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360 全景相机评测:它能否解决 VR 市场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悖论?

评测

2016-07-15 06:30

VR(虚拟真实)目前是科技界别最热门的项目,它虽然不致是 “傻子都知是未来”,但差不多每个著名的科技公司都直接或间接的投入这个市场。但是,VR 目前虽然很火,但一直都流于在概念上的火,在消费者层面,一直是不愠不火。这个市场遇到的最大问题,仍然是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先有 VR 的内容?还是先有 VR 的消费?

“争什么?溝在一起做瀨尿牛丸呀!笨!”

也许,VR 内容和 VR 的消费两者未必一定要割裂,只要有一台足够廉宜、足够易用的全景相机,让我们同时能生产 VR 内容,又能消费自己所拍的 VR 内容,就能以让大家以廉价又不失优雅的方式,步进 VR 的世界。

(点击图片放大)

专为 iPhone 设计的入门级 VR 相机

这不是 Insta360 团队首次推出全景 VR 相机,先前他们就推出了一台专业级的 Insta360 4K 全景相机,而这一台是则属入门级别的 VR 相机。它用采双 210 度镜头拍摄 360 度的 3K 视频,售价 1280 人民币,在同级当中算是性价比甚高,而且,也拥有同级最小、最轻巧的体型。

IMG_8617

Insta360 nano 没有一般同级设备所拥有的 WiFi 传输功能,但换来的却是直接用 Lightning 接口连到 iPhone 上。没有 WiFi 貌似比较低端,但实际上要申请 Made for iPhone 也是要钱的(笑),更要的是用 Lightning 连接,其实真的比 WiFi 方便多了。

虽然全景相机一般都不需要连上电话都能操作,但如果你需要有个观景器、或是要回看拍摄的画面的时候,你就必须连上手机或电脑。但如果你使用 WiFi 连接电话,还要先等连线,连线后又因为传输速度慢,无论要把电话当观景器、又或是要回看视频,都会很卡、很慢。加上,很多时入门级的全景相机,由于受限于 WiFi 传输效率不高,手机往往只能显示未计拼接的画面,让你难以预计拍摄效果。

但 Insta360 nano 透过 Lightning 连接,即插即用,既不用等连 WiFi,传输速度又快,当拿 iPhone 当观景器,几乎零延迟;加上有线传输效率更高,把 iPhone 当观景器,也能显示经拼接和修正后的真实全景画面,真正的做到 “所见即所得”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比起用 WiFi 连接方便 100 倍了。

不过,用 Lightning 直接连上 iPhone 也是一把双刃剑:这样做虽然十分方便,但也有很大的副作用。

iPhone 直接连线是双刃剑

无疑,用 Lightning 连接手机的话,最大问题当然是:Android 手机怎办?对不起,尽管这台相机可以独立运作,但如果想在手机上操作和回看,就只能接上 iPhone。虽然 Insta360 团队表示,未来将会推出 Android 版的 Insta360 nano,但问题是 Android 手机大小厚度都不同,况且目前已有一些 Android 手机已改用 USB-C,就连接口适配也可能是问题。

Insta360

然后,旧款的 iPhone 也会中枪。 Insta360 nano 只适用于 iPhone 6/6s,而且由于设计十分紧凑的关系(上图),旧款的 iPhone 5s、5c 甚至是最新推出的 iPhone SE,一样不能使用;即使是用 iPhone 6/6s,你加了个保护套的话,一样不能安装。

更现实的问题是:Insta360 nano 在 7 月推出,而 iPhone 7 将很大可能将会再薄一点。当然,薄了的 iPhone 7 应该还是能用上,只是多了虚位的 Insta360 nano,感觉将没那牢固而已,搞不好用了保护套也是能用的。

但上述问题主要是适配问题,即使你用的是 iPhone 6/6s,仍然会遇上问题。

Insta360 nano 最大的好处,是它能透过 iPhone 看到已拼接和渲染好的 VR 画面,但这个 VR 画面的预览是需要透过 iPhone 的处理器来完成,故此把 Insta360 nano 与 iPhone 配合使用时,会对 iPhone 带来极大的负担。接上后 iPhone 会出现颇严重的发热,爱范儿用激光测温,最高试过达摄氏 47 度。

除此之外,Insta360 nano 的续航力本身还可以,连续拍 1 小时以上应该没问题,但 iPhone 的续航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拍摄 10 多分就可以掉 10% 的电力,就算插着光看内容而不拍摄,也会对 iPhone 的电量带来不少的负担。

光学仅属入门级,但拼接意外出色

Insta360 nano 始终是一台入门级的机器,仍然在单纯的光学上有不少的短板,我们在画质上不能对它有太多的要求:你不要期待它能像 HTC Vive 游戏那种级别的画质、也不要幻想它有很好的防抖功能。事实上,尽管 Insta360 nano 已用上 3K 视频,但起格的仍然起格,低光环境仍然有噪点,畸变问题一样存在。

Insta360 nano 与同级对手相比,它的最大缺点莫过于画面经常会出现严重的色散现象(下图)。在强烈的光暗对比下,边缘线会出现明显而幅度不低的的紫边,对画面整体观感会带来颇大的影响。相比同级但更昂 LG 360 ,色散情况明显比 Insta360 nano 要好。

它还有另一个问题,是相比起其它同级对手来说,它在拍摄时可供调校的细节不多。不过考虑到它那易用和走消费级的路线,即使是有,用途也不太大。

Insta360 vs LG 360

不过, 如果与只能把 2K 视频(2560×1280,327.6 万像素)相机的 LG 360 相机相比,Insta360 nano 的 3K 视频(3040×1520,462 万像素)相机画质的无疑更幼细,而 210 度的广角也比  LG 360 的视野更阔(上图)。

而且,Insta360 nano 还有个更独特的优势:同比对手如 LG 360,在前后两镜头的拼接部份,会有一定的深浅色(上图)、或是拼接位置变得模糊,使画面不够自然。但 Insta360 nano 拼接的效果不但比 LG 360 出色,甚至可以与高阶的 Ricon theta S 相比。

总体而言,Insta360 nano 作为一台入门级全景相机来说,质素其实已经还可以──当然,仍然叫不上是好。

目前 360 视频仍然不能内嵌到爱范儿网站,有兴趣看视频的效果(经压缩),请点此连结观看。

使用场景:VR 的真正硬伤

但是,目前 VR 内容产出的真正硬伤,不是画质,而是使用场景。

无论是照片也好视频也好,拍过后都只有自己欣赏、以及分享到社交网站。问题是目前在电脑里单纯用手动拨一下画面、或是透过手机的陀螺仪来体验一下效果,也需要额外安装额用或插件,包括 iPhone、macOS 和 Windows 在内的绝大部份操作系统,仍然不能原生的支援浏览 VR 内容。

但安装应用或插件,也是个人的选择,更大的难题是分享──你总不能要人家为了看你偶尔分享的内容,还要再安装个应用吧。故此,在美国主流社交网络陆续开始支持 VR 内容,包括 Facebook、YouTube、Google Photos 和 Flickr 等,都可以直接辨识和播放全景画面。

但在国内目前只有极少数网站如 720 云(下图)等网站,能作为 VR 分享平台,其它主要的中国社交网络(例如微信和微博),仍然不能原生支持 VR 视频和照片,最多只能透过应用内浏览器来播放。

分享本来就不容易,但如果你是用手机来分享则困难。以同级的 LG 360 为例,他们可以利用自家的应用,把 LG 360 的全景内容直接上传到 Facebook 上;但是,Facebook 会自动辨识电脑的照片和视频为全景,但在手机上却不能。

没有应用场景的内容产出,都是耍流氓。这一点,每一家厂商都很清楚。

Insta360 在内容场景上的努力

Insta360 团队也一样清楚,所以他们也为全景相机的内容产做了不少功夫──由于这次并不是 他们第一次推出全景摄影机,而坊间的 VR 内容平台仍然不太给力,所以 Insta360 早就在搭建自家的 VR 内容平台 “云播”用户可以把 VR 内容透过手机的 Insta360 nano 应用,上传到 “云播” 后,就可以以连结方式分享出去。

云播平台另一个特色,就是能透过 Insta360 nano 应用,进行网上的全景直播。不过,目前此功能仍然在开发阶段,虽然爱范儿深圳团队曾尝试直播,在不明的原因下,广州总部看不到直播,反而北京总部能看到。看来网红们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与粉丝 360 度接触。

Insta360

诚然,利用云播平台分享也有不少的限制。目前云播尚不支援 Insta360 nano 在电脑直接上载,只能透过手机分享;但透过手机分享出去后,照片还好,但视频在分享的过程里,画质却因为压缩的缘故而严重劣化(上图)(样片连结)。而且,利用手机分享到云播平台后,也不能直接提取代码内嵌在网站,要手动在分享页的地址后面加上 “ ?e=true ” 实现内嵌。

即使我们直接要从 TF 卡提取原始图片,一样不方便。Insta360 nano 与其它全景相机不同,图片和视频分别用了专有格式的 insp 和 insv 格式。这些格式虽然可以用一般照浏览器都能打开,但要直接上载到支持 VR 格式的网上平台,却会出现拼接不正常的现像。故此,Insta360 nano 用户如果打算经电脑上载内容,必须透过 Insta360 Studio 把 insp 和 insv 分别输出为 jpg 和 mp4,才能上传到各平台上。

Insta360 nano

对,分享的确有点不方便,但单纯在消费 VR 内容上呢?

事实上即使是在在电脑上看,即使 VR 设备原生输出 jpg 或 mp4,用一般照片或视频工具打开,也不会有 VR 效果,而需要有专门软件才能显示,所以即使是 Insta360 nano 输出再奇葩的格式,也与一般的 LG、三星或理光的一样的不便。反而打算使用手机观看拍回来的 VR 内容,却十分简单:在手机上只要轻轻一插,所有 VR 内容都是秒开,不会像其它全景相机一样,还要用 WiFi 的龟速传送。

而且 Insta360 nano 的盒子(下图),本身就是一个 Google Cardboard 规格的 VR 眼镜,用户可以直接透过这个盒子,就能体验沉浸式的体验──当然,你不要对那种沉浸的效果有太大的期待,也与坊间的数十元一个 VR-Box 之类的有点距离;但这个盒子本身能无缝地与 Insta360 nano 拍摄的内容配合,不用再多加设定,对于消费者来说算是十分便捷

Insta360

总结:优秀的消费级产品,尚要等待市场成熟

Insta360 nano 本身是一台入门级设备,大家也不能期望它能带来很好的画质,也不要以为它足以作为一台生产力工具。然而,它的定位也是一台消费级的 VR 内容生产设备,它的整个设计思路,都是以方便、易容和便携为主导,所以它几乎可以算是目前市面上最简单易用的 VR 内容生产设备。

然而,目前 VR 的市场虽然火爆,但仍然远远叫不上成熟,使 VR 内容的产出仍然欠缺一个明显的出路。爱范儿觉得 Insta360 nano 定位在入门消费级,会有助促进 VR 设备的普及化、以及 VR 内容的增长。

诚然,像 Insta360 nano 这种简便的消费级设备,能解决 VR 市场多年来一定有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的问题(究竟是先有 VR 内容,还是先有 VR 用户)?

还是最后要等微信支援 VR 内容才能爆发?

 

优点:

  • 性价比高
  • 容易使用
  • 拼接自然

缺点:

  • 只适用于 iPhone 6/6s  (及 Plus)
  • 画质一般
  • 大量消耗 iPhone 电力

什么人应该买?

  • 对 VR 感兴趣的尝鲜者
  • 非专业的旅游爱好者

什么人不应该买?

  • 专业/半专业摄影用户
  • 非 iPhone 6/6s 用户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Odin 是個傻瓜,因為只有傻瓜才會花時間寫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