 聚拢到有相同 DNA 的人。所以创业公司的早期拼的是人才实力,而非一个具体的成功产品。
渡鸦科技早期创立时,我们把核心精力都放在这方面,把最适合我们 DNA 的人笼络进来。但也不是简单地提供更好的待遇而已,我们对内部的员工,其实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例如位于芳草地的办公室,搭配更多高品位和艺术的内部设计,这都是我们公司内部的战略投资。因为在国外,创业者、工程师、程序员等的地位其实比在中国高得多。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将办公室变成如家一样的环境——网速飞快,提供无限的饮料和食物,员工工作时间结束后仍想留下娱乐聚会等,这在无形之中延长工作时间,他们会把所有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公司,而把家当做纯粹睡觉的地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非常高效的战略投资。科技与艺术并不对立,提高员工的品味与艺术修养,更有助于提高高质量高品位产品的产生。
最后是一个满满的干货,渡鸦科技团队分享的 Loading(加载)动画的设计过程。
题图来自:Autoware
感谢爱扒词所提供的转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