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能不间断飞行三个月的无人机,承载着扎克伯格怎样的梦想?
硅谷还沉睡在月光中,马克·扎克伯格早早地坐上飞机,来到了亚利桑那沙漠中的测试场。迎着朝阳,他眼看着一架巨鹰般的无人机颤巍巍地飞起,在场的工程师们都激动地留下了热泪。
这架名为 Aquila 的太阳能无人机,是 Facebook Connectivity Lab 多年来的智慧结晶,计划为世界 16 亿无法上网的人提供廉价的网络接入。
(图片来自:The Verge)
据 Facebook 官方博客,本次测试是 Aquila 第一架原型机的首次测试,未装载太阳能电池板,仅在约 655 米的低空进行 30 分钟的测试飞行,为自动飞行采集数据。令人欣喜的是,Aquila 最终超额完成任务,飞行了 96 分钟。
扎克伯格激动地说:
这对我们的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了我们连接全世界的梦想,我必须要亲眼看到这一刻。
(图片来自:Wired)
2014 年 3 月,Facebook 宣布了 Connectivity Lab 的成立,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廉价的网络接入方案,并进一步提高网速。目前,他们主要开发的产品有 Aquila 太阳能无人机和激光通信技术。
Facebook 目前在这一领域投入巨大,而这看起来和其社交网络的主业并无关联。这项计划到底承载着扎克伯格的什么愿景呢?
扎克伯格为何要选激光和无人机?
2014 年, 扎克伯格曾写过一篇长文,分析当前以及未来的无线网络连接方式,共提到了四种: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低轨卫星、飞机和无线电塔。
(图片来自:Facebook)
四种技术反映了距离与信号的矛盾。随着距地面高度加大,信号会越来越差,连接效果会显著降低。另一方面,随着距地面高度降低,信号的覆盖面积却会缩小。比如,无线电发射塔可提供高速连接,但只能覆盖非常小的一个区域。
为了解决覆盖面积与信号强度不可兼得的问题,Facebook 决定从无线光通信的角度寻找出路。
无线光通信以光为载体进行数据传输,可提供超高的带宽和信号强度,并且能耗比地面光缆更小。但是这项技术也有严重的缺点。由于激光束非常的窄,让接收器在超远距离外精确接收光束非常艰难。
(图片来自:TechCrunch)
再三权衡下,Facebook 选择将无人机与激光相结合,这条路上可谓挑战重重。
选择无人机是因为它有动力装置,因此对飞机位置较为可控,方便解决激光定位精度问题。据 Facebook 称,一架无人机可负责方圆 60 公里的网络传输。
(图片来自:The Verge)
根据扎克伯格的愿景,他们要保证无人机飞行在 20000 米的高空。在这个高度上,较弱的风可以保证飞行的稳定,也不会影响其他航天器的飞行,并且保证信号强度。这种高度上,一架无人机可以保证一个中等城市的网络连接。
(图片来自:USA Today)
此外,在这个高度上飞行,这款飞机最高可飞行长达 3 个月,这种技术已经不是天方夜谭。2009 年瑞士阳光动力公司公布了有史以来第一款可以进行昼夜不间断的飞机,白天通过太阳能电池为飞行供能,并为锂电池充电,供晚上续航。这是 Aquila 长续航的技术基础。
(图片来自:The Verge)
这款飞机翼展极宽,达到 141 英尺,约合 42 米,超过波音 747,整个机翼上表面都会被太阳能电池板所覆盖,为飞机供能。
这架飞机不需要快,但需要稳。为此,巨大的机翼可以稳定飞机,以保持低速飞行。据其工程师介绍,这款飞机功率仅为 2 千瓦,约合 5 个人蹬自行车的效率。
而激光通信方面,爱范儿(微信号:ifanr)于本周报道过研究的最新进展。Connectivity Lab 的工程师们用一种荧光光导纤维做成了一款球形激光接收装置,1.26 平方米的表面光敏度极高,可以接受任何方向传来的光源。目前,他们已经实现了 2.1 Gb/s 的网速,未来则有可能通过红外线实现 10 Gb/s 的传输。
(图片来自:Facebook)
现在 Facebook 正进行实地测试,并计划于其他公司合作,改良材料,在不久的未来进行商业化。
对 Facebook 来说,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他们要首先完成飞行器的开发,装上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实地飞行。第二,飞行器需要装载上激光发射器进行测试,并与地面的激光接收器进行配合。
称霸苍穹,补全了最关键一块商业拼图?
Facebook 为什么一定要斥巨资创新互联网连接技术?
(图片来自:Connectivity Lab)
按照扎克伯格在博客中的说法:
构建知识经济是目前解决很多社会难题的关键,也是为每个国家创造新机会、新增长的关键。一项来自 Deloitte 的研究表明,互联网是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力,继续扩展互联网接入可以创造 1.4 亿工作岗位,帮助 1.6 亿人摆脱贫穷,并且大幅减少儿童死亡率。连接不是目标本身,但却是社会变革的强大工具。
难道 Connectivity Lab 真的是为了“做慈善”,将互联网带给穷人吗?Facebook 除了自己做网络运营商之外,会如何在其中为自己“捞油水”呢。
(图片来自:CNBC)
Christian Fuchs 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 Web 2.0 的学者,他在一篇论文中这样评价 Facebook:
Facebook 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其经济模式本质上基于对用户的剥削。扎克伯格反复强调创办 Facebook 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创造一个万众分享的世界,这与他目前以定向广告以主要盈利点的商业模式是相矛盾的。
用户所创造出来的内容,以及用户本身,都被数据化、商品化,并被打包作为商品,作为投放定向广告的“原材料”。
按照 Fuchs 的说法,用户就像被圈养的绵羊,像出产羊毛一样不断出产数据,而 Connectivity Lab 企图连接先前无法使用互联网的人,可能只是为了多圈养一批绵羊而已。
目前,互联网世界的“新地主们”已经将欧美地区的“土壤”开垦殆尽,而推进网络接入,继续笼络发展中国家的用户,就变成了下一步工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可以联网。
另外,这项计划让 Facebook 顺利走上了成为下一代网络运营商的道路,与其 Oculus VR 业务、社交网络业务,形成纵向协作关系,增加了更多商业上的玩法。
在这条路上,Google 是 Facebook 的主要对手,目前正在研发的有热气球项目 Project Loon,还有与 Facebook 类似的无人机项目 Project SkyBender。
(图片来自: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一个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搜索引擎,一个是世界上最传奇的社交网络,代表着 Web 2.0 时代的两大刚需,也主宰着全球大量用户的生活。成为运行商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者,可以在网络中立性的斗争中,为自己建立优势地位。
虽然没有数据指出他们会对传统网络运营商构成威胁,但凭借其更广的覆盖,更廉价的服务,更快的网络,网络接入的游戏规则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变化。
题图来自:Fast Company